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導讀:我們都知道《三字經》的第一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邢斌老師說思考疾病和養生,其實他思考的是人生。讀完邢老師的文章,你對人生有沒有新的思考呢?
思考疾病 思考養生
我十幾、二十幾歲時喜歡穿牛仔褲。奇怪的是,每條牛仔褲穿久了,左膝蓋這裡總會有一個洞。有了手機後,左邊口袋這裡,也會出現一個洞。這個洞的來歷我知道,肯定是手機塞在左邊口袋裡,手機的稜角磨啊磨,給磨出來的。但是,何以左膝蓋這裡也會有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我兩個膝蓋不一樣,左膝蓋特別有稜角?
雖然我到現在也沒有搞明白其中緣由,但是我想,一定與我的某種習性有關,只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罷了。也就是說,這種習性一直默默地存在著,伴隨著我,而且其力量不可小視,它有“滴水穿石”的毅力!我的牛仔褲就是這樣被磨穿的。
牛仔褲是這樣,生活中還有許多事都是如此。比如某兄之換寢室。不知換了多少回了,就是和同寢室的人合不來。比如某阿姨之換崗位。每個崗位的同事都對她感冒,她自己也心情不好。
他們大概從沒有想過,何以如此。他們的習性,力量真大,真可怕。哲人說:人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可是他們偏偏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接下來要說,人為什麼會生病?很大程度上,與人的習性有關。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說:“若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千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
仲景的歸納並不完善,宋代陳無擇的歸納更合理一些。後者在其《三因方》中認為,六淫所感為外因,七情所傷為內因,飲食、房室、跌僕金刃所傷為不內外因。這種分類簡明扼要,沿用至今。
現代學者的認識更為完整。《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基礎理論》把發病的因素分為11項:1、氣候異常;2、時行疫癘之氣;3、金刃、禽獸、跌打損傷等機械性創傷;4、地土方宜;5、飲食不節;6、毒物;7、精神因素;8、體質狀態;9、胎傳;10、房室問題;11、誤治。
這樣的認識很深入很細緻。如果按照古人的思路,把這些發病因素,分為內因、外因、不內外因,是否可行?我想是可以的。但沒必要在此一一歸類。
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看似純粹的外因,其實與內因仍然是有關的。包括古人的一些歸類也有不盡合理之處。
譬如夏天的受寒。普通人以為夏天最容易中暑,其實古人早就認識到,夏天要當心著涼。因為烈日炎炎,除非身不由已,被奴役,一般人多知道要防暑、避暑。但問題是一些有錢人,防暑避暑過頭了——有個詞叫“貪涼”,這個“貪”字用得真好——比如啖冰,就有可能著涼。現代人,由於物質條件太好了,進出皆空調,某些人甚至到了離不開空調的地步。有一位病家,患腰突症,經治療已明顯緩解。夏天到來,病情略有反覆,我懷疑與著涼有關。一問,果然。患者離不開空調。我勸患者少吹些空調,患者說:那怎麼受得了!受寒,當然屬於六淫,屬外因。但“貪涼”的“貪”字,揭露了受寒的內在原因。
再舉個更能說明問題的例子。河豚魚中毒,到底是病從口入,還是病由心生呢?當然是病從口入。但是,人人都知道“拼死吃河豚”,明知道吃河豚會有嚴重的後果,偏偏還要吃。這不能不說是心有病了。
再說說誤治,到底是醫生的錯,還是患者的錯?咋一聽,當然是醫生的錯。但我看也不盡然。譬如黑診所裡治死了人。我們當然對於死者非常同情,死者及其家屬可能因為家貧,無力到正規醫院就診,這裡有社會的責任,有政府的責任。但是死者及其家屬沒有一點責任嗎?為什麼還是有許多貧窮的人去大醫院看病呢?關鍵還是沒有擺正生命與錢財的關係。
說完了黑診所,再說說大醫院裡面的誤治。一位患者,就診時第一句就是:我以前一直在某某醫院看特需門診,看了3年,換了幾個醫生,就是看不好。這位患者反反覆覆地感冒,前面的醫生開的盡是些清解之品。你說她沒有熱象?確實也有,但主要還是虛。用烏梅丸加減,補瀉兼施,以補為主,並用較大劑量的人參、西洋參,兩週後病情明顯好轉。患者治了3年都沒治好,當然跟前面幾位醫生的誤治有關,但我覺得跟她本人也有關。就憑她那句“我以前一直在某某醫院看特需門診”,我就知道。因為她把特需門診和能治得好病的醫生劃了等號。照理,這個等號應該是能成立的。但是,我們這兒有太多的名不符實。又豈止醫生是這樣。不能看頭銜,應該直接看實際內容。所以,這又牽涉到患者選醫生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跟選房子、選裝潢公司、選學校、選導師、選職業、甚至選老公(或老婆)等等,多少都有點相通。跟人的見識有關,跟品性和性格也都有關。
當然,我這麼說,絕對不是推卸醫生的責任。責任肯定主要在醫生,但患者也需要反思一下。如果能夠反思,那麼得到好處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患者自己。
再說說飲食、房室、跌僕金刃所傷,陳無擇歸為不內外因。顯然有些不合理。吃壞了,是食物的錯,也有可能是自己的錯。以前在某醫院上班,中午和同事們一起吃飯。聽來一些八卦消息。話說有位同事每天帶飯,飯餿了,會說“沒事的”,照吃不誤,據說與她的本性是相符合的。我想若真有這樣的人,那她若患急性胃腸炎,不要怪食物,得怪自己。至於房室,不用說,跟人的慾望有關。最後說跌僕金刃所傷。有的屬無妄之災,有的卻也跟人自身有關。比如地痞流氓的打架鬥毆,一定先是心靈病了,之後才是肉體受傷。圍觀群眾,不小心被誤傷了,值得同情,但是得奉勸一句,以後少湊熱鬧,多幹點正經事。
舉了4個例子。我們發現,粗看是外因,但未必全由外來。也就是說,有些外因,其實是人自己招致的。不妨把這種人為的因素——就是人的性格、修養、品行、見識——看作廣義的內因,這就是我一開始講的人的習性。
接下來我們可以對發病因素重新分分類。分類的方法可以有好多種。這次可以實用些。內因、外因、不內外因,簡潔明瞭,卻不知道有何實用意義。如果從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角度來分類,就比較實用。那就是,哪些發病因素是我們能避免的,哪些是避免不了的,如果能避免自然就能健康長壽囉。不用說,其他的改變不了,能夠改的只有自己。
怎樣活得健康,怎樣與疾病作鬥爭,是大多數人都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坊間流行養生保健類圖書,有的書甚至暢銷得驚人。對某些書的質量,不必多談。有的記者已經進行了揭露。我只想說,即使他們說得都對,都沒有硬傷,意義也不大。因為談的多是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但老百姓都愛看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這也是人性啊。若跟他們談要改變自己,多數人是不感興趣的。
因為最難改變的,就是自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古話說得千真萬確。人們當然願意避重就輕。
嵇康說:“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養生保健類圖書都是說養生容易,以此來忽悠人們買書。嵇康卻相反,提出養生有五難,可謂振聾發聵。
孫思邈說:“夫養性者,欲所習以成性,性自為善,不習無不利也。性既自善,內外百病自然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經也。善養性者則治未病之病,是其義也。故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於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孫真人的意思,不僅養性可以防病,而且“禍亂災害亦無由作”,也就是說可以改變命運。如果不養性,“玉液金丹未能延壽”,這是對避重就輕者的棒喝!
所以,真正的養生,是與自己性格、修養、品行、生活習慣的不良方面作鬥爭!是要有勇氣的,是大氣磅礴的,是一輩子的事業。這樣的養生者,讓人肅然起敬!
邢斌寫於2010年6月
本文摘自《半日臨證半日讀書》,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