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上的快充競爭,充電寶卻成為了受害者

手機上的快充競爭,充電寶卻成為了受害者

2020年10月,紫米方面召開了自己的“八週年發佈會”,並推出了大量新品。在這之中,一款名為“紫米20號”的充電寶更是曾轟動一時,並在兩個月後的首銷時,迎來了大量的競相爭購與諸多好評。

當然,消費者對這款產品的追捧是有理由的。因為“紫米20號”是業界首款具備25000mAh容量,支持200W超高總功率的充電寶。更為重要的是,它還原生支持了小米當時剛剛推出不久的120W私有快充協議,成為了整個充電寶領域首款能真正在十幾分鍾時間裡“充滿”一臺手機全部電量的產品。

回溯當時的相關報道不難發現,各大媒體一邊對紫米20號讚譽有加,另一方面也都期望著它能引領充電寶賽道的新一輪“軍備競賽”,促使更多產品加入到“百瓦級快充”的陣容中來。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在紫米20號上市至今已兩年多後,如今市場中總充電功率達到或超過200W的充電寶儘管越來越多,但能夠真正兼容百瓦級快充的產品卻似乎依舊只有它。不難發現,紫米20號沒能帶領充電寶行業實現“超快充兼容”的集體進步,而是僅僅成為了一個受人追捧、卻又獨立的“偶像”。

為什麼會這樣呢?要明確一點的是,價格其實並非導致紫米20號難有同類產品的關鍵因素。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可以看到,紫米20號迄今為止單在紫米的京東官方旗艦店裡,就已經有了兩萬多個好評,這還不算天貓、淘寶,或其他第三方店鋪。

而且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價格遠高於紫米20號的充電寶產品並不鮮見,甚至有些同樣也做到了“名利雙收”。這表明消費者並非不能接受四五百元,甚至千元級的充電寶。

但更進一步探究哪些高價位的充電寶產品就會發現,它們普遍都不支持手機廠商的私有快充協議,而往往最多隻具備“公版”的100W PD輸出。而這,似乎就揭示了問題的答案。

首先,關注手機行業的朋友想必知道,目前的主流品牌普遍已將自家的私有快充協議,做到了遠超100W的水平。比如Redmi旗下有210W的Note12探索版,vivo有200W的iQOO 11 Pro,歐加有240W的realme GT Neo5,努比亞有165W的紅魔8 Pro+……

縱觀這些“超快充”機型的充電頭就不難發現,它們一方面價格比“普通”的65W、80W快充頭往往要貴出幾倍,另一方面在體積上更是普遍又大又厚。而且這還是在此類充電頭已經塞進了不止一組GaN元器件,已儘量用“高技術力”去進行緊湊化設計的前提下,才得到的結果。

然而問題就在於,如此巨大的充電頭還僅僅只是負責電能轉換、輸出的部分。可對於充電寶來說,它們內部的電路板除了要有負責輸出電能的功能外,還要有負責給電池充電的電路,以及電池的監控、保護電路等等。

一個充電頭219g,塞進充電寶、再加上高功率電池後得有多重?

如此一來,也就是說如果強行將目前智能手機上最強、最高功率的“超級快充”方案塞進充電寶,僅僅是電路部分可能就要佔據一大塊的空間。再加上必然不能太小的柱狀電池,整個充電寶的體積和重量只怕會比“紫米20號”還要再大個幾圈。

要知道,紫米20號儘管是目前快充配置最強的充電寶,但重量已經超過了一斤(實測單機重量578g)的它,很可能也是最大、最重的充電寶之一(不算戶外電源產品的話)。如果在此基礎上再增加重量,確實可能很難讓消費者接受,同時也會喪失充電寶“隨身攜帶”的意義。

其次,正如前文中所講到的那樣,這些百瓦級“超快充”普遍都是各手機廠商搞出來的“私有標準”。這個“私有”不僅僅指的是快充協議需要特別認證,更重要的是它們往往基於一些定製的充電芯片、定製的特殊線材,以及定製的專用接口才能實現。

在這個前提下,充電寶廠商就會很為難了。先不說手機廠商給不給私有超快充協議的認證授權,就算給了,相應的快充芯片、快充接口、快充線材還可能會是“互斥”。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了兼容A廠商的“級快充”,做出來的充電寶就很可能在連接B廠商的手機時,連“普通快充”都激活不了。

很顯然,站在充電寶廠商的角度來說,這顯然是個絕對無法容忍的問題。因此與其去迎合特定廠商的“超快充”,絕大多數充電寶廠商自然也就選擇了以相對兼容性更好、而且並不需要太高硬件成本的公版100W PD快充,來作為產品的輸出能力上限。

什麼,PD協議的最新版本已經將充電能力提高到了240W?雖然這話沒毛病,可現階段有任何一款在售的產品支持嗎。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超輕薄筆記本電腦配旗艦級顯卡,真的有必要嗎

 高配但具備“殘血”版性能,這樣的創新真的有必要嗎。

視頻|用兩臺新款遊戲手機,來看看他們的正確使用姿勢 

硬核遊戲手機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還有那些“決定性差異點”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