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季節性因素和信貸靠前發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4月金融數據總體偏弱,但市場對此已有預期。
根據人民銀行5月11日發佈的數據,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初步統計,2023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前三個月“狂飆”的存款數據止住了增長勢頭。4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
分析人士表示,歷年4月份均為信貸投放“小月”,而且前3個月信貸的連續超預期表現也透支了後續信貸投放的潛力,4月份後信貸供給的邊際意願有所回落。居民存款4月份減少也屬於季節性特徵,但今年下滑幅度明顯高於去年,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儲蓄意願下滑,這可能與居民風險偏好回升、消費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有關。
專家建議,未來要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在部分領域,政策應有針對性地加碼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加快推動宏觀經濟整體性轉好。
季節性因素與信貸投放節奏
影響4月新增信貸
4月份,信貸數據總體偏弱,但市場對此已有一定預期。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188億元,同比多增649億元。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4月份信貸增長略顯乏力,融資需求仍待提振。“7188億元”對標去年低基數增長有限。整體看,歷年4月份均為信貸投放“小月”,而且前3個月信貸的連續超預期表現也透支了後續信貸投放的潛力,大行信貸靠前發力目標基本完成,4月份後信貸供給的邊際意願有所回落。
明明表示,在需求方面,經濟復甦速率再度放緩。PMI等數據的回落反映企業部門實際融資需求的改善幅度不及預期。居民部門依然是短期貸款較強、中長期貸款較弱,反映居民消費意願提振,但短期內仍難以解決居民收入修復有限、購房意願低迷等根本問題。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也認為,由於4月份是信貸投放的“小月”,一季度人民幣貸款超常規增長10.6萬億元后,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速放緩符合預期。
分析4月新增信貸數據偏弱的原因,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主要受三方面因素驅動:首先是季節因素,4月份信貸、社融數據往往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其次是居民樓市銷售偏弱,4月份居民中長期貸款減少,同比少增;最後是銀行調整信貸投放節奏,今年政策靠前發力,4月份銀行對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了一定調整。
數據顯示,4月份,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666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280億元。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減少1156億元。
董希淼表示,從信貸結構看,4月份人民幣貸款增長主要貢獻項仍然是企(事)業單位貸款。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839億元,占人民幣貸款增量的95.1%,信貸需求“企業強,居民弱”現象仍未改變。
“要理性看待4月份住戶中長期信貸下降。”植信投資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表示,儘管4月份居民中長期信貸餘額環比減少1156億元,但無需對個人住房貸款感到擔憂,主要原因是商業銀行可能略為滯後1-2個月釋放個人住房貸款。4月份居民中長期信貸減少,可能也與商業銀行於3月份釋放了較多房地產貸款有關。總體看,高頻數據表明房地產市場復甦的趨勢比較清晰,商業銀行可能會滯後1-2個月釋放個人住房貸款,預期5、6月份居民中長期信貸恢復增長。
4月份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同比多減5524億元。其中,住戶存款減少1.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140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5028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2912億元。
對此,明明表示,居民部門存款近幾年4月份均會減少,屬於季節性特徵,但今年下滑幅度明顯高於2022年,一個重要原因是居民儲蓄意願下滑。這可能是居民風險偏好回升、消費回升以及存款利率下降所致。非銀存款增加反映有增量資金流入金融市場,可能與4月金融市場表現較好有關。另外,政府存款多增,主要源於4月稅期下企業集中繳款。
周茂華表示,4月份居民新增短期貸款同比多增,住戶存款同比少增,意味著居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貸款,反映居民消費信心和需求在較去年4月份有了明顯改善。同時,企業信貸需求仍保持旺盛,短期和中長期新增貸款繼續保持同比多增態勢,反映國內企業對經濟復甦前景保持樂觀。
“M2-M1”同比增速差收窄
居民風險偏好修復
初步統計,2023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2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729億元。
“非標融資持續修復,企業債融資同比下滑。”明明表示,4月份,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正增長,反映出監管壓力持續減輕,非標融資在合理範圍內得到支持;未貼現匯票規模減少,主要源於商業銀行通過票據衝量信貸的行為,票據融資高增對未貼現承兌匯票形成擠出。
此外,數據顯示,4月份企業債券淨融資2843億元,同比少809億元。明明認為,一方面,經過一季度信貸稀釋後,企業發債意願不強;另一方面,償還規模較高會拉低淨融資,在地方融資平臺積極化解債務背景下,部分城投債開啟提前償還。
數據顯示,4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80.85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
董希淼表示,從貨幣供應看,4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4%,增速雖然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但仍然比上年同期高1.9個百分點。這表明穩健的貨幣政策仍然較為有力,市場流動性比較充裕,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沒有減弱。
明明表示,“M2-M1”同比增速差收窄,反映居民風險偏好修復。4月份,M1增速小幅回升,反映企業銀行賬戶中資金逐漸投入生產,但復甦進程相對溫和;居民儲蓄意願下滑、信貸供給放緩疊加去年4月份的較高基數,4月份M2增速延續回落但仍維持在相對高位。
穩定預期和信心
避免政策“急轉彎”
周茂華表示,結合4月份金融數據、通脹數據和製造業PMI數據來看,目前國內消費和內需偏弱仍是主要矛盾,經濟處於修復性恢復階段。未來宏觀政策有望延續偏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並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穩步恢復的同時推動高質量發展。
他預計,下半年貨幣政策不會出現“急轉彎”,將延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在保持信貸總量適度增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更加側重於結構性工具,突出支持重點。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預計,後續社融增速可能小幅回落。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將以結構性政策工具為主,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精準有力,與加力提效的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配合,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
董希淼認為,一季度以來,宏觀經濟雖然有所恢復,但經濟恢復態勢較為疲弱且存在結構性矛盾,小微企業仍然較為困難,居民部門信心和預期仍然不穩。他建議,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對前期政策措施如普惠小微支持工具等,是否退出、合適退出應該統籌考慮、審慎安排,總體而言不宜過快退出。在部分領域,政策應有針對性地加碼,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和預期,加快推動宏觀經濟整體性轉好。
“如果政策貿然轉向,支持小微企業和居民部門的措施快速退出,將可能影響企業和居民的信心和預期,對經濟恢復帶來傷害,不利於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董希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