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出道60年,出演200多部影片,票房超過300億,已躋身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員,說到“功夫”便想到他,說到“大哥”僅指代他——這樣的人生,絕無僅有。
在武俠式微的年代,流量裹挾著關注,特效與超級英雄漫卷。銀幕內外,英雄遲暮,引人唏噓。
但成龍是誰?他從來都不是照固有觀念走暢通之路的男人。他曾開闢功夫的新天新地,亦放歌縱酒逍遙人生。他抱有一顆愛國的拳拳赤子心,亦以“大哥”氣場照拂無數友人、後輩、陌生人。
時光流逝,熱血不改。幾年未見,2023年春末夏初,攜《龍馬精神》再歸來時,成龍的周身,依然籠罩著那股撼天動地的氣場——他說,“要打到不能打的那一天!”
這樣的男人,任爾東南西北風,初心未改,無懼,亦無悔。
1
超人·凡人
李連杰曾說:成龍是超人。
在記憶中,成龍出現的畫面,總伴隨著精湛的武打招式、靈活的輾轉騰挪、趣味的搞怪鬼臉、突破人體極限的自我挑戰,挑起觀眾“是不是人啊”的無盡驚歎。
《時尚芭莎》鏡頭下的成龍,卻溫柔地與駿馬私語,和劉浩存、郭麒麟言笑晏晏,在初夏,留下洋溢著明媚氣息的數個瞬間。
成龍是怎樣的人?出道60年,留下200多部影片,300多億票房,一直打拼,拳拳到肉,精進自追,永不止息。人們總稱呼他為“大哥”,這樣的代稱,蘊含著尊重、敬佩、親和與凝聚力,只有他當得起。
成龍是超人嗎?出道時,他就是演得最像屍體的屍體,後來當過一直被打的武替,被火燒、水淹,遍體鱗傷。當苦盡甘來,一朝成名,天下知時,旁人覺得這下該躺平了罷,成龍卻沒有。
拍《紅番區》,開拍前腳傷還打著石膏,沒戴護具,成龍就從30米高的大樓上縱身一躍,“早上腳受傷,下午繼續拍”;《A計劃》中,他從高高的鐘樓上跳下,也沒有任何威亞和墊子的保護,手斷了,不忘拍攝;《警察故事》裡他的“不要命”達到極致,一路火花帶電刺刺作響,握著全是帶電的彩燈鋼管從好幾層樓上跳下……在很多很多的影視劇幕後花絮中,我們都看到了他,一次一次地歷險,一次一次地面對萬難,衝上去,再衝上去,就像《龍馬精神》中熊欣欣的話:龍虎武師,NEVER SAY NO。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電影《龍兄虎弟》劇照
成龍和他在《龍馬精神》中飾演的老羅有著精神上的共鳴:都從群演做到“龍虎武師”,經歷年代的輝煌與變遷。後來,成龍做到了動作指導,再成為影帝、國際巨星,走到了輝煌時代的最頂峰,但他完全懂得老羅和其他武行的心,他說,龍虎武師這個名字,“代表一種榮譽,也代表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自傳中,成龍寫道:“我拍戲的時候,沒想過我為什麼要跳這個樓,為什麼要跳那個橋,即使知道跳下去會斷手斷腳,也還是會義無反顧。”
拍《龍馬精神》之初,成龍本來要做膝蓋手術,他推遲了手術,打了9針封閉,進入劇組。秉持 “來真的”態度,讓本可以維持半年效果的封閉,在20天后就消耗完畢。問他,現在了,為什麼還在真摔?“不真摔,觀眾看什麼?”他的回答,言簡意賅,擲地有聲。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2
創新·致敬
雖然《龍馬精神》在無限致敬龍虎武師們的過往,但觀看成龍本人的歷程,創新,也是他最大的成功之處。
當年,當為李小龍拍出傳世之作的導演羅維找到成龍時,想將成龍捧為李小龍第二,而成龍的創新是:成為自己,獨樹一幟。
成龍開創了和李小龍絕不雷同的功夫喜劇時代。雖然也是硬橋硬馬拳拳到肉,但成龍的身姿,更擅長輾轉騰挪。他在每一個空間裡,靈活地跳躍、閃避和出擊。他會做鬼臉,會呼痛,會用諧星般的方式出招。刀槍劍戟的十八般兵器難不倒他,但隨手拎起一件普通傢俱,也立即如變魔術般,成為他的武器——他變成了“傢俱狂魔”。
還有,以前的影視劇中,和對手們過招,對方還要一一排隊,成龍覺得假,便開創了“配合式圍毆”,開拍前和對手演員們套好招數,開機時迅速圍攏出招,眼花繚亂中精彩紛呈。為了好看,成龍還發明瞭快速摔倒器,用威亞固定住演員的腳後跟,被踢到時,工作人員配合將其迅速拽倒,便有了極具衝擊力的視覺效果。至於那些衝破玻璃、鏡子,從高樓跳下,從車上跳下……更不勝枚舉。
就是這樣的創新令觀眾耳目一新,從而狂熱追捧。動作電影,迎來了成龍時代。
這些年,銀幕之外,成龍也是個大忙人。除了拍攝、採訪、商業、公益和其他一大堆事情,他的心思,也落在影片的剪輯、設計和導演上。他是巨星,又不僅僅是巨星。彷彿一天24小時都在忙,是接觸成龍後的初印象。拍攝採訪間隙,有電話在找他,人們也攜帶事務、文件,等他肯首、簽名和接洽。就算沒什麼事,他也閒不下來,劇中的群演前來請教,忍不住傾囊相授;採訪完畢有人想要合影,他毫不猶豫地揮手,來來來。
“要不是因為《龍馬精神》宣傳時總被提醒,我都忘了自己69歲。”他爽朗利落的笑聲,響在安靜的拍攝場中,極富感染力。
他是個念舊的人嗎?這樣的心思,必定有的。不然,就算《龍馬精神》一開始就將主角定位成龍,他會不會接下,也是個懸念。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成龍和成家班在第四屆成龍國際電影節上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3
迴響·延續
《龍馬精神》之後,迴響依舊還在迴盪。
有人寫下:“龍虎武師為生活、為藝術奉獻了他們的一生,後人並沒有忘記他們。”
成龍也說:“我們的時代過去了,但龍虎武師的時代不會過去,永遠不會過去。”
近年,伴隨著技術進步,題材亦在拓寬。從古裝、玄幻、諜戰到動作片,背後依舊是龍虎武師們的身影。成龍的“成家班”還在華語影壇創造新的奇蹟。從《泰囧》系列、《戰狼》系列,到《唐人街探案》系列、《紅海行動》和《湄公河行動》等超級大片,成家班都在。雖然成龍坦言自己不懂特技,但他也會感激特技發展帶來的產業升級,對武師們的安全性也提供了更多保障。
成龍和成家班
對成龍來說,“來真的”精神還在,新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無止境。近年來,無論是《大兵小將》《英倫對決》《鐵道飛虎》還是《龍馬精神》,他開始注重影片中的情感力量,所飾演的角色,走心的文戲比重也越來越高。在主演《龍馬精神》時,他就知曉:“老羅不是‘大哥’,他的孤獨、脆弱、過氣,我都要體現出來。”
“我喜歡錶現動作,我會打到不能打的那一天。”成龍坦言。他也欣慰於,這些年找他的電影,可以去演“落魄的龍虎武師”。“幾年前我就知道動作演員的生命是很短的,而演員的生命力很長,所以我一直在改變我的戲路。我希望讓他們知道我是演員,不過我這個演員會打而已。”
電影《龍馬精神》劇照
成龍2016年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片場中,《龍馬精神》的拍攝花絮中,我們也都看見,耀眼的巨星光芒下,是一個熱心、專業、影響力和感染力富足的“大小孩”。成龍會活潑地做鬼臉,開心地大笑;他會對剛剛拍完一個動作的演員傳授,如何才能用更正確的姿勢安全摔倒;一場武行撞窗戶的戲份,成龍幫忙調整好道具位置和開窗時機,讓這場戲完美地一條過;他也會隨手將未吃完的水果吃掉,將吃過飯的紙盒留下來,這也紛紛引來其他人的效仿——正和傳說中印證,有成龍的地方,留下的,都是真心敬佩和開心的時刻。
電影《龍馬》劇照
監製/寧李Sherry
新媒體編輯/Timmy
撰文/孫三好
排版/Little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