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X哇唧唧哇首度綜藝合作,下一個蔡徐坤毛不易在哪裡?

愛奇藝X哇唧唧哇首度綜藝合作,下一個蔡徐坤毛不易在哪裡?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暉

新鮮的帥氣男大危險了!當愛奇藝和哇唧唧哇聯手“套漢”,硬糖君必須第一時間發出預警。

今天(5月10日)的愛奇藝世界大會上,在愛奇藝副總裁陳滌老師的分享中,硬糖君聽到了一個讓人振奮的消息——青年音綜迴歸了!不是老節目的“還魂”,而是新節目的誕生。

愛奇藝與哇唧唧哇首度綜藝內容合作的《奮鬥!新生一班》,將“新血在哪裡”的命題拋到眼前。不是硬糖君喜新厭舊,而是確實需要招納新人了。沒有少年的青春能量、中二熱血、理想逐夢,總覺得綜藝市場少了點什麼。

“希望與夥伴。”愛奇藝用這兩個詞和首檔校園實景音樂競演節目《奮鬥!新生一班》作答。陳滌說:“我們在學校裡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奮鬥,然後尋找最後的希望。”

這或許是我們這些已經走出校園的人、甚至不再那麼年輕的人,永遠熱愛青年文化綜藝的原因。而這樣的綜藝,已經沉寂兩年。硬糖君也非常好奇,當互聯網打破了象牙塔和社會的隔絕,當就業、生存壓力已經侵襲到校園,校園裡還有什麼?

愛奇藝與哇唧唧哇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沉浸式的校園體驗能為青年文化綜藝注入什麼,究竟是入股不虧還是牆頭觀望,硬糖君已經迫不及待想過音綜的夏天。

校園裡有什麼
按官方介紹,《奮鬥!新生一班》將聯合專業音樂院校發起“音樂試點班計劃”,通過 “熱血教師團”言傳身教,打造出圈校園舞臺。

剛開始,硬糖君還覺得是學校的“草坪音樂節”出來“詐騙”了,畢竟這種校內限定活動看起來過於稀鬆平常。後來發現,《奮鬥!新生一班》的選手是在校大學生,真實校園3個月24小時的全紀實拍攝可謂誠意十足。

如果是那些刻意打造的“產品”,八成還涉及我們觀眾深惡痛絕的“皇族”問題。但如果是在校生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校園味兒。

三年疫情,不知道多少少年感慨蹉跎時光。網課上太多,最後發現同班還有叫不出名字的。當疫情遠去,昔日的校園將恢復怎樣的活力?恐怕只有鏡頭最能說明問題。

據悉,《奮鬥!新生一班》除了有教室上課、社團活動、宿舍生活、軍訓等校內活動,還有街邊路演等校外活動,可以說是全景式多維度還原校園生活。宿舍,籃球場,教室,食堂,圖書館,琴房,每一個典型場景都充滿校園氛圍。

咱就是說,特別期待高冷學長“流落街頭賣藝”被路過的我搭救的劇情,請節目組一定要安排起來!另外,體育課必須加游泳課程,穿太多的大學生肯定是有心事吧。還有班長競選名場面什麼的,開個直播人氣肯定高。至於思想品德課,不如改成男德課,率先佔領意識的高地。

據說節目擬邀的明星教師團有胡海泉、蕭敬騰、鄭容和,還有一位X明星教師尚未公佈,大概會成為節目驚喜。其中由鄭容和擔任隊長的CNBLUE,曾是多少人的搖滾樂隊初心。

從教師團陣容看,《奮鬥!新生一班》集結的頂級師資。而且“基礎教學階段”、“組合合作階段”、“創作教學階段”的飛行團老師也不一樣,能夠保證選手得到全面指導。基礎教學階段的單依純、袁婭維、張碧晨代表當下了女歌手的多元風格,與少年們的化學反應令人好奇。組合合作階段的Twins和告五人他們顯然有著豐富的團體經驗,但能交給學員們的恐怕還有各自的“舞臺秘籍”。不同的飛行導師,保證了節目和選手的無限可能性。

從迴歸校園的出發點,到分階段教學鼓勵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奮鬥!新生一班》都和同類節目有著鮮明差異。相比它們的單一標準和工業化模式,《奮鬥!新生一班》顯然更在乎原生態,並沒有將少年們框定在某個範圍內。

青年原生態,音樂尋夥伴
一部《灌籃高手》,喚醒了多少人的校園回憶。按照熱血漫畫的標準設定,真正的青春故事就是從集結夥伴開始。《奮鬥!新生一班》回到真實校園,自然也要讓少年們先去尋找志同道合的音樂夥伴,迴歸青年文化綜藝的“敘事真實”。

我們在校園裡聽到的男神傳說,不都是各有千秋絕不雷同嗎?節目非工業化的打造,保留了少年的原生態,某種程度上是市場的稀缺品。不論是有少年音的呆萌學弟,還是看著像校霸的人氣rapper,抑或“色藝雙絕”的天賦型美少年,都更加接地氣。

應該說,《奮鬥!新生一班》沒有刻意為少年“立人設”,而是全面展現其多樣性和反差萌。有的學員,臺上是撩人性感的狼狗,臺下則是呆萌可愛的奶狗,這就讓人感覺比較真,而不是隨時隨地完美狀態的“紙片”。有的則是智性戀最愛,就是那種有著超越年齡成熟的學員,面對突發狀況永遠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是大家的主心骨和定海神針。

還有的則是天賦喜劇人,不開口帥哥男大一枚,一開頭秒變搞笑男。面對這種跳脫少年,硬糖君的通常做法是“毒啞”(不是)。或許還可以見到日常普普通通,但是上臺超A的選手。音樂和才華,熱血和勇氣,確實會給他們的顏值加分。

硬糖君的另一大期待,是校園舞臺的live感。具有交互感的表演,更容易產生對音樂作品的深度共鳴。現場的熱烈氣氛,以及難以預知的互動方式,比棚內綜藝更燃更熱血。在學員熟悉的校園場景中,他們也更願意展示自我。眾所周知,男大學生的籃球什麼時候打得最好?答案是女同學走過球場的時候。

新鮮的面孔,加上熾熱的校園生活,讓《奮鬥!新生一班》既是顏狗的春天,也是新時代校園文化的名片。疫情遠去,校園生活或許將在這個夏天成為互聯網的熱門話題。

應該說,《奮鬥!新生一班》除了教給少年以音樂專業知識,更為他們的精神成長按下了加速鍵。在象牙塔與社會生活的過渡階段,他們不得不思考未來的道路:想要做什麼樣的音樂,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他們就像蘊藏能量的原石,需要一個契機被“點石成金”。不管是成功的舞臺,還是失敗的表演,都是寶貴的經驗值。節目的實驗性正在於此,不到最後時刻,我們永遠無法預知少年能迸發多大可能。

青年文化綜藝新紀元
《奮鬥!新生一班》的內核,是迴歸,也是尋找。

我們可以回到校園裡治癒自己,也可以在別人的身上看到過去的自我,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而《奮鬥!新生一班》試圖把這種體驗從“個體”輻散至“大眾”。因為在每個用戶的心裡,大概都有一個校園時期的自己,時不時地在成年生活裡“閃現”,給予我們勇氣和靈感。

相較於同類型節目,《奮鬥!新生一班》不僅完全下沉到真實校園內,並且改變了選手的培養方式。不再是傳統的練習生選拔,而是慧眼獨具地找到校園明星,為他們尋找多元發展道路,打造新時代少年群像。

但你要說《奮鬥!新生一班》能搞出2023紫薇星,或是華語樂壇的救星,都顯得虛妄。陳滌說得很懇切:“這是一個音綜,但不是來拯救華語樂壇的,而是想去尋找未來的希望。”聽過了太多不切實際的項目展望,硬糖君感覺這種心態算是客觀的、中肯的、一針見血的。

太多快餐式綜藝,來得快去得也快,做完基本上沒有留下長效性的東西。尤其是那一大撥學員,多少後來查無此人。短暫的熱度和流量,造出的是“速朽”的工業品。它們大多站在節目本位,而非學員本位,只求節目出圈,而沒有關注到學員的長期發展。

如果《奮鬥!新生一班》能留下一些舞臺、一些歌曲,那就算善莫大焉。少年不死,音樂永存,那些照亮你我的瞬間,終將成為歲月的燙金字符。我們常常訝異於老粉總是能如數家珍地懷念某個節目哪一期的舞臺,這並非他們念舊或是記憶力超群,而是有些長效性的價值在那時誕生了、擊中了。要麼是少年的桀驁不馴,要麼是背水一戰的忘情演出。

同時,相比小眾賽道,《奮鬥!新生一班》有著更廣泛的受眾人群,無論是在校學生還是熟齡觀眾,都能在校園氛圍中找到真實的情感代入和情緒投射。

愛奇藝世界大會上,提出2023年愛奇藝綜藝定位策略是:年輕,快樂,突破,創新。這四大主題詞,在《奮鬥!新生一班》顯然都有體現。音樂綜藝已經面臨嚴重的類型固化,唯有不定型、無劇本的新鮮血液才能帶來新的衝擊,建立屬於Z世代的格局。

正如陳滌所說:“少年不死,則希望不止。”

閱讀往期熱文

娛樂硬糖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 | 百度百家 | 一點資訊|36Kr
貓眼電影騰訊新聞丨網易新聞
人民號 | 微博 |觸電新聞|商業新知
虎嗅   | 鈦媒體 |  知乎 | 界面 | 趣頭條
  21 CN 看薦 | U C頭條 |  搜狐公眾平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