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畫圖冊 局部 明 陳洪綬 故宮博物院藏
授權自
zhuanlan.zhihu.com/p/51714769
01
1645年,明朝滅亡的第二年,正在北京城做人質的朝鮮昭顯世子和弟弟鳳林大君一家,先後被清朝特批允許回國。
而在喜氣洋洋前往朝鮮首都漢城(今首爾)的隊伍中,有一名妙齡少女身份十分特別。
史書中沒有記載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屈,原籍蘇州,七歲時就被選入宮,成為了明朝崇禎帝的妻子周皇后的侍女。
1644年3月18日晚,“闖王”李自成與明朝守軍展開最後的巷戰。
走投無路的周皇后與崇禎帝一前一後雙雙赴死。
周皇后自盡前,心有不忍,阻止了要跟著殉主的屈氏,讓她逃命去。
“屈氏從之慾死。皇后戚然揮使去。”
逃離紫禁城後,屈氏便流落街頭……
直到清兵擊敗李自成,多爾袞遷都北京,屈氏被隨之而來的士兵捉住。
或許是因為她的美貌,即便她對著士兵們破口大罵也未被傷害。
將她獻給了“九王”(即多爾袞)。
多爾袞的確喜愛她的美貌,對這個充滿敵意的女子也不忍下殺手。
因為朝鮮王子們長期在清國做人質,從國內帶來的僕從不多,所以清朝時常賞賜奴婢伺候他們的生活。
多爾袞照此例,將屈氏送去了朝鮮王子身邊服侍。
於是,屈氏就這麼踏上了離開北京前往關外……輾轉到達朝鮮王京漢城的旅程。
1649年,鳳林大君李淏繼承王位,也就是朝鮮孝宗。
1654年後,也許是因為屈氏從前侍奉周皇后的經歷,她被派入昌德宮萬壽殿成為了孝宗母后莊烈王后身邊的侍女。
孝宗是堅定的“反清復明”人士,甚至直言要練十萬精兵北伐恢復明朝江山。
屈氏自然一定也對此充滿期盼,希望藉此機會能回到故國。
可惜,朝鮮孝宗在位僅僅十年便於40歲的壯年離世。
北伐終成空想。
之後的屈氏就在朝鮮的宮廷之中度過,七十歲病逝。
臨終之前,她還惦記著故土,對身旁的人說:
“幸埋我西郊,庶幾見王師之出”。
只可惜,她終究沒能再回到故國,也看不到“王師之出”。
02
江南女子洗紅妝,遠向邊雲淚滿裳。
一落殊方何日返?定憐徵雁每隨陽。
當宮女屈氏在漢城苦苦等待回國的機會時,有一個朝鮮女人即將離開故鄉踏上前往北京的旅途。
清順治六年(1649年),當時權傾朝野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元配去世。
多爾袞悲痛不已的同時,也明白福金之位不能久懸。
他把選擇繼室目光放在了朝鮮。
多爾袞畫像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遣人知會朝鮮孝宗,希望他能將公主嫁給自己。
孝宗自然不希望愛女遠嫁,便推脫說自己只有個不到兩歲的女兒。
清使回覆:即便是宗女也能接受。
就在孝宗犯難時,窮困的王室宗親錦林君李愷胤,貪圖多爾袞送來的鉅額彩禮(據【同文匯考】載包括黑貂皮三百張,金漆鞍、玲瓏鞍各一副,各色織物100匹,馬5匹),於是主動獻出自己的女兒作為國王的義女出嫁。
孝宗隨即將其封為義順公主,並於當年4月22日安排她從漢城出發,前往清國與多爾袞成婚。
多爾袞對這個新妻子確實很重視。
公主還在路上,他就迫不及待的命人再送赤金500兩,白銀10000兩,苧絲600匹答謝朝鮮王(其中1000兩白銀外加40匹苧絲被賜給了公主生父錦林君)。
5月21日,多爾袞親自帶領王公大臣,離開北京出山海關到連山驛迎接公主。
於當日便急不可耐的成婚:
“攝政王率諸王大臣、親迎朝鮮國送來福金於連山,是日成婚。“
——【清世祖實錄】
可回到北京後,多爾袞一改之前的態度,對送公主來的朝鮮官員發火,說:
公主不好看,侍女長得也不出挑,這是故意敷衍我啊…….
“九王初見公主, 頗有喜色, 待臣等亦厚。 及至北京, 以公主之不美, 侍女之醜陋, 詰責萬端, 此甚可慮矣。九王雲: 侍女之選進, 自明朝已有舊例。今日之擧, 欲觀爾國之所為, 而爾國不肯精擇, 公主旣不滿意, 侍女亦多醜陋。爾國之不誠, 於此益可見矣。”
——【朝鮮孝宗實錄】
光是失去丈夫的寵愛也罷。
可是在義順公主出嫁只七個月後,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39歲多爾袞突然去世。
如果僅到這裡,義順公主還能在金碧輝煌的王府安然度過漫長的守寡生涯,甚至死後會得到“成宗皇后”的尊榮被奉入太廟祭祀。
可是政治鬥爭再次攪動了這個可憐女子的生活——
多爾袞升祔太廟僅32天便被順治帝清算,削除了所有尊號並籍沒家產。
義順公主被強行改嫁給了端重親王博洛為妃。
然而上天依舊不給她喘息的機會。
順治九年三月,博洛一樣以39歲的年紀去世。
但比屈氏幸運的是,義順在守寡四年後,1656年,義順的生父錦林君作為使節來到北京,得知了女兒的悲劇人生。
這位父親終於展現了一點良知,泣請允許女兒歸國:
“初,朝鮮國王族女為和碩端重親王博洛妃。王薨,妃寡居。其父李愷胤入充貢使,於賜宴日泣請其女還國。部臣以聞,下議政王貝勒會議,許之…特遣太子太保議政大臣哈世屯等送令歸國。”
——【清世祖實錄】
回到故鄉的義順公主,得到了孝宗的厚待,衣食無憂的過完了孤寂的人生。
丁亥/命戶曹給義順公主月廩, 以終其生。
——【孝宗實錄】
1662年8月,義順公主病逝於漢城。
孝宗之子朝鮮顯宗憐憫她的遭遇,命有司厚葬:
“上下敎政院, 錦林君女子之喪, 令該曹優給喪需。”
03
無論是義順公主還是宮女屈氏,都不是孤立的個體。
她們代表的是在那樣一個戰火紛飛的時局下,被動盪的社會埋葬人生的悲情群體。
像屈氏一樣離開故國再無歸期的明朝遺民多於朝鮮繁衍生聚。
至今他們的後代還要在每年正月初四身著明朝傳統服裝,登上首爾附近的朝宗巖向北京所在的西方跪拜,代替祖先完成那一份思鄉之情。(老人還會,年輕人看心情。)
而如義順公主一樣,在清朝入關前後嫁往中國的朝鮮女性,也將自己的血液融進了第二故鄉。
和平的貴重,或許只有親歷者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