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做事要有度,不能不足,也不能太過,養生方面也是如此。
那麼飲食、運動、睡眠等究竟什麼樣的度最為合適呢?
01
吃飯的度
七成飽更長壽
吃得肚子圓鼓鼓雖然很有滿足感,但長期如此不僅可能導致肥胖,還可能增加腸胃疾病、急性胰腺炎、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的發生風險。
所以從古至今,我們都強調吃飯七分飽足矣。美國對218名21-50歲的參試者進行研究發現,食物攝入量減少25%,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明顯升高,腫瘤壞死因子減少25%,胰島素抵抗降低40%,整體血壓也更低。
七分飽是指胃部沒有完全被食物填滿,這時食慾會下降、進食速度會減慢,介於不吃、吃都可以的狀態,但不吃也不會有飢餓感。
①飯前一碗蔬菜湯,增加飽腹感。
②細嚼慢嚥,每口咀嚼20-30次,給大腦和胃部反應時間,不至於吃撐。
③主食分一半給粗糧,多吃蔬菜,控制食慾,避免人體攝入過多的主食和油脂。
④兩餐之間可以喝杯酸奶、吃點水果或一小把堅果。
02
身材的度
年輕時正常
年老時微胖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身材焦慮”,認為自己太胖了,不夠美觀,且對身體不好。但其實“微胖”是一種比較適合且健康的狀態!
俄亥俄州立大學一項長達73年的研究表明:年輕時能夠維持正常的體重,年老時體型微胖的人死亡率更低!
另外,北京同仁醫院營養專家張謙曾經介紹過一項研究,對於60歲以上的人來說,BMI處於超重範疇,也就是說在25~29.9之間的人群,死亡率反而最低,甚至比BMI指數標準(18.4~24.9)的人群還要低6%。
因為稍胖的老人營養狀態比較好,對疾病打擊的耐受性更強,自然也就更易長壽。
①飲食均衡,且適當增加肉、蛋、奶、魚等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攝入,同時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
②堅持運動,鍛鍊肌肉。年齡大了,肌肉、骨骼都會明顯老化流失,使人消瘦,降低代謝,所以我們最好適當鍛鍊,可選擇步行、太極拳等全身性的體育活動,也可以練一練彈力帶,減少肌肉和骨骼流失,讓自己變得強壯。
③保持心情的愉悅和高質量的睡眠。
03
睡覺的度
醒後恢復活力
熬夜是現代人的常態,但會讓身體很受傷,因而一些重視養生的人就會有意識地補覺,又或者是一放假就喜歡賴床、多睡,總覺得多睡覺利於機體修復,更健康。
但事實並非如此。研究發現,每天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或超過9小時的人心智功能往往較低;而且長睡眠者患上或死於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風險要增加33%!
①睡眠時間充足,但又不過量,推薦7-8小時左右。不過因個人體質存在差異,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習慣、能夠保證白天精力充沛、醒後沒有疲乏感即可。
②有規律,即固定的時間點睡覺,推薦晚上10-11點睡,每天入睡的時間點相差不要超過30分鐘。
04
運動的度
微微出汗即可
“運動是良藥”的理念現已深入人心,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運動健身活動中,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忽略了過度運動可能帶來的傷害:
①運動過度時機體的心跳會增快、心臟負荷也會加大、心肌耗氧量增高,心臟超過正常的代償能力,可能會誘發心力衰竭。
②過量的運動讓膝關節周圍的軟組織處於勞損狀態,讓肌肉、肌腱、韌帶長期用力收縮,增加發生關節炎、滑膜炎、肌肉拉傷、膝關節痛等的風險。
③過量運動時,身體大量出汗,水分和電解質不斷流失,可能讓身體脫水或者電解質紊亂,嚴重時可能會引起高鈉血癥,引發急性腦水腫而危及生命。
因而運動要科學,才能規避傷害,真正獲益。
①控制時間:《柳葉刀》發佈的一項關於運動的研究表示,每次鍛鍊的最佳時長在45-60分鐘之間,少於45分鐘效果會減弱,大於60分鐘不僅沒有更高收益,還容易產生負效應。
②合理強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內外官方指導意見,中等強度是目前有效運動的最基本要求。
*中等運動強度中的最大心率的70%~85%是正常心率。
*到“呼吸加快,有點喘”,但又“可以與人正常交談”即是中等強度。
*微微出汗,而不是汗流浹背。
③運動前熱身10-15分鐘,能減少運動損傷;運動後拉伸能緩解肌肉酸脹。
④選擇適合自己的,像膝關節不好的更適合游泳,有高血壓的適合打打太極和輕度的力量訓練;血脂、血糖異常的更適合耐力訓練……總的來說,特殊人群運動前最好先諮詢一下醫生。
05
“聰明”的度
微愚才是大智慧
這裡的微愚是指凡事不斤斤計較,避免無謂的口舌之爭,處事更悠然自得、保持著樂觀豁達的心態。
密歇根大學對4600多名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行了4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如果對未來非常樂觀,一直積極樂觀的心態,那麼老年人日後失憶、發展成老年痴呆的風險也會降低。
另外,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對女性而言,樂觀程度最高群體比樂觀程度最低群體壽命平均長14.9%;男性中,樂觀程度最高群體比最低群體壽命平均長10.9%。
①換位:有時候,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可能不夠全面,也不會了解對方的心思,如果換位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下,或許就能夠一笑了之。
②接納:學會接納自己和他人。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同時能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想法。
③轉移:是指當遇到很不開心的事情時,為了避免情緒的爆發,要及時轉移注意力,去跳舞、唱歌、打球、旅遊等,來放鬆身心。
《養生大國醫》
婦女節科普盛宴來襲!
下週一至週五
這5場直播別錯過!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