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泡泡探店|為啥重慶本地人心頭,都有一碗老油茶

白泡泡探店|為啥重慶本地人心頭,都有一碗老油茶

在重慶人的早飯體系裡,除了小面,還有一種忘不掉的美味——重慶油茶。

多年前,油茶曾遍佈于山城街市。彼時的清晨,吃完一碗饊子酥脆、米糊麻辣鹹鮮的油茶,解鎖的是一整天的好心情。

5日,重慶晚報·食探組找到一家深藏老社區、開了30多年的重慶油茶鋪,並探尋起了關於“油茶”名字的答案。

01
30年前風靡山城

這家油茶鋪深藏於江北區鯉魚池的富強社區。這是個頗有年代感的老社區,有著老街小巷的蜿蜒曲折與錯落風情。循著一路的煙火氣和市井聲,不經意間,我們就來到“陳記老油茶”鋪門前。

油茶鋪的經營者是年過6旬的陳德義夫婦,這裡既是他們的營生小店,也是他們的居家所在。

此時是上午10點,已過了早餐高峰期,仍不斷有顧客前來吃油茶。顧客有老居民,也有慕名而來的網友。

陳德義是油茶鋪掌勺人,這一掌就是30餘年。初時,陳德義是在該社區街頭擺油茶攤,每天只熬一鍋大米糊、炸一簸箕饊子,賣完便收攤。

陳德義說,那時候的山城,隨處可尋油茶攤。他頗有些得意地說,當時重慶油茶在早餐界的熱度並不輸重慶小面。

02
嘎嘣脆的饊子深藏匠心

時過境遷,前幾年,許多重慶老饕忍不住發帖抱怨:到處找不到一碗重慶油茶。

陳德義說,或是各種新式早餐衝擊,亦或是油茶準備工序繁複,後來重慶的油茶攤逐漸變少。他也是依託社區,在街坊鄰居們的支持下,才一直堅持至今。

▲老闆陳德義正在製作油茶

“我已經好幾年沒吃到油茶了,太想吃了。”和陳德義聊著油茶,再看看一旁大銻鍋裡熱騰騰的大米糊,以及炸得金燦燦的饊子,重慶晚報·食探主理人白泡泡早已按耐不住“饞蟲”,點上了一碗。

▲重晚白泡泡試吃陳記老油茶

油茶上桌後,一眼看到的是堆得“冒尖兒”的饊子,然後是以豬油、辣椒、花椒、鹽、榨菜粒、黃豆粒、姜蒜水、蔥花等調料拌勻的大米糊。重慶油茶吃法各異,可以拌勻吃,也有人偏愛一口米糊、一口饊子。

一口油茶下肚,白泡泡忍不住讚歎:“饊子好酥脆,米糊順滑且佐料麻辣鹹鮮入味,我感覺精氣神都被喚醒了。”

我們的“吃貨”攝影師尤其喜歡這個饊子,吃完一根又一根,嘴裡發出“嘎嘣”聲。他說,這種粗細並不均勻的饊子,背後是陳德義堅持純手工工藝的匠心。

03
被城市熱度帶火的小吃

最近幾年,許多重慶老饕欣喜地發現,好多美食店鋪的菜單裡,又有了重慶油茶的名字;在重慶各大商圈的美食街當中,也都能買到重慶油茶。

陳德義的油茶鋪,也在這幾年變得更紅火——隨著重慶旅遊火出圈,慕名來吃重慶油茶的遊客也越來越多。“五一”假期期間,每天前來吃重慶油茶的遊客排成長龍。

“70後”夏軍就住在這個老社區,從小便愛吃重慶油茶,中途出去打工5年,最想念的還是這碗重慶油茶,他反覆感慨“還好回來時美食仍在”;“00後”小夥小何來自福建,曾經網購過速食版重慶油茶,此次通過網絡推薦找到這裡,對小店現熬現做的油茶讚不絕口。

老顧客的牽掛,新遊客的青睞,讓堅守這種傳統小吃的陳德義夫婦更有信心。對於未來,他們說,只要還做得動,就要一直把這種小吃做下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