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汁漿液,生津止渴

湯汁漿液,生津止渴

在立夏時節,恰是草們、苗們的青年節。

古人認為,春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夏是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因夏而鳴、而出、而生、而秀。夏季是天之氣與地之氣互動關係最好的時候。

如果說春季是天之氣與地之氣的初戀,那麼夏季便是它們之間的熱戀。

夏季天氣炎熱,身體的水分容易受高溫的影響,導致水分流失,很容易引起口渴,這屬於正常的生理因素,一般沒有不適症狀,適當適量喝水即可緩解。

厚朴中醫理論體系中的喝水原則是,不渴不喝,渴必熱飲,飲必三小口。同時建議喝發酵度高的茶,或湯、或汁、或漿、或液更易生津止喝。


把水加熱煮沸,這時候水就變成了湯。其實,我們現在所說的湯和古人說的完全不一樣。


成語“揚湯止沸”“如湯沃雪”裡的湯,專指開水和熱水,至少得是熱水,所以古人泡溫泉就叫泡湯。這個湯就是我們常用的熱水,而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烹飪的湯。

喝湯的好處

喝湯的好處在於減輕了胃的負擔——飲入於胃。但是很多人可以將剛燒開的水喝下去,剛盛出來的粥,我們都覺得燙,喝不下去,但有的人卻也能喝下去。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些人體內的陰寒太重(西醫通過經驗得出一個結論,他們認為經常這麼喝的人,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他們只靠物理性的溫度去化體內的陰寒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要在湯裡面加一些熱性的食材或者藥材,或者用針灸來治,才能把他們體內陰寒的東西化開。

所以說,《伊尹湯液經》的第一精髓在於湯——熱飲


這裡所說的汁,

是指現在所謂的鮮榨汁。


喝汁的好處

我們喝的水有可能喝進去就直接排出來了,但如果我們喝植物的汁,就比水更容易被身體吸收和利用。

因為汁已經經過一道生物膜的過濾了,膜裡、膜外是完全不一樣的。

因此,古人在搶救一些陰液枯竭的人時(比如有人患的是慢性病,他們的陰液會慢慢地枯竭,最後變為陰虛,甚至有點兒火旺的狀態),就把那些藥材榨汁,然後讓病人慢慢地喝,小口頻服。

荸薺汁、藕粉能調治嚴重胃病

喝荸薺汁、藕粉,能調治嚴重胃病。一些早期胃癌、晚期萎縮性胃炎等胃病患者,他們會出現一種“口渴而不欲飲,飢而不欲食”的狀態。

其表現就是嘴唇都乾裂了,但卻不願意喝水;肚子裡明明空空的,但不願意吃東西。

為什麼呢?

首先因為這類人沒有消化那些東西的能力;其次別人端上來的東西不是他們自己所需要的。

這類人半夜經常會感覺嘴幹,然後就醒來去找水喝, 可水到了嘴裡又咽不下去。《傷寒雜病論》中有一句話叫 “但欲漱水不欲咽”,就是說想把水含在嘴裡漱一漱,但是又不想喝下去,覺得噁心。

這時候就可以讓這類人飲用荸薺汁。如果這個人牙口還不錯,就把鮮荸薺削了皮讓他嚼,然後讓他把汁兒嚥了,把渣吐了,想吃多少就給他吃多少。如果他的咀嚼能力不太好,那就給他榨汁喝。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沖服荸薺粉,藕粉也可以。

藕粉和荸薺粉相比,滋陰的效果相對差一點兒,但是容易保護胃。

要學會“斷奶”

《溫病條辨》裡面記載,外感病好了,沒有邪氣了,但是患者會出現胃液乾燥的症狀,這時就要喝牛奶。

為什麼要喝牛奶?古人稱牛奶為“牛乳飲”,是把它當作一種藥來吃的,而我們現在是把藥當飯吃。

把“牛乳飲”煮開了喝,是養胃陰的。滋補胃陰要用甜(甘淡)味兒的,但是甜(甘淡)味兒的喝多了就會傷腎,因此要懂得適可而止。

現在有很多人,胃裡全是痰,每天還在喝牛奶,他們已經把喝牛奶當成了一種習慣。 

要“用汁有度”

沒事儘量不吃榨汁的瓜果。

如果一個人沒有體熱的症狀,而喝了蘋果汁兒、梨汁兒、西瓜汁兒等,就是“陰上加陰”,損害身體。

因為大多數成品果汁都是經過保鮮技術加工的,有些還是反季節水果。這種果汁喝了對人的健康會有不良的影響。

我們說的喝汁,是因為人病得嘴都張不開了,沒辦法吞嚥了,所以才榨汁給病人灌下去。如果是身體健康的人,建議最好還是自己嚼一嚼瓜果 (畢竟吃瓜果和喝瓜果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而且還要吃應季的、長熟了的水果,儘量少吃榨汁的。

漿

《黃帝內經》裡講“以酒為漿,以妄為常”。《三國志》中諸葛亮對劉備說:“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那到底什麼是漿呢?


水米相將,就為漿(現在的漿不再侷限於水米了,而是指水和任何發酵後的食物的混合體),意思是說水還是水,米還是米,但是兩種東西放一塊兒就變成了一種新的東西一漿。


漿就是稀粥,一種特別稀的粥,而且還得是發酵過的。所以漿的味兒是酸酸甜甜的,是古代一種解渴的東西。

“豆汁”通神

北京人喝的豆汁兒,其實應該叫豆漿。

因為漿是在水裡面摻入澱粉或者蛋白質,所以古代洗衣服叫漿洗衣服。漿洗就是加點兒米糊、麵湯,讓衣服顯得挺括一些。

還有《水滸傳》裡《智取生辰綱》那回,吳用用來迷倒一眾官兵的不是酒,而是醪糟汁兒。

“醪糟汁兒”是什麼

就是漿。

因為酒是不解渴的,而在夏天喝一碗漿絕對比喝水和其他的東西都解渴。酸甘化陰,甜甜的、酸酸的漿是最解渴的。

“漿水面”敗火、消炎、降血壓

陝西有一種面,叫漿水面,就是把純淨的麵湯放在三十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環境中發酵三五日。然後麵湯變酸了,成了漿水之後,再用它來煮麵。漿水面吃起來口感純正、無異味,而且還有助於消化。

隴上氣候乾燥,土地含鹽鹼過多,所以常食味酸、性涼的漿水,不但能中和鹼性,而且還可以敗火、解暑、消炎、降血壓。

“酸奶”要喝正宗的

酸奶也歸為漿。

酸奶是可以喝的,但現在酸奶裡面添加劑較多,以至於當我們喝到真正的酸奶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什麼。


液是水和肉的交融。


液進一步濃縮就變成了膏,現在很多滋補的藥都是膏;


液如果稀釋一點兒就變成了飲。所以濃稠、肥厚的度的掌握,要視醫生和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

液裡面藏著一個“月”字(夕是指事字,從月半見),而 “月”字又是與肉相關的。

所以液裡面肯定有肉(就像漿裡面肯定有米一樣),液就是水和肉的交融;如果凝固了就是皮凍,如果加溫了就是一鍋肉糜、肉湯。

我們現在經常吃的一種美食——灌湯包,源於北宋的開封,包子裡面所包的就是我們說的液。這種包子裡面包著肉湯和油,吃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濺到衣服上,有的時候還會被燙著。

很多人不理解那個湯是怎麼灌進去的,其實裡面的東西跟肉皮凍是一樣的。包的時候是半固體的,包進去一蒸,受熱就化成湯了,再放涼了就又成肉皮凍了。

液的好處

飲用液,能省下身體很多消和化的功能。


“精之滲於空竅,留而不行者為液也。所以飲用液能間接地省下我們很多消和部分化的功能,滋補效果也好。

《伊尹湯液經》裡面的液,都是在湯裡面加了肉所形成的。

《輔行訣》裡面有小補心湯、大補心湯。如果小補心湯和大補心湯都治不了的時候,就以臟補臟。補心的湯裡面會加豬心進去,補腎的湯裡面會放豬腰子進去,這就由湯變成了液。

"煲湯"其實煲的是液

廣東人煲湯,其實煲的是液,這是需要時間、需要化的,另外還需要很好的介質。 

因此,我們一般會用一些砂器、陶器來煲,而不能用那些導熱特別快、散熱特別快的介質,那樣的話不但熬不成液,還容易熬幹、熬焦。

節選自徐老師《飲食滋味》


立夏節氣北方膳食搭配推薦


炸醬麵完美體現了中醫或者是中國古代營養學的基本概念。

它把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完美地結合在這一道膳食上。

而且把我們中醫的君臣佐使的組方或者是配菜的理念都完美地呈現在裡面。

美 食 美 味

膳食烹飪分享

膳食分享

廚房裡出來了,交個作業!

雪裡蕻年糕很好吃!

紫菜湯快手!

炒蛤蜊➕一勺郫縣豆瓣,增加了辛溫,間接補益腎;

蒲公英…好苦,硬吃;

槐花香甜~

祝大家,立夏,用膳怡!

梅子露也ok了,過濾裝瓶,打包送父母一份!

—感謝美食三期Jiana Yu同學的分享!

穀雨北方膳。黃米糕是將大黃米用粉碎機打成粉末,然後過篩,加入適量溫水和成小碎團狀,上籠屜蒸熟,趁熱揉成麵糰,不停的往上排涼水,揉成糕狀。由於量太少,用棒錘敲打有些小題大作。提前煮好豆沙餡,然後做成黃米豆包。趁熱吃很香甜軟糯。

—感謝美食二期林泉同學的分享!

一個人的“高檔飯”——夏季看天吃飯之養心餐

君:梅菜肉粽子

臣:小雞燉蘑菇

臣:鹹鴨蛋

佐:苦瓜

使:自醃酸筍

其它綠色蔬菜為充。

—感謝美食一期梁彩花同學的分享!

END

編輯:王   劍

校對:美食課

審核:宣   教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