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數字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

目前,我國正在大踏步邁入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數字技術飛速發展,數字技術與文化的融合讓數字文化產業應運而生。黨的二十大報告對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文化數字化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和戰略選擇。實現文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可以從四個著力點入手,以文化數字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

用好“制度優勢”這個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要立足國情,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推動文化數字化與14億人的所思所盼緊密結合,走出一條人民至上的文化事業發展之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文化數字化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做好文化數字化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實施,為文化數字化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支撐。

堅持“共創共享”這個導向。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數字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要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了“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的中遠期目標。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消除城鄉、地域、代際的數字文化鴻溝,讓文化數字化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聚焦“內容創新”這個關鍵。創新則盛,守舊必衰。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要重視內容創新。近年來,我國文化數字化領域湧現了諸多形式上融通古今、視聽上虛實聯動、審美上雅俗共賞的文化作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文化數字化要始終堅持內容創新為本,讓數字化手段為內容服務,不斷增強其影響力、表現力和共情力,為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弘揚中國精神注入新的動力。

完善“數字技術”這個支柱。數字技術的持續滲透,不僅促進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而且提高了文化創新的效率和深度。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要求,“推進產學研相結合,注重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加強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在文化裝備技術領域攻克瓶頸技術。”推動文化數字化建設邁上新臺階,要不斷完善數字技術,持續探索文化表現新形式、文化表達新路徑、文化產業新業態,在“雲端”構築起文化發展新高地,為文化強國建設蓄勢賦能。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國家強。立足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上,以文化數字化賦能中國式現代化既是立足新時代新要求,以數字文化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有力舉措,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主動探索和開拓實踐。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