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扶植“偽滿洲國”,為什麼不啟用“大清”稱號?

日本扶植“偽滿洲國”,為什麼不啟用“大清”稱號?

1931年11月,一個年僅25歲的年輕人從天津乘船抵達東北,三個月後成為偽滿洲國的元首,這個人就是溥儀。日本侵佔東北之後需要一個代理人維繫統治,而起源東北的滿清一脈自是不二之選,於是大清遜帝溥儀便成為“奇貨可居”的對象。溥儀來到東北之後,與日本人產生的一個大矛盾就是國號,溥儀要求以“大清”冠之,但日本人堅持使用“滿洲國”。身為傀儡的溥儀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本,最終偽滿洲國於1932年3月1日成立。

偽滿成立,溥儀就任“執政”,兩年之後變更為“滿洲帝國”,溥儀升格為皇帝,年號“康德”。然而不論如何更改,偽滿的一切權力均由日本把持,所以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傀儡政權。此時偽滿的狀況與“日韓合併”前的朝鮮半島頗為相似,彼時朝鮮雖然名為“大韓帝國”,但內政外交均被日本操縱,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在將來某一個合適的時機,“日滿合併”想必也會提上日程。溥儀最終的待遇大概率也會與朝鮮王室一樣封為日本華族,而東北也將淪喪併入日本。

事實上,自偽滿成立之始,日本就一直在推行“日滿鮮一體化”,日本只是利用偽滿侵佔東北,並不是幫溥儀復國,這也是日本堅持不用“大清”這塊招牌的原因之一。

清朝的領土廣闊,即使到了晚清,地方也很大。日本拿下的東北只是清朝的一隅之地,如果採用“大清”國號,那麼剩餘的地區是不是也要去打下來呢?

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清朝皇帝比日本天皇要高一個等級,但偽滿的皇帝就很難與天皇平起平坐了。偽滿的存在是為日本的戰略服務的,日本當然不會為其開疆拓土,自然也不會允許“大清”重現人間。

清朝故去不過短短二十年時間,許多人還保留著清朝時期對日作戰的記憶,當年甲午戰爭打得那麼慘烈,一旦使用“大清”國號,排日情緒勢必高漲,這對日本推行“日滿一體”極其不利。

偽滿洲國成立之後,旋即與日本結為同盟,南京方面除了不予承認之外,並沒有足夠的力量改變現狀。而此刻周邊的另一大國蘇聯因為歐洲戰雲密佈,加之遠東防務尚未完備,不敢將兵力吸附在東線,於是對日本採取綏靖政策,率先承認偽滿洲國。

偽滿洲國採用了與清朝完全不同的運行機制,“皇帝”為國家元首,“國務總理”為政府首腦,內閣之下設外交、軍事、司法、經濟以及交通各部,就連“皇帝”的著裝也由龍袍改為西服。同時在偽滿範圍內,日本對大清舊勢力的打擊也不遺餘力,大小官員由親日分子充任,關東軍掌控偽滿的國防與外交,甚至溥儀的貼身警衛隊。

不過日本並沒有等到“日滿合併”的那一天,兩顆原子彈投向日本本土,同時蘇軍攻入東北,迅速解除了關東軍與偽滿軍的武裝。溥儀作為戰俘被押往西伯利亞並在五年之後移交給中國,又經過九年的改造之後,溥儀得到特赦。  

當晚年的溥儀再度回憶過去,大清也好,偽滿洲國也罷,都成了過往雲煙,這位一生無法主宰自己命運的“皇帝”,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走完了餘生。

文:閆老師,北京大學 碩士 博士,專業 外國語言與外國曆史,某高校教師,歡迎轉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