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元旦,屋主人崔美麗和設計師蟲工在新居中迎接了新年的曙光。歷經兩年的改造,這套曾經普通又稍顯沉悶的180㎡四居海淀學區房,變身擁有超大敞亮公區的大平層,法式復古的風格隨性又精緻。雖然樓層不高,盎然的春景卻透過百葉窗外為公寓渲染出自然的浪漫。
崔美麗是一個擅長在平凡日常裡發現和製造美好的女生:她看穿海員的孤獨,於是做了一檔溫暖的聲音節目,成為全國第一家海上電臺;體制內的她上班需要換上標準制服,但她也會為了上下班路上的快樂而精心傳達出自己的風格;2018年第一次巴黎旅行前被灌輸地鐵老舊、小偷防不勝防的壞印象後,她仍會被地鐵上情侶擁吻、晚間巴黎鐵塔下小商販賣東西的浪漫畫面打動。
改造後的公寓被崔美麗喚作“巴黎公寓”,書籍、黑膠、收集多年的中古餐具與傢俱是陪伴她在這裡生活的點滴。文藝、休閒、浪漫,這是崔美麗的性格,也是“巴黎公寓”的性格。
屋主崔美麗(左)設計師蟲工(右)
在海事雜誌做編輯的崔美麗,自信、優雅、獨立,儼然是她所鍾愛的侯麥電影女孩走下熒幕的模樣。和丈夫結婚十年,倆人的相處模式仍舊如戀愛時一般甜蜜,但也互相保持獨立,丈夫則愛釣魚,美麗愛閱讀,愛咖啡,愛去二手市場淘老傢俱,以及積攢了一屋子的瓷器。
裝修房子這件事情上,感性的崔美麗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明確的法式復古風,拒絕裝修公司、尋找獨立設計師合作, 要用自己收集的老物件填滿這個家。兜兜轉轉了一陣子後,崔美麗遇到了嚴謹的設計師蟲工與工長雪濤,三個女孩子組成了巴黎公寓的裝修女子軍團。
客廳左邊的藍色單椅來自設計師Arne Vodder;Julep白色沙發由設計師Jonas Wagell設計,來自意大利品牌Tecchini;右側小推車為1960年代瑞典中古餐車,由Gantofta Silva設計,購於wood sage。
房子的原始格局並不差,南北通透。缺點也很明顯,三居的戶型被原主人隔成了四居室,180㎡的平層並不顯得敞亮。
依照崔美麗與水哥兩人的生活需求,蟲工的設計把格局打開:保留一主一次兩個臥室,拆掉南向嵌套陽臺的臥室做書房,調整了家中每一堵牆的尺寸或位置。於是,鄰居阿姨口中“原先好好的四居室”變成了如今公區明亮、通透的兩居大平層。
由南向北,客廳、過廳、餐廳和帶中島操作檯的西廚依次排開,羅馬柱、拱形埡口替代牆體成為空間的間奏。
東西方向,由臥室拆改成的開放式書房,以多以開啟姿態呈現的摺疊門連接客廳,南向陽光漏過樹影撲進室內,撲在書房、客廳直至壁爐上。
1.1m高x1.3m寬 的壁爐是圍坐式客廳的中心,也是把法式復古氛圍拉滿的重要元素;壁爐旁擺放著法國1950s藤編、草編三角角凳。
減少了一個“未來放得下床”的房間,家中的老人難免有些責怪,美麗想得很明白:滿足當下的自己才是要緊事,疫情三年旅行受限,用讀書看世界是居家生活的重頭戲。
兩個牆面採用材質不同的開放式書架,自己看或是相機看,豐富度瞬間提升。 柚木的寫字檯是在家辦公需求較高的水哥的主戰場,崔美麗更喜歡在晨光親吻下的玫瑰木秘書桌上吃早餐、看書、寫東西。
丹麥1960s的中古柚木寫字檯,購於Coznap傢俱店。
“將珍貴空間變得高效”是蟲工在巴黎公寓設計中的高招。當烘乾機解決了大部分晾曬需求時,標配的陽臺為設計師提供更多發揮的空間。水哥愛爆炒,崔美麗愛烘焙,在廚房區域,蟲工重新調整原有的餐廳、廚房與配套陽臺,實現中西分廚。
用中島臺切分原先較大的餐廳,並沿著採光好的窗臺設置超長操作檯,為愛咖啡愛烘焙的美麗提供了足夠收納空間的同時,保留了足夠的用餐區給餐桌;而中廚移到廚房外的小陽臺,小區裡的綠意滲進玻璃窗,給炒菜增添了好心情,與西廚相連的玻璃拉門關上擋油煙,打開能互動。
法式的精髓在於隨性與精緻相伴,隨性是氛圍,氛圍源於設計師對尺寸、材料細節的拿捏得當。
丹麥1950s的玫瑰木餐桌,由設計師Arne Vodder設計,來自品牌Sibast;餐桌上的吊燈為1980年代意大利飛碟燈。
從玄關的拱形門廊和法式馬賽克拼花地面開啟儀式感。玄關由兩個拱形埡口界定,正前方的通往餐客廳,右手邊的埡口後隱藏著小小的獨立鞋帽間,是蟲工依照屋主入戶更衣的生活習慣,從原始的廚房偷出來的面積。
家中的五道拱門均配有羅馬柱,除了柱寬、柱高和裝飾用的PU線尺寸講究之外,柱頭上的帽簷增加了法式的細節。
小小的過廳不僅以拱形門洞連接餐客廳,讓家的法式氛圍感拉滿,更在功能上,以吊頂的形式容下中央空調和新風設備的管道, 為餐廳和客廳釋放出層高發揮的空間。
2.6m原始層高用來打造法式之家顯得有那麼點“先天缺陷”,蟲工對牆面的法式線條比例做了精準的推敲,面對效果,愛穿搭的崔美麗打了個有趣的比方:“猶如矮個子穿高腰褲,在視覺上拉高了空間”。這個過廳更是崔美麗收藏、展示中古杯碟的展廊,是進了家門就可以挑一張黑膠切換心情的情緒氛圍角。
丹麥中古玫瑰木餐邊櫃產於1960s,與玫瑰木餐桌呼應;裡面擺放著崔美麗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咖啡杯;黑膠唱片機旁的檯燈貫穿了art deco、後現代主義和孟菲斯三種風格,來自1980年代的荷蘭。
對主臥的衣帽間,蟲工做了大調整,拆除原有的兩堵牆體之外,用三面櫃體圍合的方式獨立出衣帽間和主臥玄關櫃。如此強縱深感的排布方式,增加了儲物空間之外,更給崔美麗的OOTD(每日穿搭)一個記錄的舞臺。提前瞭解需求、預料好儲物是設計師的硬技能,一個儲物空間規劃得當的家,不至於出現隨著居住時間的拉長,家裡的東西滿溢出來。
同樣是白綠色調,主臥以深綠色的海基布搭配復古格紋牆紙,PU線組成牆裙,點綴黃銅質感的開關小物,復古感拉滿。中古小板凳取代傳統的床頭櫃,靈活搭配花瓶、雕塑和小檯燈。
主臥陽光下的一隅,櫃子來自USM。
在“卷文化“嚴重的海淀區,步入崔美麗的家,是一個從嚴肅到放鬆、從沉悶到優雅的體感過程。
搬入低樓層的巴黎公寓,崔美麗收穫了一個眼見著窗外的柳樹枝幹從乾枯到盎然的春天。當自然提供了條件,木百葉窗或白色格條窗,搭配法式半簾與亞麻紗簾製造出了令人挪不開眼睛的窗景。
崔美麗手機記錄主臥窗外的夏天。
2023年的元旦,崔美麗和蟲工在巴黎公寓一起迎接了新年的晨光,當冬日的暖陽穿過客廳的百葉窗落在魚骨拼木地板上的那一霎那,崔美麗有了一種心尖兒被幸福感填滿的美好。
家中的傢俱大多為中古設計。作為中古設計的愛好者和收藏者,崔美麗相信這些歷經半個多世紀審美洗禮的傢俱,可以記錄她當下的生活並伴隨她到未來。
崔美麗挑選了橢圓型的中古餐桌與不同款式的中古餐椅,根據需求與心情,變換餐桌擺放的方向和餐椅的搭配,給日常生活增添變化的樂趣;其中古董粉色絲絨椅子來自TON,並收集了100年前的Thonet 14號椅和18號椅。
檯燈、落地燈和壁燈的選擇也不乏中古設計點綴其中,書房裡的一盞中古大理石吊燈與中古寫字檯作伴,為新落成的家印上了一層歲月感。
無性別兒童房的色調以白色和灰綠色為主,搭配淺色條紋牆紙和白色鐵藝床,復古又清新。
裝修兩年,入住近小半年,崔美麗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記錄著裝修下的點滴和如今生活中裡的碎片:咖啡、攝影、音樂和閱讀是她的所愛,而巴黎公寓已然是評論區女孩們的“夢中情房”。
不過,巴黎公寓的這份法式復古沒那麼容易被複制模仿,崔美麗性格里的那份獨立開朗且放鬆浪漫,相伴十八年的水哥對她的無限信任與寵愛,她與設計師蟲工、工長雪濤之間的契合,才是築造起這座巴黎公寓的基石。
看完崔美麗的“巴黎公寓”,你最喜歡哪個空間的設計?你心中的法式元素是什麼?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攝影 | 立明 文 | 萬年青
新媒體編輯 | Tian 部分圖片來源 | 蟲工、崔美麗
本文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權所有,歡迎轉發朋友圈;如需轉載、投稿,請聯繫留言獲取轉載、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