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時期,有很多少數民族的同胞受到紅色思想感召,毅然選擇加入共產主義陣營,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奮勇鬥爭,最終擊敗所有敵人,建立了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政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當屬楊靜仁。
楊靜仁是回族同胞,上中學時接觸到了馬列主義,併為之深深折服,遂決意投身紅色革命隊伍,為實現民族獨立而拼搏、戰鬥。1937年,他在好友的介紹下加入黨組織,不久之後,他準備成立一個以回族青年為主體的抗日組織,但卻遭到甘肅省委的攔阻,因為省委擔心此舉會引發敵特關注,進而遭到報復。於是楊靜仁只好退而求其次,建立了一個青年讀書會,廣納各路賢才,大家一起學習共產主義理論,暢談國家未來。
後來,他又創立了一則刊物,專門宣傳進步思想,抨擊國民黨的腐朽統治。可沒過多久,因為甘肅地方政府介入,刊物被迫關停,楊靜仁又只能轉入地下活動。1938年,他東進武漢,跟著周總理工作了一段時間,次年又返回甘肅。1939年,敵特盯上了他,日夜監視他的一舉一動。黨組織瞭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安排他到延安去,以保護他的生命安全。
1941年,一支回民騎兵團脫離國民黨軍的控制,來到延安投靠黨組織。黨組織立即派遣楊靜仁擔任該部的政委,負責改造官兵們的思想,革除他們身上的封建因素,將他們打造成一支勇猛頑強的八路軍部隊。建國後,他在統戰部門擔任高幹,專門負責處理與民族有關的事務。
即便在和平年代,楊靜仁也沒有放鬆自己,他仍然保持著規律的生活習慣,每天按時起床做操課,然後吃飯,上班。下班後,他也會堅持閱讀,汲取知識,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妻子心疼他,勸他休息一下,但他卻表示自己必須要全力以赴,以免落後拖同志們的後腿。1958年,他主動申請到基層去“蹲點”,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晚上回家之後,他還要熬夜寫材料,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42歲那年,他被調到寧夏擔任高幹,任期內,他秉持著謙遜低調的態度,貫徹落實黨中央的發展規劃,努力提振寧夏的經濟,力求讓當地的老百姓早日擺脫貧窮的困擾,過上富足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楊靜仁為人豪爽,很喜歡請大家吃飯,當然,飯錢都是他自掏腰包,從來不用公家一分錢。有些同志不好意思一直讓他破費,有好幾次想偷偷去把賬結了,但都被他攔了回去。有些飯店老闆聽說他是省裡的大領導,主動給他打折,但他每次都拒絕,飯錢該多少就是多少,一分錢便宜都不佔,始終保持著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最作風。
1980年,62歲的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肩上的擔子愈發沉重了,為了將工作幹好,他不分晝夜的努力耕耘,事事都親力親為。他很少休假,實在累的不想工作了,就去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途中要是遇到群眾有困難,他會馬上予以解決,絕不會視而不見。
楊靜仁雖然身居高位,但卻不驕不躁,從來沒有想過動用手中權勢為家人謀利,他的四個子女要麼在基層當辦事員,要麼在別的領域打拼,沒有一個人當官。當年二兒子大學畢業,原本可以分配到機關單位,可他卻堅持要二兒子去偏遠地區鍛鍊,臨走時又叮囑二兒子誠意正心,不要擺架子、講排場,多和當地的幹部學習。
後來,二兒子立了大功,黨組織擬對其進行提拔,但楊靜仁卻實名錶示反對,堅持讓兒子繼續在基層鍛鍊。1986年,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晚年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很少再過問政事,1990年,他病重住進醫院療養,在與妻子商議過後,他決定將家裡的一部分存款捐出來支援偏遠山區,這是他為國家盡的最後一份心力,2001年,這位傑出的革命戰士走完了偉大的一生,時年84歲。
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楊靜仁始終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一直在想方設法提升個人能力,以便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除此之外,他的品行也非常高潔,為官不貪不佔不拿,從來沒有幹過損公肥私的事情,更沒有藉著權勢之便庇護親屬,凡事實事求是,這種奉公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