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才為何淪落至死?另一個《傷仲永》

每週只讀一本書 · 天才為何淪落至死?另一個《傷仲永》

教育儘管在不斷地進步,但終究走不出千百年來孕育的怪圈

《傷仲永》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們這一代人,有幾個不是在父母帶著強烈指向性的的期待下長大的?有幾個逃脫了應試教育的的壓迫?學生沒日沒夜地學習,就連週末僅有的自由時間也花在了補課上。孩子沒有時間去體驗生活,沒有時間去思考為什麼而活著。所以當高中生畢業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一所大門被打開,而門後所帶來的,可能滿是生活的驚喜,也可能是對生活的不知所措。

《在輪下》講的是另一個傷仲永的故事。主人公漢斯是一個小鎮男孩,在一眾頑童中顯出少年天才的不同:鄙視娛樂,潛心學習。他不是一開始就不喜歡玩樂,而是一點點被師長所規訓,好學生有更偉大的使命,玩樂只是浪費時間。漢斯為此讓渡出孩子的天性,他深信家長和老師的話,要成功就要不停進步。

每當漢斯克服巨大的壓力,達成師長的願望後,就要承受更大的期待。揹負著越來越沉重的希望,他的內心也越來越感到恐懼,他唯一的價值就是出人頭地,變得更加優秀。巨大的壓力讓漢斯開始神經衰弱,時不時頭疼,睡眠不穩。每當晚上因頭疼醒來,再也睡不著時,他就會突然出現一種要求上進的急躁心情。

這個故事講述在一個世紀之前,卻共鳴迴盪在一個世紀後的中國。主角漢斯是沒有自我的。牧師告訴他,你要努力學習,於是他努力學習;校長告訴他,你要做最好的,於是他爭取第一;由父親告訴他,你要通過考試,於是他通過了考試。

就好像一個世紀後的中國,就好像現在,我們太多的不被允許思考,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哪怕思考了,大多時候卻反而更痛苦。我們和自己本身的奢望分道揚鑣了太久,已幾乎完全喪失了走在一起的可能。而更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想要的,也不過是別人強加的思想,只不過那種思想太過根深蒂固,連自己也會誤認為那從來就是從我們自己心裡長出來的。

《在輪下》是德國文學史上最典型的經典青少年小說之一。德國經典青年小說屬於二十世紀初,其特點是,全知的敘述者敘述一個青少年尋找個性、追尋自我的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往往會和喜愛命令的父輩產生衝突,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以失敗甚至死亡告終。如此看來,黑塞的《在輪下》果真是這種類型的小說中的經典。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多人讀完後覺得最應該批判的是教育體制,誠然這是很主要的一個方面,但我彷彿看到了很多中國的學生,從小被教育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才能出人頭地,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我們卻經歷了很多的困惑和自我懷疑。

我們幾乎沒有被培養出什麼可以展示的愛好。別人的特長,以及機靈小孩在人群中的耀眼,在成長過程中總會或多或少地撞擊著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也是渴望成為一個完美的人的,但是回頭看,除了堪堪能說出口的學習成績,似乎也不剩下什麼了。

教育儘管在不斷地進步,但終究走不出千百年來孕育的怪圈,我也希冀在二十年的人們不再因為讀到該作品而有所共鳴,希望僅僅是通過該作品瞭解那個時期的德國,而不是深感遺憾地說:原來我們的教育一直未曾進步過!

《在輪下》
作者: [德] 赫爾曼·黑塞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李貽瓊
ISBN: 9787544791533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慕道   首席記者│樂水

編輯│方化  曹欣宇  王一竹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製│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註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繫  圖片來自網絡  如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