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的果果(化名)“長歪”了,聲音嘶啞、經常驚醒、睡眠不足、發育落後。
2歲的孩子,是怎麼感染的?
醫生一問,原來,果果媽媽曾經感染過HPV病毒,果果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感染。
感染人數多,大約有80%的人一生之中都會被感染至少一種型別的HPV;
有些類型的HPV感染後,臉、頭、腳底等會長“肉揪揪”,疫苗防不了;
更讓人崩潰的是,安全套也沒用!
寶寶的感染來源很可能是父母,難道父母有一方性生活“不乾淨”?
性生活確實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徑。
曾有這樣一個新聞:
安全套能預防艾滋病(HIV病毒)傳播,卻無法阻斷HPV病毒。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康佳麗教授科普道:
安全套的孔徑是70納米,HPV的直徑是50納米,因此,戴安全套是無法阻隔HPV的傳播的。
康佳麗教授呼籲,希望安全套廠商能夠改進工藝,讓女性在兩性生活中得到更多保護。
但是,不潔性行為並非感染HPV病毒的唯一途徑。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周暉教授科普道:
HPV病毒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除了性行為,還可通過日常間接、密切接觸而被傳染,如接觸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換句話說,想感染HPV,可太容易了。
看了這條新聞,孕媽們開始發慌。
這麼容易被傳染的病毒,怎麼防?會不會影響胎兒?
別急。
HPV感染女性以後,並不進入人體血液循環,孕期不會影響胎兒發育,也不會導致畸形,只是,在寶寶出生時有感染HPV的可能。
比如,接觸到被被HPV病毒汙染的羊水;或者在產道時間過長,接觸到母親帶有病毒的陰道分泌物。
如果孕婦感染HPV,選擇剖腹產可降低孩子感染病毒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HPV不止有性傳播、母嬰傳播,日常親密接觸,和HPV感染者共用內衣褲、毛巾、浴盆等生活用品等,也有可能感染。
還有,寶寶的衣物要儘量和父母的衣物分開清洗。
也就是說,可以給果果增強免疫力。
那媽媽感染HPV,會不會得宮頸癌?
不一定。
HPV病毒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大約200種亞型。與宮頸癌發病有關的亞型,稱為高危型;與宮頸癌關係不大的稱為低危型。
約50%~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後的數月至兩年內,被免疫系統清除。
只有高危型HPV的持續感染,才會進展為惡性病變。
而所謂“持續感染”,是指間隔一年以上,連續兩次檢測出同一高危型的HPV。
HPV感染,很普遍
警惕身上這5種疣
感染低危型的HPV,雖然不致癌,但有些很“膈應”人。
你的脖子、眼瞼、腋下、足底等,可能冒出些“小疙瘩”“肉揪揪”,是感染HPV長出來的疣(yóu)。
大部分生長於皮膚的疣、生殖器部位的尖銳溼疣,
都是低危型HPV感染導致的。皮膚疣形態典型,有經驗的醫生通常一眼就能分辨。
-
長得像絲線、針頭的疣狀增生丘疹
-
有些女性洗澡時,可能會摸到脖子上有
-
淺褐色,不痛不癢
-
米粒至黃豆大小的扁平隆起丘疹 -
表面光滑、質硬,呈淺褐色或正常膚色 -
好發於面部、手背
-
同一個柔軟基礎上長出多個指狀突起 -
多見於頭皮、趾間和麵部
-
淡黃色或褐黃色斑塊 -
多見於足底
-
通常是分散、無蒂、表面光滑的疣
-
也可出現大的融合性斑塊,呈現皮色、棕色或發白(尤其是潮溼部位)
-
好發於外生殖器和會陰、肛周或皮膚黏膜交界處
不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婦產科副主任醫師周暉教授也特別指出:“相當一部分皮膚贅生物,跟感染HPV病毒沒有關係。”
“發現身上長了皮膚贅生物,首先要做的,是去正規醫院皮膚科就診。”
安全套廠家看過來
下一個商機就在眼前:
改到孔徑小於50納米
防住HPV病毒
參考資料: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脖子上長“肉丁”,會得宮頸癌?》《得宮頸癌,是男人的錯?》《孕婦HPV陽性,會影響胎兒健康嗎》
記者 | 烏魚子 編輯 | 李鉞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健康資訊
點擊關注中國家庭醫生視頻號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