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遺憾,但每個人遺憾的側重點不一樣,就拿君王來說,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最倚重的大臣去世,尤其是英年早逝,就比如漢武帝劉徹痛失霍去病。而在我們最熟悉的三國曆史中,三位君王也有各自的遺憾。
其中曹操最悲痛的是郭嘉早逝,郭嘉在38歲時病逝,後世傳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不死,並無三國”,可見郭嘉的厲害及對曹操的重要性。而對劉備而言,最遺憾的並不是龐統的戰死,而是法正的早逝,據說法正才是蜀漢真正的謀士,堪比荀攸。
那孫權呢?孫權的遺憾可就多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東吳四大都督中有三位都督都早逝,如果不是這三位早逝的話,不說東吳能一統天下,但很有可能與曹魏兩分天下,南北劃江而治;這三位早逝的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以及呂蒙。
先來看看周瑜,周瑜和孫權的哥哥孫策是莫逆之交,據說周瑜還是孫策的“小迷弟”,孫策對周瑜也是很好,雖然兩人並沒有結拜為異姓兄弟,但卻是平分了大喬、小喬兩姐妹,關係之深,還要遠超劉關張;在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悲痛欲絕,但仍是強忍著悲痛,盡心盡力輔佐孫權。
周瑜不愧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軍事家、戰略家、名將,他不僅助孫權用極短的時間平定了江東,而且還在赤壁之戰時,率五萬聯軍(東吳三萬、劉備一萬、劉琦一萬)擊敗了曹操所率的二十餘萬大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其實說是三分天下有點過了,畢竟當時劉備尚無固定領土,荊州大部分還是曹操的,江夏是劉琦的,蜀地是劉璋的,漢中是張魯的;就算是赤壁之戰後,劉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了荊州南部三郡,但仍然只能算是一個小諸侯而已。
周瑜在赤壁之戰後,率軍在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奪取了南郡,因而被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之後周瑜又開始謀劃,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而且孫權也批准了,可惜計劃還未實施,周瑜就病逝了,年僅36歲。
周瑜之後就是魯肅,魯肅和周瑜關係極好,後率領部屬投奔孫權,併為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在曹操大軍南下時,是魯肅的肺腑之言讓孫權堅定了抗曹之心;可以說,雖然魯肅的軍事才能比不上週瑜,但戰略意識和高度,是要在周瑜之上的。
周瑜去世後,魯肅代周瑜職務,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被授為橫江將軍,守陸口。此後,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在單刀赴會時,魯肅口若懸河,令關羽無言以對。
可惜魯肅仍是早逝,終年46歲;在魯肅去世後,代理職務的就成了呂蒙,而且相對於周瑜和魯肅,孫權最信任的還是呂蒙,因為呂蒙是孫權親手提拔並鼓勵其成長起來的。呂蒙早年是作為猛將活躍在戰場上,雖然屢立戰功,不過孫權覺得呂蒙是可造之材,於是就讓呂蒙多讀書。
呂蒙也是聽話,而且天賦的確不凡,很快便成長起來了,尤其是在魯肅去世後,呂蒙代守陸口,襲取荊州西部三郡,徹底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但沒過多久呂蒙便因病去世,年僅42歲。雖然陸遜也是很不錯,但比起周瑜、魯肅和呂蒙來,還是差了些許。
可以說,但凡以上三位都督能多活個十幾二十年,或許天下的局勢就會大變,可惜沒有如果,因為有如果的話,曹操有郭嘉,劉備有龐統和法正,就算孫權有周瑜、魯肅和呂蒙這三位都督,最多也只能是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而已,而且說不定還無法佔據奪取荊南三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