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2種“甜味果”千萬別碰,特傷肝!3種“酸味果”換著吃,養肝護腎、脾胃也舒服

入夏2種“甜味果”千萬別碰,特傷肝!3種“酸味果”換著吃,養肝護腎、脾胃也舒服

一進入5月,各種水果也爭先恐後上市了,如李子、桃子、西瓜、桑葚、枇杷、榴蓮……

但在吃之前,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都是水果,但有些“甜味果”,勸你最好還是別碰,比如這2種——

2種“甜味果”最好別碰,易中毒、還傷肝!


甘蔗


甘蔗含糖量高、汁多味甜,因此也被人譽為“糖水倉庫”。

很多人逛街逛累了,或是在景區旅遊時,都喜歡買一杯鮮榨甘蔗汁來喝。

清爽、甘甜的甘蔗汁,既能為人體補充水分、提供能量,又可為大家帶來甜蜜的享受。


中醫認為,甘蔗清熱生津、補肺潤燥,是滋養潤燥、補充水分的佳品。

不過,甘蔗再好,吃的時候必須警惕一種甘蔗——黴變甘蔗。

黴變甘蔗會產生一種神經毒素——節菱孢黴菌,它具有耐熱性、水溶性,主要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

人吃了黴變甘蔗後,一般會在2~8小時內發病,先刺激胃腸,然後入血,進入大腦,引起大腦瀰漫性損傷。

初期常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症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神經系統中毒症狀,比如頭痛、頭暈、吞嚥困難、牙關緊閉、大小便失禁、抽搐等。

此時如果不及時處理,患者可能會發展至昏迷,甚至死亡。


大家可能會說,誰會那麼傻去吃黴變甘蔗。此話不假,但也存在誤食的可能性,如街邊熱賣的鮮榨甘蔗汁。

那麼,我們該如何分辨黴變甘蔗呢?

新鮮甘蔗質地堅硬、肉質呈乳白色。如果大家發現甘蔗質地變得鬆軟,蔗肉已變成淺紅色、淺棕黃色,或有斑點斑塊,或隱約能聞到酸黴味、酒糟味,則可能是黴變甘蔗。

榴蓮


5月正是吃榴蓮的時候!

聞起來臭烘烘的榴蓮,其實挺有營養的。它富含蛋白質、澱粉,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脂肪、鈣、鐵和磷等,可以為人體補充能量。

民間更是有“一隻榴蓮三隻雞”的說法。


但要注意的是,榴蓮的熱量和糖分可是高的很!
就拿含糖量來說,每100克榴蓮果肉中,糖分高達27克。
榴蓮所含的糖分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果糖,吸收後的果糖會直接進入肝臟。肝臟又會將糖轉化為脂肪,提高甘油三酯,造成胰島素抵抗,並可能損害肝臟。

此外,多項研究表明,過食果糖會影響脂肪代謝,同時增加肝臟的負擔,導致脂肪肝。


同時,榴蓮的熱量也特高,每100克高達153大卡! 

153大卡是個什麼概念呢? 

以50公斤成年女性每分鐘走90~120步(中等步行速度)為例,要消耗掉153大卡,大約需要走5700多步。 
因此,血糖不穩定者和需要控制體重者,千萬不要貪吃榴蓮。就算是健康人,每天食用不超過2瓣(可食用部分不超過100g)。
如果不聽勸,長期大量吃榴蓮,那麼血糖、血脂會日益升高,脂肪也會儲存起來,從而讓身體慢慢變肥、變垮!



3種“酸味果”換著吃,養肝健胃特厲害!


桑葚


桑葚,吃起來酸甜可口,同時還兼具一定的養生作用。
中醫認為,桑葚歸心、肝、腎經,有補肝益腎、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的作用,並常用來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相關疾病,如頭暈眼花、耳鳴腰痠、失眠多夢、鬚髮早白等。

《滇南本草》中就有提到,桑葚“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髮明目”。

因此,想要緩解口燥咽乾、盜汗遺精等腎虛症狀,可以適當吃點桑葚或喝點桑葚水。

吃新鮮的桑葚,要選紫黑熟透的,每次20~30顆為宜。但它性質偏寒,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枇杷


時值5月,枇杷也開始陸續上市了。

枇杷果肉細膩、柔軟多汁,口感酸甜,其養生作用也不容小覷! 
枇杷有“果之冠”的美稱,它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果酸、維生素、鉀磷鐵鈣等礦物質,不僅能幫助消化、清理腸胃,還可以促進食慾。 

《滇南本草》有云:“治肺痿癆傷吐血,咳嗽吐痰,哮吼。”

中醫認為,枇杷味甘、酸,性涼,歸肺、脾經,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和胃生津的作用,對肺和脾胃都有好處,脾胃虛弱的人可以適當多吃。
 
需要注意的是,枇杷性涼,脾虛痰溼、腹瀉者不宜多食。此外,枇杷核有毒,誤食可能會中毒,記得看好家裡的小孩! 

葡萄


葡萄,入脾、肺、腎三經,常吃可以起到益氣養血、補腎宜肝的作用。  

入夏後,天氣日漸炎熱,人體出汗增加,身體的營養元素容易流失,此時吃點葡萄,不僅能幫助解暑,還能幫助身體恢復。 
而且,葡萄屬於酸味的水果,酸能補肝陰,制約肝陽以助降火。炎熱的夏天吃點葡萄,既能解內熱,又能補肝陰。

現代醫學發現,葡萄含大量維生素C,適量食用可增強肝臟的代謝能力。
最重要的是,葡萄含有的一些天然活性物質,如聚合苯酚,對保護肝臟相當有效。 
除此外,大量醫學研究證明,葡萄對腎炎患者的康復具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因此,腎不好、腎虛的朋友,也可適當多吃葡萄,還能改善腰膝腿軟、精神疲憊等症狀。
注意:葡萄的種類和顏色很多,但對腎最好的當屬黑色的葡萄。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動動腦,不易老#
編輯:魚躍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