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是新時代必答題

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京召開,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問題,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對人口發展這一“國之大者”做出全面部署,豐富和完善了我國人口發展政策,體現了黨中央對人口與發展問題統籌決策、一體化推進的堅定決心,體現了我國人口發展戰略與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系統性和協同性,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答好人口高質量發展這一新時代必答題。  

今年年初,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年末減少85萬人,這是多年來我國人口的首次負增長。我國人口形勢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既面臨人口眾多的壓力,又面臨人口結構轉變帶來的挑戰,需要立足“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必須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  

我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人民身體素質日益增強,婦女兒童發展狀況極大改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人口紅利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面對人口發展新常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把握人口發展規律,審時度勢作出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放開三孩等重大決策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艱鉅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人口高質量發展起到基礎性支撐作用,涉及衛生健康事業、社會保障事業、教育事業等方方面面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全面提升人口素質,釋放新動力、激發新活力。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衛生健康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在確保人民活得長、活得好、活得健康的同時,也提高了人力資本的積累水平,有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對勞動供給和經濟發展的衝擊,促進人口老齡化形勢下民生福祉的改善;我國全面統籌、深入推進教育事業、科技事業、人才工作,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夯實了我國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基本醫保和養老保障制度實現城鄉全面覆蓋,養老社會服務和支持體系也在快速發展,這些舉措從多個方面為打造老年友好和適老型社會、推動積極老齡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內容非常豐富,不僅關係千千萬萬個家庭,也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機構、每個部門都身處其中,要在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的探索上多做努力,聚焦解決急難愁盼的問題,保民生、解民憂、護民心,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富裕人民現實生活,實現全體人民全面發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