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娛樂向競速(如《地平線賽車5》)、主機移植大作以及更多的動作、體育類大作在PC平臺上的推出,大家也發現現在很多遊戲用手柄玩起來體驗更好。而在選購手柄時也聽到一個名詞“霍爾效應扳機/搖桿”。那麼,這個霍爾效應部件真能令遊戲體驗更絲滑嗎?
沒有霍爾效應部件:漂移將代替絲滑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在電腦或遊戲機上用手柄玩遊戲的玩家,你很可能熟悉手柄漂移。看到手柄搖桿出現漂移,是每個想要享受自己喜愛的遊戲而不受任何干擾的玩家的噩夢。
手柄漂移是手柄存在的常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漸進性的磨損最終會導致你的遊戲手柄搖桿表現異常,直到完全失效。
漂移是指控制器的模擬搖桿開始捕捉到“幽靈輸入”。這顯然是不理想的,會讓遊戲體驗非常煩人。要麼你的角色會自己轉頭看周圍,要麼你的槍會“神經槍”,不然隨機瞄準。
一般來說,一個普通的遊戲手柄會在經過一年左右的重度使用後出現漂移,當然這個引使用強度而異。可以購買新的搖桿來替換你的舊的漂移的搖桿,不過這需要非常強的動手能力。要麼就是在日常使用維護中,學會時常清潔、潤滑傳統手柄的扳機、搖桿。或者DIY很多限位的措施。
不然的話,就只有換新的手柄了。
加強日常清潔、用皮筋做成防漂移限位裝置,玩家想了不少辦法防止手柄漂移
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每個傳統手柄的搖桿都會開始漂移,直到你不得不替換它。
但如果有一種新型搖桿,無論你使用多長時間,它都不會出現漂移?這種東西可能存在嗎?
這就是霍爾效應搖桿的作用。
什麼是霍爾效應搖桿?
霍爾效應搖桿得名於霍爾效應,而霍爾效應則以其創始人愛德溫·霍爾命名。簡單來說,霍爾效應表示當磁場干擾導體中的電流時,會引起電壓的變化。
霍爾效應搖桿利用這個原理,它們內部裝有永久磁鐵,這些磁鐵相對於電導體移動。然後,發生的電壓變化被轉換為位置數據,以跟蹤搖桿的移動。
由於霍爾效應搖桿的組件永遠不會物理接觸,所以其傳感器不像模擬搖桿那樣會磨損。這意味著理論上,霍爾效應搖桿在其使用壽命內永遠不會出現漂移。
霍爾效應搖桿VS傳統模擬搖桿
那麼,和傳統搖桿比,霍爾效應搖桿真的完美嗎?
傳統手柄的模擬搖桿主要基於歐姆定律的電阻原理。這種“電位器”搖桿中的組件相互移動,就會增加或減少電路的電阻。由於模擬搖桿處理的是物理接觸時電阻的可測量變化,因此其跟蹤在沒有磨損的時候還是非常精確的。
傳統搖桿有接觸工作原理
而霍爾效應搖桿使用相對於電導體移動的磁鐵。搖桿的位置跟蹤數據是通過觀察磁場穿越電場時測量到的電壓變化來獲得的。
霍爾搖桿無接觸工作原理
雖然霍爾效應搖桿不會出現模擬搖桿中觀察到的傳統漂移,但它們確實存在其他問題。霍爾效應傳感器中使用的磁鐵可能會失去磁性或改變磁性數據。這將使搖桿在跟蹤方面變得不太準確。但是,它相對於模擬搖桿產生漂移的機會要小得多,因為霍爾效應搖桿必須暴露在大量電磁干擾下才能誘發磁性變化。
換句話說,模擬搖桿的主要問題是其中組件的不斷接觸會導致磨損。可用電阻範圍將發生變化,導致模擬搖桿變得極不準確。
而對於霍爾搖桿來說,極端高溫或低溫以及電磁干擾會導致磁鐵磨損,使傳感器越來越不準確。但是,這裡的關鍵區別在於,導致霍爾效應搖桿漂移的條件非常極端,在正常使用環境中,即使經過數年的暴力使用,霍爾效應搖桿也不會出現漂移的跡象,而模擬搖桿僅使用幾個月後就可能就開始漂移。
一個SteamDeck掌機的第三方客製化霍爾搖桿更換件
另外,由於霍爾效應搖桿不太可能磨損,因此其控制器幾乎不需要在設計時,設置任何死區來適應模擬搖桿產生的漂移。較小的死區,意味著霍爾效應搖桿更具響應性,杆子上的細小移動將在屏幕上得到精確體現,這可是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對於射擊類遊戲來說。
霍爾效應扳機/搖桿:第一方反而不用?
雖然霍爾效應傳感器的成本僅比模擬傳感器略高,但遊戲主機制造商幾乎從不使用霍爾效應傳感器。Sony的DualShock和DualSense手柄都使用模擬搖桿。即使是Xbox手柄,它們內部也都帶有常規的模擬傳感器。任天堂Switch和Steam Deck也是如此。
反而是各種第三方手柄廠商,比如北通、冰原狼等,近年來開始頻頻普及霍爾效應扳機/搖桿的遊戲手柄,有些型號甚至把價格打到了200元以內。
北通的阿修羅2pro就使用了霍爾效應扳機
而新興設備,如Aya Neo掌機,也在其搖桿上使用霍爾效應傳感器。
那麼主機玩家如何使用上霍爾效應組件?
許多廠家提供第三方霍爾效應搖桿/扳機的替換件,可與主機、掌機的第一方手柄配合使用。
總結
現在製造商正在逐漸認識到霍爾效應傳感器的好處,無漂移手柄的時代就在不遠的將來。霍爾效應傳感器可能還不是行業標準,但它們正在逐漸普及。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在預算許可時,儘量購買具有霍爾效應組件的手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