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女性婦科生殖內分泌問題,“診愛健康 自由綻放”項目啟動

聚焦女性婦科生殖內分泌問題,“診愛健康 自由綻放”項目啟動
近年來,伴隨社會環境、婚育觀念、家庭責任等多方因素影響,女性正面臨著日益複雜、多樣的健康問題。
婦科腫瘤、婦科生殖內分泌疾病以及不孕症在內的各類疾病成為廣大女性健康、自由綻放之路上的阻礙。
國務院印發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將“婦女全生命週期享有良好的衛生健康服務”作為主要目標之一,呼籲關注女性的健康需求,確保女性獲得高質量、有效率、可負擔的醫療和保健服務。
為持續推進我國女性健康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5月7日,在母親節來臨之際,由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和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主辦、羅氏診斷支持的“婦科生殖內分泌疾病與不孕管理研討會暨‘診愛健康
自由綻放’女性健康項目啟動會”
在廣州隆重舉辦。
“診愛健康 自由綻放”女性健康項目啟動儀式
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華克勤教授指出:“女性健康管理的發展之路任重道遠,需要凝聚各學科專家學者之力,持續推動我國女性健康管理與臨床診療水平的提升。同時,持續普及女性相關疾病知識、切實加強廣大女性的疾病防治意識也至關重要。”

△華克勤教授
大會主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張清學教授指出,診斷作為推動疾病預防、診斷和治療的關鍵動力,在助力臨床應對女性健康挑戰中發揮著空前的價值。精準、高效的診斷能夠助力臨床及時發現危險‘信號’,第一時間為患者進行干預和治療。
“在此,我們呼籲廣大女性通過定期接受婦科檢查,儘早發現疾病隱患,從而獲得及時、有效的診療,守護個人健康。”張清學教授說。
△張清學教授
女性健康管理,從體檢做起
廣東省人民醫院婦科主任醫師葉海燕教授表示,女性應每年定期進行婦科常規體檢,如婦科檢查、白帶常規、子宮及其附件的超聲檢查等。
尤其要注重宮頸癌、卵巢癌這兩大婦科惡性腫瘤的篩查。
葉海燕教授介紹,宮頸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並可實現早發現、早治療的癌症
定期進行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檢測,是實現宮頸癌早診早治、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關鍵。
她呼籲,所有25~64歲女性都應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而卵巢癌隱匿性強,70%的卵巢癌患者一經發現,已是晚期,這是我國死亡率居首位的婦科惡性腫瘤。
人附睪蛋白4(HE4)聯合糖類抗原125(CA125)檢測能夠助力更早、更準確地鑑別診斷卵巢癌,助力臨床為患者抓住最佳診療時機。
葉海燕教授
內分泌紊亂,女性難逃的“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八醫院生殖免疫科主任肖青教授指出,當下,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情緒起伏,越來越多女性難逃內分泌紊亂這一“劫”。
婦科生殖內分泌疾病包括多囊卵巢綜合症(PCOS)、異常子宮出血、高泌乳素血癥等,具有發病頻、覆蓋廣、診治難等特點,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期
肖青教授強調,廣發女性群體要做好婦科內分泌疾病的檢查,如生殖激素六項檢測,包括雌激素(E2)、孕酮(P)、雄激素(T)、促卵泡生長激素(FSH)、促黃體生長素激素(LH)、催乳素(PRL)檢測。此外,抗繆勒氏管激素(AMH)作為評估卵巢儲備功能最有效和敏感的指標。
肖青教授
每100個女性,就有7~10個不孕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郭藝紅教授介紹,我國的不孕症發病率為7%~10%。
所謂不孕症,是指女性無避孕性生活至少12個月而未孕 ,對男性則稱為“不育症”。
女性不孕原因,與卵巢儲備功能的下降及PCOS、子宮內膜異位症、生殖道感染等婦科疾病都密切相關。
AMH檢測則是不孕症診斷中的一項重要指標,可快速評估女性生育能力,有助於臨床確定最合適的不孕症管理策略。

郭藝紅教授
育齡期婦科腫瘤患者,也有生育機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邱麗華教授介紹,當前,婦科惡性腫瘤在越來越多的育齡女性中確診,生育力保護是不可忽視的需求。
邱麗華教授指出,女性確診婦科惡性腫瘤後,可根據生育意願、腫瘤類型、腫瘤分期、年齡等因素,選擇適合的生育力保護策略
邱麗華教授
此次,隨著“診愛健康
自由綻放”女性健康項目的啟動,多方力量將攜手助力構建女性健康生態圈,推動持續性醫療變革,加強社會對女性健康的關注與重視、切實提升女性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識,進一步擴大醫療資源的可及性,幫助更多中國女性獲得高質量、全生命週期的診療服務,助推中國女性健康事業發展新未來,讓更多女性從中獲益。
  記者 | 文曉英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