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溫(24) | 下利,咽痛,胸滿心煩

傷風后下利,咽痛,胸滿心煩,人以為傷寒邪入於少陰,乃陰寒上犯於心肺,而下犯於大腸也。而孰知不然,傷風之後,身涼則邪已盡散,何陰邪之留乎?

然則下利者,乃大腸之陰虛自利,非邪逼迫之也。咽痛者,亦陰虛之故,陰水既幹,則虛火自然上越,咽喉竅細,不能遽洩,乃作痛也。胸滿心煩者,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宮,而腎火反致上焚於包絡,胸膈在包絡之間,安得不滿?胸既不舒,而心亦不能自安,此煩之所以生也。

故傷風之後,見此等症,切勿認作陰寒而妄治之也。治法補水以濟心,復補金以生腎,腎水足而腎氣生,自然上交心而制火,下通大腸而利水矣。

方用加味地黃湯

熟地 茯苓(各五錢) 山茱萸 澤瀉 丹皮(各三錢) 山藥 麥冬(各五錢) 北五味(一錢) 肉桂(五分)

水煎服。

一劑咽痛除,二劑下利止,三劑胸不滿,心亦不煩矣。

夫既是腎陰之虛,用地黃湯以滋水,加麥冬、五味以益腎之化源是矣,何加入肉桂以補命門之火,非仍是治少陰之寒邪乎?不知水非火不生,用肉桂數分,不過助水之衰,而非祛寒之盛。且大腸自利,得壯火而瀉,得少火而止,雖地黃湯內減熟地之多,增茯苓、澤瀉之少,亦足以利水而固腸,然無命門之火以相通,則奏功不速,故特加肉桂於水中而補火也。

此證用地苓芍桂湯亦效。

熟地(二兩) 茯苓(五錢) 白芍(五錢) 肉桂(五分)

水煎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