作為嚴重威脅女性健康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當代治療發展,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隨著醫學的進步和對疾病了解的深入,乳腺癌的整體療效得到了極大提升。“過去10多年來,我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了83%。但是,距離歐美髮達國家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吳炅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進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仍然是乳腺癌診療的明確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是,提升乳腺癌規範化診療水平。
從單科診治到多學科合作
自20世紀70年代起,對於乳腺癌的臨床治療就已經從單一的外科切除為主,開始向全身性的聯合治療轉變。在對乳腺癌有了更明確分類的基礎上,21世紀初,臨床上開始對於該疾病進行分類治療,針對不同類型的乳腺癌,施以不同的藥物治療,同時,局部治療手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全身治療來看,乳腺癌作為一種惡性腫瘤,控制其轉移和復發是非常關鍵的目標。而藥物治療在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對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使用內分泌治療;對於HER2陽性的乳腺癌,從原來只有化療藥物治療,到近20年發展出靶向治療,大大提升了疾病的療效,患者生存時間更長。從局部治療來看,對於早期發現的患者,可以通過外科技術的改良手段,使其保留乳房;而對於需要切除乳房的患者,也可以進行即刻或延期的乳房再造,這些治療方式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心理健康。”吳炅親身經歷了這種診療方式的變化,他表示,“單靠一個專科治療乳腺癌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多學科的規範化綜合診療才是提升疾病管理水平和治療效果的最佳手段。”
作為在國內較早成立腫瘤多學科診療團隊的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已將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93.6%,10年生存率也提升至82.6%。“受益於多學科規範診療模式,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乳腺癌診療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從國家整體水平來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這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吳炅說。
賦能專科 由點及面
除了擔任臨床專家和醫院管理者,吳炅的另外一個身份是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在他看來,在推動乳腺癌規範化診療的過程中,除了要落實和執行國家的相關決策與行動方案外,行業協會也要發揮專業和資源優勢,形成合力。作為國內成立較早的單病種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長期致力於推動全國範圍內乳腺癌的規範化診療。2022年4月,專委會與健康報社、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合作開展了“賦能專科,共創健康中國” 乳腺癌科學化管理促進項目。
作為項目牽頭人,吳炅介紹,乳腺癌科學化管理促進項目的目標是助力全國乳腺癌診療技術的規範與提升。項目開展一年以來,已有全國30個省(區、市)的約300家醫院參與其中。
據悉,該項目組織全國各地約40名乳腺癌專家組成專家團,在大型地市級醫院進行乳腺癌診療指南與專家共識宣講,以提高地市級醫院乳腺專科的診療技術水平,推廣規範的乳腺癌的分類治療理念,從而提升整體疾病治療水平。吳炅認為,一方面,要重視系統治療的獲益,同時也要看到,系統治療也可以改變很多局部治療(如HER2陽性、三陰性等乳腺癌的術前新輔助系統治療以及圍繞系統治療後的保乳手術、前哨淋巴結活檢等)的理念與手段。
與此同時,該項目還在線上和線下舉辦了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邀請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乳腺中心專科能力建設經驗分享,從而使多學科治療的理念能夠推廣至更多醫療機構。配套搭建的全國乳腺癌疾病教育的線上平臺也已正式啟用,幫助國內超過1萬名乳腺癌患者接受了規範化的診療。
此外,項目依託國內多個乳腺癌診療示範性中心,建立了相應的數據庫,定期對患者數據進行收集。吳炅表示,“對於晚期乳腺癌患者,合理、規範、切合中國臨床實際的診療規範將對改善復發、轉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項目組也同時會對此類患者的數據進行登記,以明確對於他們的治療是否按照規範化診療的要求實行。通過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我們將會在一年中,甚至於更長時間內,去跟蹤和動態評估這些數據,瞭解通過科學化的管理後,疾病治療的整體療效和學科發展水平是否得到顯著提升。”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該專委會還將發佈《乳腺癌多學科診療中心執行手冊》,邀請全國知名專家組織召開區域項目啟動會和學術交流會,對各級醫院的乳腺外科、腫瘤內科、放療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多學科開展乳腺癌規範化培訓,指導醫院開展規範化診療。同時,將通過建立乳腺癌患者關愛保障計劃、患教計劃及患者管理平臺等舉措,構建全方位的患者管理閉環,加強患者對乳腺癌正確防治的認識,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戰勝疾病。
“我相信,通過整個行業由點及面的工作,一定會推動乳腺癌的診療技術與學科發展更加規範,從而讓更多患者能夠活得更長久、更幸福。”吳炅說。
文:連漪
編輯:張昊華
審核:張士國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