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本書較全面地研究了魏晉時代的玄學,對玄學的淵源、背景、流派、人物、經典系統、箋註形式、作品、論題、學說及歷史分期加以探討,對東晉以後的制度化玄學也詳加考辨。書中新見頗多,如說明玄學潮流中何晏與王弼分別開啟了兩個支流,前者注重才性論,後者注重性情論。作者認為東晉以後玄學仍繼續流行,包括玄學在內的官方四學的建置與李充整理四部圖書的史事有密切的關聯。對於玄學與道教的關係、玄學與正統論的關係、玄學與唐代三教的關係等,作者也分別作了新的解說。此書為王葆玹先生最後的玄學研究代表作。
王葆玹(1946—2023),1946年生於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碩士、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1981年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從事中國古代哲學研究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等職,兼任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道家文化研究》編委、《中國哲學史》編輯。並曾任教於德國海德堡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主要從事經學、早期道家學說及魏晉玄學的研究。 在《哲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著有《正始玄學》《西漢經學源流》《玄學通論》《今古文經學新論》《王弼評傳》《古今兼綜——兩漢經學》《老莊學新探》等。
十 王弼的“尋言尋象”“忘言忘象”和“存言存象”說
二 直接論述“大衍之數”及其與“天地之數”的關係的佚文
六 “跡”與“所以跡”及其兼忘——向秀、郭象哲學的分歧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