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欺詐騙保需有新思維新手段

4月28日,國家4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國範圍開展醫保領域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工作,對“假病人”“假病情”等進行重點打擊。5月10日,國家14部門聯合印發《2023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工作要點》,要求聚焦重點科室、重點領域、重點監控藥品和醫保結算費用排名靠前的藥品耗材,規範醫保基金管理使用;持續開展打擊虛假就醫、醫保藥品倒賣等欺詐騙保行為。  

打擊欺詐騙保行為,是醫保基金監管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來,專項整治多次開展,均以“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據”為整治重點,查處了不少大案要案。而這次專項整治方案的一些新提法,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比如,整治異地就醫、門診統籌政策實施後的易發高發違法違規行為,是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職工醫保門診統籌這兩項重大改革實施之後,針對欺詐騙保出現的新情況採取的新舉措。  

聚焦骨科、血液淨化、心血管內科、檢查、檢驗、康復理療等重點領域;聚焦重點藥品、耗材,對2022年醫保結算費用排名靠前的重點藥品、耗材基金使用情況予以監測……這些整治重點內容,都帶有明顯的“當下感”。醫保目錄談判、藥品和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等,在大幅降低藥品和耗材價格後,也出現頻繁使用目錄外藥品和耗材等變通做法,需要開展針對性治理。  

醫保基金監管之所以要不斷更新思維,主要因為醫保福利越好,基金監管的壓力就越大。比如,當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逐漸成為普遍福利後,過去通常侷限於一地的欺詐騙保也能跨省實施,增加了調查取證的難度;門診開藥可報銷、藥店購藥同等享受報銷待遇後,藥品帶上了更高的醫保福利,騙保牟利空間就更大。  

醫保基金監管除了要適時調整打擊的重點領域外,也應更新打擊手段。這次專項整治方案明確,國家醫保局今年將在大數據監管方面著重發力,開展大數據監管試點,通過大數據模型篩查可疑線索,並下發給各地核查。這類順應信息化時代的做法,有提升打擊欺詐騙保智能水平的潛力。  

隨著醫改深入,打擊欺詐騙保工作不斷被賦予新內涵。只要秉持新思維、運用新手段,欺詐騙保行為再怎麼變,也難逃脫監管與打擊,每一分“救命錢”也就將得到嚴管和善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