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3年,呼屠吾斯回師左地不久,便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簡稱郅支單于)。
現在是兩單于並立,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都是虛閭權渠單于之子,同父異母。呼韓邪單于早期實力較強,依靠岳父的部落烏禪幕,起兵自立。郅支單于跟著弟弟起兵,戰功赫赫,從左谷蠡王到左賢王再到單于,實力急速膨脹。
呼韓邪單于當然不能允許兄長自立為單于,於是派兵興師問罪。這支前往彈壓的大軍中,有一對父子,烏厲溫敦與左大將烏厲屈,此二人本是五單于之一的呼揭單于之子和孫。
三年前呼揭單于死於軍中,其子烏厲溫敦與孫烏厲屈率數萬族眾投降屠耆單于。不久屠耆單于兵敗,父子兩個又投降了呼韓邪單于,單于以烏厲屈為左大將。兩人明白呼韓邪單于是想消耗他們的兵力,然後兼併族眾,讓這些呼揭人稱為匈奴的一份子。
烏氏父子二人為何不率軍逃回故地額爾齊斯河呢?原來自呼揭單于死後,呼揭開始內亂,幾股勢力互相攻殺。此刻烏氏父子若率族眾回去,肯定還會捲入戰爭,而且回去搶地盤,極有可能引來群起攻之。
烏厲溫敦與其子左大將烏厲屈,不想做單于的炮灰,又不能回故地,便派人接觸漢朝關塞的守將,如果條件滿意便降漢。
公元前53年,呼速累烏厲溫敦與其子左大將烏厲屈,率眾數萬人南降漢。
宣帝封左大將烏厲屈為信成侯,食邑1600戶;封其父烏厲溫敦為義陽侯,食邑1500戶。烏厲屈改名叫王定,從此與匈奴切割。烏厲溫敦的後代改為烏氏或厲氏,融入中原。
圖-額爾齊斯河
此二人投降,進一步改變匈奴內戰的力量對比格局,促成後來呼韓邪單于降漢。
戰爭持續,郅支單于佔盡優勢。呼韓邪單于連龍城都丟失了,打算率部眾從燕然山南部繞到右地,找機會東山再起。
然而禍不單行,厄運接踵而至。郅支單于派人到右地遊說各部落王,於是有人起兵,呼韓邪單于之子右賢王兵敗,帶幾十個敗兵逃往龍城,途中正遇到其父。
現在右地也不能去了,呼韓邪單于只好南下,行權宜之計。從此舉看,呼韓邪單于性格確實優柔寡斷,此刻他若殺伐果斷,立刻去平定右地,或許還能與郅支單于分庭抗禮,甚至有機會擊敗其兄。
既然南下,必然會遭遇漢軍,那麼是戰還是和呢?
呼韓邪單于聚集各部落首領,商議其事。左伊秩訾王勸單于降漢,稱臣入朝,向漢朝求援。
但是大多數部落首領不同意,有一人說道:“我匈奴本以馬上戰鬥為國,威名聞於百蠻。今兄弟爭國,無論勝敗,雖死猶有威名,子孫仍可稱雄草原。漢雖強大,不能吞併匈奴,若稱臣於漢,辱沒先單于,見笑百蠻,有何面目再霸草原?”
左伊秩訾王自告奮勇,願率千餘人降漢,為單于探路。
快馬報到長安,宣帝賜左伊秩訾王爵關內侯,食邑300戶。
匈奴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投降的。當時隆冬將至,數萬人從龍城南下,沒有多少輜重,最主要是沒有過冬的牛羊儲備,很難熬過一個隆冬。
呼韓邪單于又召集部落首領們商議,結果達成一個折中之策,單于遣其子右賢王銖婁渠堂入朝,向漢朝討要糧食牛羊,若漢朝不給則作罷,若漢朝提供輜重,起碼可以渡過一個隆冬,來年再作打算。
右賢王銖婁渠堂丟了右地,正需要一個將功折罪的機會。漢匈雙方很快達成和約,匈奴人屯在光祿塞以北,受漢邊軍庇護。同時匈奴提供少量戰馬,交換漢朝的牛羊和輜重。
郅支單于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又害怕害怕漢朝直接出兵,於是也遣子右大將駒於利受入朝。郅支單于目的當然不是稱臣,而是破壞呼韓邪單于與漢朝的聯盟,只要漢朝不直接出兵,目的就達到。
公元前52年,呼韓邪單于的部眾好不容易熬過冬天,但情況越發不利,北邊郅支單于的騎兵不斷侵擾,己方還不斷有人偷跑,有的是直接投靠郅支單于了。
轉眼到了秋高馬肥之際,往年這時候匈奴都要南下劫掠一番,此時呼韓邪單于的族眾不過數萬人,兵力只剩一萬餘,精銳殺傷殆盡。
呼韓邪單于遣使前往長安,再求漢朝撥給糧草牛羊,承諾次年開春到長安稱臣,宣帝應允。
公元前51年正月,呼韓邪單于率親信數十人入塞,兵馬族眾仍留在光祿塞外,以備不測。宣帝派車騎都尉韓昌往迎呼韓邪單于,一路所過七郡,每郡撥出兵馬二千,排隊迎接,以示優待。
宣帝設朝於甘泉宮,呼韓邪單于入宮朝見,俯首稱臣,位在諸侯王之上。關於呼韓邪單于的爵位,大部分朝臣認為應該比照渾邪王、閩越王,他們都是萬戶侯,是列侯,位在諸侯王之下。然而宣帝有意利用呼韓邪單于對付郅支單于,便聽從太子太傅蕭望之所言,賜爵位在諸侯王之上。
丞相於定國宣讀聖諭,賜呼韓邪單于爵在諸侯王之上,子孫世襲永為大漢北方屏藩,呼韓邪單于跪下謝恩。
宣帝賜冠帶衣裳、黃金璽,玉綬、鋼刀、彤弓彤矢,其他車馬、黃金、銅錢、衣被、戟矛盾槍若干。
接著宣帝在長安城渭水以北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令漠北、西羌、西域等地降漢的諸蠻夷君長王侯隨從數萬人,在渭橋南北迎接,高呼萬歲,聲如雷動。九重天子當陽日,萬國降王執梃時。呼韓邪單于和其左右當戶,見降漢者如此之眾,看得目瞪口呆。
呼韓邪單于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這才向宣帝請辭,居光祿塞(塞外長城)下,為漢朝守北疆。此後呼韓邪單于部稱南匈奴,郅支單于部稱北匈奴。
宣帝應允,長樂衛尉高昌侯董忠、車騎都尉韓昌率一萬六千騎兵,又發邊郡士馬以千數,送單于出朔方雞鹿塞。
董忠屯受降城,保護呼韓邪單于,宣帝詔邊郡轉運米糧,前後三萬四千斛,給贍其食。呼韓邪單于受宣帝厚待,感念天恩浩蕩,從此便一意歸漢。西域各國,聞南匈奴附漢,自然從風而服,對西域都護奉命唯謹。
從五單于爭立,到統一匈奴各部,呼韓邪單于是一代梟雄。呼韓邪單于降漢後,還能繼續遏制北匈奴,達到“夷胡相攻,無損漢兵”的效果。呼韓邪單于降漢,大漠南北震動,郅支單于當年便遣使獻馬,請漢朝勿出兵助呼韓邪單于。
自漢武帝廢除和親以來,匈奴不斷有大人物投降。公元前126年,爭奪單于位失敗的左賢王於單,封為涉安侯,食邑不詳。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渾邪王率四萬餘騎,族眾二十餘萬降漢,封為漯陰侯,食邑10000戶。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賢撣率十二個小王(將領),騎兵一萬二千降漢,封為歸德侯,食邑2250戶。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韓邪單于降漢,賜爵在諸侯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