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公一復出就把一位63歲的上將調離北京:你還年輕,還能再幹20年

鄧公一復出就把一位63歲的上將調離北京:你還年輕,還能再幹20年

1976年,坐鎮福州軍區的皮定均將軍因公殉職,由於當時正處於敏感時期,黨中央忙著處理有關動盪的一系列事宜,無暇再指派新的司令員到東南去主持軍務,這導致福州軍區整整1年時間沒有一把手坐鎮,直至1977年鄧公復出後,方才指派楊成武將軍去挑這個擔子。

楊成武是老紅軍戰士,曾跟隨1方面軍參加了保衛中央蘇區的一系列鬥爭,長征時率軍擔任側衛,掩護黨中央向西轉移,擺脫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抗戰時,他在聶帥的指揮下,帶領萬餘人馬駐紮在河北中部一帶,伺機開展游擊戰爭,打擊日本侵略者,保家衛國。解放戰爭時,他在華北軍區擔任縱隊司令,後升任兵團指戰員,1948年底配合東野一部擊潰了傅作義集團,順利解放了京津冀。

1954年,他擔任副總參,動盪爆發後,經由毛主席欽點,他出任代總參,全權負責解放軍的調度與編組等工作。江青等人曾嘗試拉攏楊將軍,但卻吃了閉門羹,楊將軍一生光明磊落,忠誠於黨,斷然不會搞“山頭主義”,與居心叵測者勾連不清。這可惹怒了江青,她因此開始記恨起楊成武來,一直在找機會挾私報復。

1967年,毛主席南巡武漢,楊將軍在一旁陪同。當時武漢的鬥爭很是激烈,民間團體甚至跑到軍區鬧事,而毛主席當時就在軍區的招待所下榻,這讓中央警衛團的官兵們很是緊張,大家都擔心事態失控,進而影響到毛主席的安全,於是便力勸主席火速離開武漢,轉往安全地帶落腳。

事後,武漢軍區以及湖北省委好幾名幹部被免職,毛主席就此詢問楊成武的意見,楊表示同志們都是忠於黨組織的,絕對不會有什麼壞心思。主席也同意他的意見,所以並沒有深究在武漢的不快遭遇,同時還指示相關部門“適可而止”,不要趁機煽風點火,影響黨內團結。

原本這件事到此就該告一段落了,但江青等人卻抓著此事不放,硬說楊成武是“右派分子”,包庇“反革命罪人”,於毛主席和國家不利。楊成武是百口莫辯,他一再發聲明闡述事實,極力為自己辯解,但效果並不明顯。至1968年初,此事已經鬧得是沸沸揚揚,楊將軍深陷輿論漩渦中無法自拔,3月初,他被扣上了好幾頂“大帽子”,職務也遭到革除,受了不少的委屈。

直至1974年,在毛主席的關懷之下,他方才復出,擔任副總參。1976年,葉帥與華國鋒準備“收拾”江青等人的時候,他積極予以配合,從而一舉結束了動盪,使人民政權走出了泥潭,煥發新生。1977年,鄧公復出,當年9月,鄧公見了他一面,希望他離開北京到福州軍區去工作。

福州軍區已經1年多沒有司令員執掌大權了,部隊缺乏主心骨,士氣和軍心都不穩,急需一個鐵血悍將去主持大局。楊將軍是開國上將,軍中的資歷和威望隆盛,很能服眾,而且人也年輕,才63歲,正適合擔當大任,鄧公說他還可以再幹個20年。楊成武自然不敢辜負此番信任,他赴任東南之後,馬上開始進行內部整頓,一邊革除動盪的殘餘,一邊逐步恢復部隊的戰鬥力,重構國防長城,以應對臺灣國民黨的挑釁與威脅,守衛人民政權的領土主權安全。

1979年,聶帥向鄧公建議,將楊將軍調回中央來擔任總參,協助軍委處理軍政要務。但鄧公卻認為,福州軍區正在轉型建設的關鍵時期,臨陣換將實在不妥,因此沒有采納聶帥的建議,而是選擇讓楊將軍繼續在福州軍區工作。1983年,他因為年事已高,無力再在一線履職,因而被調到全國政協工作。1988年,他參加了中央軍委主持召開的授勳儀式,獲得紅星勳章一枚,90年代中期,他正式卸下一切重擔,光榮離休,2004年,這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時年90歲。

楊成武將軍永遠對黨忠誠,這是毋庸置疑的,不論在任何時候,他都堅定的追隨著黨中央,聽從毛主席的指示,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國家的事,動盪結束後,黨中央特地給他平了反,恢復了名譽,並肯定了他的對革命的諸多貢獻。在風雲變幻的80年代,他又配合中央軍委對部隊進行大改革,讓解放軍跟上了世界潮流,逐步走向現代化,這份功績值得肯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