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3人慘死!廣東“頭號毒菇殺手”已致50人死亡:太難分辨了!

祖孫3人慘死!廣東“頭號毒菇殺手”已致50人死亡:太難分辨了!

最近,廣東氣候潮溼,雨水充沛,毒蘑菇也瘋長。

2個月前,潮州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就收治了一例食用野生菌類中毒病例。


據介紹,是一對夫妻在自家周邊採摘了一些野生蘑菇吃。吃完大約半個小時,夫妻兩人相繼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吃野生蘑菇而中毒,每年都會有偶發病例。


2021,廣東梅州發生了一樁祖孫3人死亡的慘案:


外婆、媽媽和一個3歲孩子,因食用野生蘑菇,送醫搶救無效死亡。

 

家中2只貓因為喝了蘑菇湯,也被毒死。


3人2貓5條命!


什麼蘑菇這麼毒?


專家稱,從中毒症狀推測,很可能是當地盛產的亞稀褶紅菇


這種菇毒性極強,吃一口,致死率達到70%!

我們都知道雲南吃蘑菇中毒的多,還能看到小精靈,沒想到廣東也有。


廣東“頭號毒菇殺手”——致命白毒傘,毒性更強,致死率高達95%!


這麼毒,自己買的蘑菇,會不會也有危險?


別急,先看看這兩種菇長什麼樣。

祖孫3人慘死
悲劇本來可以避免

2021年9月4日,悲劇發生當天。

梅州平遠縣上舉鎮畲(shē)腦村的村民,有看到當事人林阿姨上山採蘑菇。

畲腦村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該村三面環山,農林並重,山高水多,有“畲腦山高,有水唱歌”的美譽。

山頭常薄霧繚繞,這也正是蘑菇最愛的生長環境,正所謂靠山吃山,當地村民有上山採菌食菌的習俗。
 

△畲腦村村貌(來源:平遠縣地方誌辦)。因從前畲族人聚居在山嶺高處而得名,現四百二十戶,均為漢族,講客家話。

 
入山4個小時,就能找到幾十種野蘑菇品種,或長在枯葉堆裡,或長在水邊。裡頭有不少是毒蘑菇。
當時,有村民覺得林阿姨採的那菌顏色有點米黃色,跟平時吃的不大一樣。
還提醒林阿姨,說盡量別吃。
可惜,林阿姨沒聽。
午飯時,林阿姨和她女兒、小孫女吃了山上採的野生蘑菇,不久後,就出現了嘔吐等症狀。

3人中毒入院,隨即進重症ICU搶救。
9月5日,年僅3歲的外孫女搶救無效死亡。
9月6日,林阿姨43歲的女兒搶救無效死亡。
9月9日,據人民網報道,65歲的林阿姨最終也能沒搶救回來。
家中養的兩隻貓咪,吃了剩下的蘑菇湯,也被毒死。
真真是人間慘劇!

都說雲南人愛吃菇,其實廣東吃貨們也很喜歡

只是,採食野生蘑菇,風險太大了!


一株即死
沒有解毒劑

她們吃的是哪種菇,竟然這麼毒?


情況嚴重,廣州相關省級專家和梅州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趕到畲腦村,進山調查。

工作人員把從山上採回來的蘑菇交給村民辨認,有村民認出祖孫3人誤食的野生蘑菇——


亞稀褶紅菇,俗稱“火炭菌”


△村民指出祖孫3人誤食的蘑菇。

毒蘑菇“殺人”的方式千奇百怪有往肝、腎、腸胃下殺手的,有專攻血液、肌肉的,也有盯住你的神經的。

可分7種類型,分別為:

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胃腸炎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及光過敏性皮炎型等,誤食後會出現不同的中毒症狀

亞稀褶紅菇,毒素屬於橫紋肌溶解型,人中毒靶器官主要為橫紋肌


這種菇,在梅州山區盛產,最近高溫高溼,正好是生長季節。


△亞稀褶紅菇。

很多人以為,毒蘑菇,長得都很鮮豔,很容易認出來。


不是的!


很多毒蘑菇,長得就十分平平無奇。


比如導致這次中毒事件的亞稀褶紅菇。


看起來顏色灰白,一點都不鮮豔,跟我們常吃的蘑菇很像,純潔無害的模樣。


可它卻含有致命毒素,小小一朵就可以奪人性命!


致死率高達70%。


人吃下去,發病很快。

1小時內,會出現胃腸道症狀,腹痛啊、腹瀉啊、噁心啊、嘔吐啊,都只是小意思。


24小時後,細胞崩潰,肌肉痙攣疼痛,腰疼、背疼、胸悶、心悸,呼吸衰竭,尿血,多器官衰竭,搶救也很可能救不回來。

目前,沒有特效的解毒劑。


更要命的是,這種毒菇,跟很多可以食用的菇,長得非常像!


亞稀褶紅菇屬於紅菇。


紅菇屬大多種類都可食用,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如稀褶紅菇、密褶紅菇。


紅菇在我國廣泛分佈,是“菇中之王”,因為人工栽培比較難,野生的一斤能賣出500-600元,據說有能賣出1000元一斤的。


但是誰能想到中間有“叛徒”。


△一字之差,美味成了毒藥。這兩者很難分辨。

 

除了廣東,很多地方都出現過誤食亞稀褶紅菇中毒的案例。


比如雲南,一個狂熱吃菇的地方。


△雲南人民吃野生蘑菇中毒後床上放風箏、織毛衣。


據云南疾控中心專家表示,近年來,雲南省每年均發生多起因誤食“火炭菌”中毒及死亡的事件。 


是雲南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之王”,尤其是夏秋季。

廣東“頭號毒菇殺手”
吃下一口,幾乎成了活死人

事實上,要警惕的,遠不止亞稀褶紅菇

我國地大物博,光是毒蘑菇,就約有400種左右,廣東則有100多種。


廣東省常見的劇毒蘑菇種類有:
白毒傘(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粘蓋包腳菇、簇生沿絲傘(簇生黃韌傘)。

最為致命的,正是白毒傘,實屬蘑菇界的“毒王”。
 

△致命鵝膏(致命白毒傘)。圖源:廣東戒毒管理局。

 
別看它白白淨淨,苗苗條條,像個鄰家小姑娘,毒死人來一點都不含糊

2000年3月,廣州天鹿湖,9名外來人員誤食致命白毒傘,8人死亡

2005年3月,相繼有7名外來工誤食採自華南植物園的白毒傘,中毒入院,其中一對夫婦只是喝了2只白毒傘做的湯,卻情況嚴重,需要做血槳置換手術。

2020年,深圳一家3口爬梧桐山,路邊採菇回家煮湯,不幸被“鵝膏”放倒,被迫賣房治病。
在我國南方,它堪稱毒蘑菇中的“頭號殺手”。

在廣東,70%以上的蘑菇中毒死亡事件,都由它引起。 

從2000年到現在,致命白毒傘的中毒事件37起,中毒人數135人,死亡50人。

△深圳一家3口“白毒傘”中毒,進ICU。毒素攻擊肝臟,慢慢地,腎開始衰竭。(圖源:深圳衛健委)

 

而且,鵝膏毒素非常狡猾。進入人體後,它會“假寐”。

“其他毒蘑菇,通常食用後1~2小時就有症狀,但鵝膏毒素有6~12個小時的潛伏期。”

潛伏期後,會表現出腸胃炎症狀,使人噁心、嘔吐、腹痛,然後痊癒,好像沒事了。

但此後一兩天,真正的災難才會降臨:毒素入侵肝臟,發動“強攻”,導致肝臟損害,眼睛變黃。

如果不及時救治,患者會發生肝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致死率高達90%。

50克,即僅僅1兩,就能毒死一個50公斤的成年人。

哪裡可以見到?廣州、深圳、清遠、肇慶等地。


這就是白毒傘,認準了!

▲圖由特約作者李誠斌提供
白毒傘全身雪白,體型苗條。
最大的特徵是“頭上戴帽,腰間繫裙,有時會脫落消失,腳上穿靴”。

▲白毒傘的共生植物“黧蒴栲”(音同“黎碩考”)長在它旁邊的白蘑菇,大多是白毒傘。

中毒後就醫,帶上吃過的蘑菇
如果剛食用蘑菇後,就懷疑是毒蘑菇,應立即催吐,然後儘快去醫院。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是在誤食毒蘑菇6~12小時後,出現上腹疼痛、噁心、嘔吐或嚴重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才懷疑可能是吃了毒蘑菇。

李泰輝教授提醒,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上述症狀,就要警惕是吃了劇毒蘑菇。

建議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並強調吃過野生蘑菇,便於指揮中心安排專業醫院救治。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教授還強調,去醫院時,一定要帶上所吃的蘑菇。

“不同的毒菇有不同的毒素,有不同的搶救辦法。”帶上蘑菇,有利於醫生儘快辨別中毒類型,從而及時用藥、救治。

不要為了一口鮮

搭上自己的命

參考資料:
1.梅州電視民生820,《警惕!梅州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2.《深圳粵TV》《小心!這種野生蘑菇已致梅州祖孫三人、兩隻貓死亡!》
3.廣州戒毒管理局,《【毒害知多D】小心!這些蘑菇有毒!》
4、深圳衛健委,《“毒菇”預警!這種菇全國最常見,今年至少毒倒24人》

記者 | 劉湘鈺  編輯 | 李鉞 王若蘭

《中國家庭醫生》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