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老苗說
我和大熊每週直播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週二內容為傷寒論,週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大熊敦敏”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適合中醫愛好者入門和健康從業者提升基礎理論的《中醫基礎入門》訓練營已經上線,中醫老苗主講,贈送大熊《中醫入門學習筆記》6冊和學習進度手冊,用190天構築中醫基礎,真正入門中醫(點擊此處瞭解詳情)。
2023年,癸卯,春季,雨水已過,驚蟄將至。
每年的春天都不一樣,有的春天溫暖,有的出春天寒冷。今年的春天沒有迎來春暖花開,我們迎來的是甲流。很多人出現了共同的症狀:口渴、口乾、頭暈、胃痛、腹瀉、胸悶等等。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人身上出現的疾病症狀,很多是由天時引起的。最近的氣候變化和甲流,和前面提到的許多人出現的口渴、口乾等症狀密切相關。
中醫裡有一門學問,叫運氣學,俗稱五運六氣,就是研究天時氣候變化規律與人體疾病之間關係的,內容主要來自於《黃帝內經》。
2023年,癸卯年,運氣特點:火運不及,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用現代的語言描述,2023年,全年炎熱氣候會少,或者整年偏不熱。上半年偏涼,而且偏乾燥,上半年夾雜了秋天的氣候特點。下半年反而偏熱,秋天不涼,冬天不夠寒冷。
中醫運氣學說,把一年分成六個部分,稱為六氣。其中第一氣是初之氣。
初之氣的時間:大寒-春分(2023年1月20日-2023年3月21日)。
初之氣的影響因素:主氣:厥陰風木;客氣:太陰溼土。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是這樣描述今年癸卯年初之氣的氣候特點和人容易出現的發病規律的:
“初之氣,地氣遷,陰始凝,氣始肅,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熱脹,面目浮腫,善眠,鼽衄,嚏欠嘔,小便黃赤,甚則淋。”
五運六氣告訴我們癸卯年初之氣的氣候特點及疾病特點。
氣候特點:春天氣候晚來,氣候應溫反寒,夾雜涼燥的氣候。
疾病特點:容易生內熱,腹部脹滿,面目浮腫,睡不醒,流鼻涕,打噴嚏,打呵欠,可產生嘔吐的症狀,流鼻血,小便顏色黃,小便淋漓不盡。
春天外寒內熱,內熱是肝氣鬱積體內,肝熱不得疏散造成的。體內有熱,耗傷肝陰肝血,出現肝血不足,口乾欲,飲水不解渴,小便黃赤。外寒容易影響脾胃,脾胃弱就會出現胃痛,胃脹,甚至浮腫。
總之春天的問題就是因為主氣(厥陰風木)影響了肝,客氣(太陰溼土)影響了脾,或者以主氣為主,或者以客氣為主,最終形成了各種症狀。
五運六氣告訴我們在癸卯年初之氣的養生調理原則:
針對主氣(厥陰風木):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
針對客氣(太陰溼土):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
調理厥陰風木,用酸味和辛味。酸味可以收斂,辛味可以發散。辛味可以補充肝氣、肝陽不足。酸味可以養陰養血。
調理太陰溼土,用甘味和苦味。甘味可以緩中,苦味可以燥溼。甘味可以補脾,增強脾胃運化的功能。苦味可以健脾祛溼。
所以,從性味搭配角度講,癸卯年初之氣養生建議,可以採用辛味配甘味的方案,選擇的具體品種可以是茵陳(辛味)配紅棗(甘味)。
茵陳
茵陳,是一種野草,長的有些像艾草,可以當野菜吃。
春天,香椿、薺菜、蒲公英是人們的心頭好。茵陳也是很好的野菜食材,河南、山西、安徽地區都有吃茵陳的習俗。
食用茵陳最佳的時間是每年三月、四月,到了五、六月茵陳就老了,長成蒿草了。冬天茵陳枯萎但不死亡,春天又從根部生長,所以叫做茵陳,夏天長成蒿草,它的名字又叫“茵陳蒿”。
茵陳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藥材,其味苦、辛,性微寒,有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的功效。
茵陳能治療黃疸,具有明確的保肝的作用。黃疸主要是肝細胞受損、破裂,肝細胞內的膽紅素大量釋放,茵陳能舒利肝膽,促進肝細胞的恢復,達到退黃的作用。同時茵陳還可以對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肝炎、黃疸型肝炎、脂肪肝等有治療作用。
茵陳針對肝病,既是藥物,也是食物,所以很多慢性肝炎患者,春天都去野地去茵陳來泡水喝。很多人確實因此受益。
很多醫生認為,茵陳苦寒,不能多服。其實茵陳味道較淡,具有清肝火的作用,但是沒有傷陽氣或者瀉下的作用。茵陳苦寒的認識來源多與茵陳蒿湯有關。茵陳蒿湯出自《傷寒論》,由茵陳、梔子、大黃組成,具有有清熱,利溼,退黃之功效。主治溼熱黃疸。全身發黃,黃色鮮明,發熱,口渴欲飲,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所以茵陳被認為是苦寒之藥,但是茵陳蒿湯中的苦寒更多是因為大黃的作用。茵陳本身並不是大寒之物,親自服用即可體會。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春天,體內有熱,肝氣鬱結化熱,可以用茵陳來調理。2023年春天,外寒內熱,造成“流鼻血,小便顏色黃,小便淋漓不盡”等內熱的病症,以及口乾、喝水不解渴等等,都適合用茵陳來解決。
紅棗
紅棗既是一位藥材,也是一種食物。
紅棗補脾胃的作用人民群眾熟知的,脾胃虛弱、體虛、血虛的人,會把紅棗燉湯來補養脾胃氣血。
2023年春天(初之氣),氣候寒涼,容易傷脾胃,出現胃痛、胃脹、便秘、腹瀉等症狀。紅棗味甘補脾,正好可以緩解以上症狀。
茵陳紅棗茶
茵陳+紅棗,是癸卯年初之氣非常適合的一道茶飲組合。茵陳,味辛、苦,可以清解主氣(厥陰風木)的給人體帶來的內熱、肝熱。紅棗,味甘,可以補養客氣(太陰溼土)影響人們的脾胃虛。二者相配,可以養脾胃、清肝熱,達到調節人體外寒內熱的目的。
我們常見的脂肪肝,在中醫看來就是肝的溼熱蘊結造成的。有朋友用茵陳50克、乾紅棗十幾個,放在一起煎水喝。每天一副藥,連服十幾天,輕度脂肪肝就調好了。
普通人在初之氣養生調理用,按照茵陳5g,大棗3枚的量就可以了。
茵陳 500g/袋 每袋19.9元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