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鋼,老南京獨屬的9424

梅鋼,老南京獨屬的9424
全文共6249字 | 閱讀需13分鐘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梅鋼的前世今生。

今年4月24日,梅鋼已走過五十四個春秋。如今,梅鋼作為“一塊堅硬的鋼鐵”,在推進城市鋼廠建設新標杆、打造國內第一熱軋精品基地上做出了不懈努力,業已成為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旗下核心企業寶鋼股份的四大精品製造基地之一。

一個代號,開啟上海飛地建設之路
梅鋼故事,正是從“9424”這個數字開始。
如果用一個代號,來代表梅鋼,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說:“9424”。這不僅是因為梅鋼在1969年4月24日開始建設,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1969年4月24日閉幕。
故事要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說起,當年有飛機飛臨梅山鐵礦附近時,導航儀表發生擾動,地礦部門來此勘探,在西善橋鎮東側發現鐵礦。1969年初,上海市與江蘇省商議決定在南京梅山鐵礦附近建設一個鍊鐵基地,以解決上海生鐵供應不足的問題,作為大上海的後方物資供應地。1969年4月24日,梅山工程指揮部成立,於是約定俗成地稱梅山為“9424”。
“上海的飛地”——9424,因為是上海的企業,上海人的精緻優雅生活習慣以及上海人特有的習俗帶到了梅鋼地區,“小上海”自然而然成了梅鋼的代名詞。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9424一度處於鼎盛時代,大家“心向神往”,羨慕其週末逢年過節冰箱裝不下的“梅鋼福利”。
進入新時代的梅鋼——9424,正在演奏一曲高質量發展的數智鋼鐵樂章。國之重器的鋼鐵文化作為一個聲部,舞起了“鋼鐵時代”工業文明進步的壯闊波瀾,那另一個聲部則是綠色生態的鋼鐵文化,連接著“長江時代”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一間草棚,見證了梅鋼早期創業之苦
1969年4月30日,9424廠工程指揮部以宋星路為代表的第一代梅鋼建設者們,懷揣鋼鐵報國的初心和鋼鐵強國的使命,帶領著11人的先遣隊,趕赴南京現場作建廠準備,來到當時的江寧鎮新建大隊殷府莊附近,進行先期開張準備。
過去梅鋼這一帶都是寧鎮揚山脈第三列(即鐘山南支),地形多為山地,低山、丘陵和崗地,位於南京城東南至西南,由東往西南,至當年的江寧鎮三山磯入江。
當時的9424工地區域荒涼一片,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宋星路指揮只好協調解放軍南京軍事外語學院(簡稱“軍外院”,現在的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借宿板橋鎮。軍外院立即組織騰出一批教室,作為9424指揮部的臨時駐地。指揮部的人白天上工地,晚上都統一住到板橋鎮的軍外院。可是,先遣隊員的工資都是原單位發放的,指揮部還沒有及時領到開辦費。先遣隊指揮部缺少資金,還是向軍外院借了5000元資金和800斤糧票才開起了夥。辦公桌子都不夠,就用床鋪代替,白天辦公,晚上睡覺。政工、基建生產、後勤三個大組80餘人陸續到位,逐步建立起高爐、燒結、焦化等籌建組。
就這樣,指揮部的卡車每天早晚往返板橋鎮與9424工地之間,運送指揮部成員和工作人員,直到梅山蓋好了磚砌的工棚,才結束“兩地奔波”。1969年的冬天,南京遭遇極端寒流,薄薄的蘆蓆棚難以過冬,宋星路指揮帶著大家吃大苦、耐大勞,就在蘆蓆外面抹上了厚厚一層泥漿,他們以上率下,率先垂範,賽團結,賽幹勁,賽進度,9424工地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這間茅草屋就是當時9424指揮部所在地,照片是當年宋星路指揮拍攝的,在茅草屋照片的背面,宋星路指揮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起點!”

一條指示,拼搶出梅山鋼鐵建設之最
1969年3月,全國計劃座談會上,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搞大會戰,要快,要早日把鐵搶出來”。1969年3月17日,上海市委派時任上鋼一廠副廠長宋星路組織上海冶金、化工、建工等局和上海冶金設計院等組成聯合工作組到南京進行現場總體設計。1969年4月24日,9424廠工程指揮部正式成立,宋星路等人組建的9424廠工程指揮部領導核心,開始了梅鋼雛形的“草創之旅”。
頓時,沉寂的南京西南郊驟然沸騰起來。因為梅鋼在此新建工業區,正好應了“新建大隊”之名。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江寧縣區劃建制調整,“重建高級社”相應改名為“新建大隊”,新建大隊和三山大隊分別單列。1969年4月開始,新建大隊殷府莊等村莊開啟了“歷史上梅鋼建設的第一次動遷”,後來的殷府莊公交車站成為梅鋼人出入的主要公交站點,現在的殷府莊(後被誤寫為殷富莊)公交車站分為了殷富莊北站和殷富莊南站。

  
1969年4月24日,9424廠工程指揮部成立以後,上海、江蘇兩地的8個工業局、10多個設計單位和20多個施工單位,2萬多人齊聚9424工地,參加三線建設,合力演繹起一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主動進取、不斷前進的創業篇章。1969年9月,第一代梅鋼人開始在新建大隊殷府莊等村的山丘上開始了“土建大會戰”。為了“早日把鐵搶出來”,上海市提出“搶時間、爭速度,在1970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宋星路作為指揮長帶著指揮部一班人,科學確定“三步走”的工程建設方案,打響“四大戰役”—-工程設計和“三通一平一住”、土建、安裝、“搶焦奪鐵”大會戰。當時的板橋鎮和江寧鎮政府都分別組織民工團也加入“梅山建設大軍”。
1970年3月,《文匯報》報道了梅鋼“國內第一個整體制造、整體運輸、整體吊裝的高爐爐體安裝成功”的事件,並將這次創舉定義為“英雄的業績”,並稱贊“中國工人有志氣”,發出“工人階級創奇蹟”的由衷讚歎,上海工業系統一度掀起了學習“9424”的熱潮!
1970年8月8日,梅山第一號高爐勝利出鐵
1970 年8 月12 日,9424工程指揮部慶祝出鐵場景
1970年7月31日,第一座焦爐順利出焦;1970年8月8日,一號高爐勝利出鐵。第一代梅鋼人創造了“一年出焦,一年出鐵”等多項馳譽全國、轟動全國的奇蹟,同時也創造了當時世界大型鍊鐵廠“一年建設、一年投產,兩年基本建成”的奇蹟!1971年4、5月份二號焦爐和二號高爐也相繼建成投產,為梅鋼最初的鍊鐵生產搭建起了“四梁八柱”。
這是一塊刻有“搶出梅山鐵、打擊帝修反”“9424第一號1033m3高爐勝利投產1970.8字樣”紀念鐵錠鑄鐵實物檔案,現珍藏在雨花臺區檔案館,現已成為江蘇省檔案局珍貴檔案文獻。  

一個目標,共圓梅山“恨鐵不成鋼”之夢
上世紀八十年代,“恨鐵不成鋼”一直是梅鋼人最難以釋懷的情結。張思明經理不僅成為《大山夢》引路人,邊幹邊調研,邊闖邊實踐,確立大山夢這一目標,而且他作為《大山夢》的帶頭人,有著“”夸父追日,不破樓蘭終不還”之氣概,帶領著數萬人朝夕奔夢,成功地完成了全體梅山人最大的心願——大山夢!
“爐火照天地、紅星‘耀’紫煙,實現‘百鍊成鋼’的‘大山夢’”,這是時任經理張思明接過前任宋星路指揮的“槍”之後最大的夢想,張思明經理帶領一班人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為了梅山的未來,向走出單一鍊鐵基地發力,向走向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進軍。
著名軍旅作家任斌武實時記錄了張思明成就《大山夢》的人物故事,並寫下了報告文學“總經理的大山夢”。
1986年10月,梅山被列入國家第一批利用外資發展鋼鐵工業的重點單位。
1987年8月成立梅山擴建領導小組,籌備擴建工程。上圖為梅鋼廠史陳列館中梅山擴建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場景復原圖。
1988年以來,“發揚雙創精神,把梅山建設成為一個重要的鋼鐵基地”的目標越來越鮮明。
1989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和1990年時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吳邦國同志先後來梅山視察,都誇“梅山是一塊寶地,更是一塊樂土,班子有凝聚力,職工有戰鬥力,梅山發展很快,成為‘雙創’熱土,為上海和國家都作出了很大貢獻!”
1991年11月,熱軋板廠工程開工儀式
“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幹出來的。” 張思明經理和班子團隊一道帶著梅鋼人,不急不躁、篤實專一,“嘴說破、鞋磨穿、腿跑斷”,堅持腳踏實地,穩紮穩打,謀定後動、蓄勢發力,戰略性的選擇了“先上熱軋、後上鍊鋼”的新路徑。
“梅山二次創業,破冰在熱軋,關鍵在鍊鋼”。秉持“大山夢”的決心,梅鋼人進行了一系列富於創造而又卓有成效的努力。
1991年4月18日李鵬總理作出的指示“梅山熱軋一定要在年內開工。” 1991年11月28日,梅山熱軋工程開工建設,1994年11月試生產;1995年12月,鍊鋼連鑄工程開工建設,1999年4月試生產,建成了熱軋和鍊鋼工程。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夜以繼日、嘔心瀝血的張思明經理和班子團隊以及二次創業的梅鋼建設者們用智慧和心血鑄就輝煌,終於在國家的統一規劃下,完善“配套成龍”工作,從此一個全流程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矗立在揚子江畔,梅鋼人的大山夢終於成為現實。
2021年,陳逸飛和魏景山合作的油畫作品《開路先鋒》作品入選《美術經典中的黨史》,這是他們倆在1972年深入梅山工地一線創作的作品,當時表現的畫面正是梅鋼人初創時期“雙創”精神的生動再現——戰天鬥地、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無私無畏、敢於鬥爭、奉獻人民。

一次重組,融入中國鋼鐵航母寶鋼之列
上世紀90年代末起,長江沿線的寶鋼、武鋼、馬鋼、重鋼、梅鋼等企業開啟了聯合重組的進程。1998年1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寶山鋼鐵(集團)公司為主,吸收上海冶金控股(集團)公司(簡稱“上鋼”)、上海梅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梅山”)聯合重組,成立上海寶鋼集團公司(簡稱“寶鋼集團”)。 
1998年11月17日,上海地區鋼鐵企業聯合重組,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揭牌成立
1998年梅鋼加入寶鋼集團大家庭後,儘快地融入寶鋼集團管理,聚焦鋼鐵主業,實施主輔剝離,精幹主體,做強做優做大主業;大力發展多元產業,成立五公司二中心,特別是高度重視非鋼產業,積極實施“抓大放小社會化”,精準推進“分放控退”,“企業辦社會”社會化,為梅鋼主業發展“輕裝減負”,非鋼產業如破竹,2002年7月11日《中國冶金報》頭版頭條曾發佈了“奇蹟是這樣創造的”——梅鋼非鋼產業發展紀實一文;大力推進精品基地建設,大力實施技術改造與升級,通過寶鋼平臺,梅鋼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鐵前、鍊鋼改造,新建1780熱軋線,國內第一條自主集成創新的冷軋產線建成投產——梅鋼從單一生鐵原料基地,成長為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和鋼鐵精品基地。
進入新時代,在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大家庭裡,作為寶鋼股份四大精品基地之一,梅鋼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加大推進企業數字智能化建設和綠色低碳轉型力度,彰顯出梅鋼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氣。

一次選擇,書寫長江大保護梅鋼之春
翻開《梅山冶金公司志(1969-1988)》,可以看到梅鋼最初建廠之所以選擇在“得天獨厚,無與倫比”的揚子江畔三山腳下,那是因為過去長江南京雨花臺區板橋段就叫“揚子江”。
1969年初,上海市商請江蘇省決定在南京梅山鐵礦附近建設一個上海鍊鐵基地。與此同時開始了建廠選址工作。
選址梅鋼最早選定三個地方:南京板橋、鐵心橋和鎮江諫壁姚橋地區。
1、如果在鎮江諫壁建廠,諫壁遠離梅山鐵礦,每年有幾百萬噸鐵礦要通過鐵路運輸,有困難。(其實當時就是被否決了。)
2、如在鐵心橋建廠,優點是離梅山鐵礦較近,缺點是離長江太遠取水和運輸不方便,並東南面有高山擋住主風向,熱量不易放散。實際上也被否決了。(當年還沒有秦淮新河,秦淮新河是1975年才決定開挖,1980年才正式通水。)
3、最後就剩下唯一選擇了:初步確定選在南京板橋地區,因為板橋一帶地處丘陵地帶,特別是三山周邊,建廠佔有農地少;位於長江南京段,水運方便;毗鄰寧蕪公路和鐵路,交通便利。
1969年3月15日,上海市和江蘇省聯合向國家計委上報了《關於利用梅山鐵礦在南京板橋地區為上海冶金工業建設鍊鐵基地的報告》。
1969年4月1日,籌建組組長宋星路領導的聯合工作組正式成立,宋星路帶領大家制定出一份總體設計初步意見,明確“新建工業區的名稱擬命名為‘長江鍊鐵廠’”。
本來一個呼應長江、霸氣迴腸的廠名呼之欲出。大家沒看錯,就叫“長江鍊鐵廠”。但後來為何取名“梅山”了啦?大家可以從梅鋼歷史沿革中找尋其緣由,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運用老地名“南京梅山鐵礦”的緣故。
梅鋼54年曆史沿革

1969年4月24日

9424廠工程指揮部成立

1971年8月

廠礦合併  成立九四二四工程指揮部

1972年7月

更名為梅山工程指揮部

1985年1月

上海梅山冶金公司成立

1994年12月

上海梅山(集團)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11月

聯合重組梅山加入寶鋼集團

2001年8月

上海梅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5月

成為寶鋼股份控股子公司

2017年1月

成為寶鋼股份四大製造基地之一

2020年

江蘇省首批工業旅遊示範企業

“長江鍊鐵廠”只是因為新建工業區與近鄰“長江”之緣,在最初醞釀可行性報告中得以擬用,但最後並沒有得到正式啟用。就這樣,“長江鍊鐵廠”淡出了人們視線。
作為共和國鋼鐵脊樑,承載著新中國的“鋼鐵夢”征程中的梅鋼,秉承“雙創”精神梅鋼人,一直在追尋著新時代長江之濱鋼鐵業復興夢。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鋼發展工業文化旅遊,是梅鋼和南京市雨花臺區多年來一直在積極謀劃的一樁大好事。記得2005年在梅山街道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剛剛從梅山公司屬地化的梅山街道一班人,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題工業文化旅遊項目納入梅山街道“十二五”發展規劃。 
最終2020年梅鋼勇挑大樑,把鋼鐵工業文化旅遊項目作為“十四五”期間梅鋼重大項目,全面發起,落地生根。梅山工業文化旅遊區陳述了一部新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史,傳遞中國製造業不懈奮鬥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展現綠色生態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工業之路。
2023年4月24日,梅鋼在她五十四周歲生日到來之際,將梅鋼小火車作為“濱江工業生態走廊列車”正式開通,連接起梅鋼與長江,開與棲霞燕子磯、馬鞍山採石磯並稱長江下游“三大名磯”—三山磯,這正是梅鋼人對氣勢磅礴的長江“綠色表白”,更是梅鋼人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終極追求。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梅鋼,一路向東,立志鋼鐵報國,勇毅前行,甘做鋼鐵排頭兵。2022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專題“現代產業體系邁出堅實步伐”一文,開篇就描繪呈現了智慧梅鋼的生產場景,這就是梅鋼人投身“千億巨型鋼鐵航母”航行的真實畫卷。
今年已經建廠54週年的梅鋼,正掀起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契合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智能製造的前進方向,堅持“雙創”精神,堅守長江之濱、三山之畔這塊寶地,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全面加強長江大保護,全面衝鋒國內第一熱軋精品基地建設,全力打造全球鋼鐵業最潔淨工廠,點亮長江之濱的最靚風景線,遞交濱江鋼鐵生態圈最美麗答卷,努力將梅鋼打造成為一座未來智慧城市鋼鐵城重要樣板企業和“水清岸綠景美”的綠色生態工業長廊,為南京和江蘇打造一張靚麗的工業新名片。
  
鳳凰三山,於彼梅鋼,全員衝鋒,全面超越,澄江如練;數字生矣,於彼雨花,全面創新,全域高新,餘霞成綺。

一個全面崛起的數智梅鋼正在與“最年輕、最創新”的新雨花實現產城人文融合,正如金鳳凰一樣在揚子江畔快速飛起,展翅翱翔,“鳳凰三山”這一金陵十八景首景再度重現,滾滾長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恢弘壯麗與“國殷民富,眾安道泰”的盛世繁華正在震撼上演,正可謂:“福聚新濱江,寶獻三山頭,繁榮數字城,復興競風流。”

作者:俞建寧 

現任江蘇省南京市第三屆地方誌學會理事、鐵心橋街道政協工委主任。先後在南京市板橋中學、寶鋼集團梅山公司、雨花臺區梅山街道、雨花經濟開發區、板橋街道、雨花臺區地方誌辦公室、鐵心橋街道等單位工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信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