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DRG槓桿 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

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是目前我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在國際上也是一種常用的支付制度。早在十幾年前,北京市就開始探索將DRG應用於醫院管理,並對醫院的運營和管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促進DRG改革制度落地,更好地激活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持續推進精細化管理,不僅為改革提供了更多支撐,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DRG改革對醫院管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成本管控、病種結構調整、學科建設和醫療資源配置等。在醫保支付制度槓桿的推動下,醫院在為患者提供更有價值的醫療服務、更好地維護參保人健康水平的同時,也增加了收益。

強化成本管控理念


DRG支付方式改革將醫保基金對醫院的支付與患者的疾病診斷和診療操作相關聯,這帶來的第一個變化是讓醫院更加註重對診療成本的控制。醫院通過精細化管理,控制治療成本,才能在預定的DRG支付限額內獲得合理的收益。而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屬性和醫療的本質,決定了醫院不能以降低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性為代價進行成本控制。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採取的策略是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管理水平,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實現對診療成本的控制。例如,醫院通過規範化診療和強化質量控制,降低手術併發症比例,縮短平均住院日;通過增加檢查檢驗結果的互認、採用國家集採的藥品和耗材等方式,降低檢查檢驗和藥品耗材的成本;通過合理調整手術室排班、加強預約管理、優化手術流程等方式,提高手術室使用效率;通過合理規劃、科學管理和人性化措施,提高醫院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進而更好地控制人力成本。


優化院內資源配置


在DRG支付方式的引導下,醫療機構越來越意識到病種結構的重要意義。加強優勢專科建設、提升優勢病種的服務能力,是醫院強化功能定位、提高診療效率、改善醫療機構財務表現的一舉多得之舉。比如,醫院可以對某些診療技術成熟的DRG組加大投入力度,擴充醫療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和收治能力,吸引更多的患者,從而提高醫院收益。另外,醫院還可以通過優化臨床路徑、精細化管理等手段,降低醫療費用,增加收益。當然,作為醫學領域的高地和醫學研究的重要陣地,病種收益絕不是腫瘤醫院收治患者的唯一考量,更不能因可能帶來病種虧損而放棄對疑難重症患者的救治。在DRG支付政策中也應對相關特殊患者採取特病單議的政策,避免支付“指揮棒”的負面作用。


醫院病種結構調整的本質是DRG支付改革對醫療資源的配置的影響。醫院通常會在DRG範圍內重新分配醫療資源,以便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醫院可能會增加某些特定診療項目的資源分配,同時減少其他項目的資源分配。與之相應的,醫院在醫療服務組織形式上也將產生變化,大型公立醫院重視的住院治療將向患者收治前和收治後的康復延伸。

“三醫”仍要加強聯動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推動醫療行業改革的關鍵,但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最終要靠“三醫”聯動,各方協同發力。目前,一些重要的體制機制仍需完善。


首先,應完善醫院績效評價機制。醫院應建立一套公正、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以激勵公立醫院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醫院績效評價機制要考慮患者滿意度、患者就醫體驗、醫療質量、醫療安全、醫療效率和人群健康產出,從而鼓勵醫院提供更好的預防、健康教育和醫療服務。目前在多個考評體系中,一些指標已經出現了趨同和協同的現象,還有一些指標需要進一步優化。


其次,應為多元化的醫療服務模式提供資金支持。我們應探索多元化的醫療服務模式,例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遠程醫療、互聯網診療等,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降低單位健康產出的成本,提高患者滿意度。這些新型的服務業態有助於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緩解醫療資源短缺現象。當然,這應該得到來自醫保、財政等方面的更多支持。


再次,應進一步提升專業化醫療管理水平。專業化醫療管理可以提高醫院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為醫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效的醫療管理有利於醫院實現收支平衡,並通過合理的醫療資源配置和優質的醫療服務吸引更多的患者,提高醫院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我們應從人員管理、資產管理、醫療服務管理等方面,加強對公立醫院內部管理的監管。此外,我們還應該鼓勵通過不斷增加區域內醫療機構數據的共建共享機制,促進各家醫療機構醫療數據的透明、公開、可比較。


最後,DRG支付的一個基本共識是同城同病同價。然而,結合我國目前醫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狀,我國應根據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水平的不同,探討不同費率支付。我們非常期待未來DRG的支付標準可以與醫療水平掛鉤。如此,醫院學科的發展不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也將是醫院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話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