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溫暖與美麗Meet met met——7年抗癌路,陪伴見真情

遇見|溫暖與美麗Meet met met——7年抗癌路,陪伴見真情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圖來源網絡)


情侶路的早晨,憑欄聽濤,低語相擁,看日出日落,浪漫又賦有希望。帶著這份溫暖的感動,我們不忘初心,開啟了我們的健康欄目。

📣肺事講•Lung Talk 

第一場開講啦!

(肺事講.Lung Talk第一場訪談圓滿落幕)


(肺事講.Lung Talk第一場,精彩訪談現場)


一起來聆聽,

遇見•溫暖與美麗|Meet met met

(本期內容所有出鏡角色均已知悉並授權)

確診肺癌,晴天霹靂

“現在想起來,所有事情都彷彿昨天剛剛發生一樣。”2016年3月一個尋常的下午,鄭先生的妻子hua大姐突然感覺頭疼,便和鄭先生一起去了當地醫院進行檢查,核磁共振發現hua大姐存在腦水腫,隨後胸部CT檢查懷疑可能是肺癌。之後,鄭先生經朋友介紹和hua大姐拿著CT結果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最終hua大姐被確診為晚期肺癌。

在檢查報告單上,“癌症”二字無疑是最讓人聞風喪膽的存在,畢竟在大部分人眼中,患癌大多數意味著生命將要走向盡頭,尤其是晚期癌症。鄭先生也不例外,在被告知妻子確診為晚期肺癌之前,他唯一想到的與肺癌有關的詞就是“死亡”。鄭先生自己的父母也是因為肺癌被奪走了生命,所以當第一個被告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內心非常恐慌。在我國,患者家屬往往比患者本人更早知道病情,醫生一般會把告知真實病情的選擇權交給家屬。鄭先生忐忑不安,在醫院門口徘徊了許久,最終還是決定把病情如實告知妻子。站在人來人往的醫院走廊,夫妻倆木木地看著檢查報告單上大大的 “晚期肺癌”四個字,滿臉茫然, 不知道今後該如何是好。

輾轉奔波,遇見良醫

“太多的事情讓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悲傷。”在被問到如何調整好自己心態而走出來時,鄭先生苦笑道。為了給妻子求得最好的治療,鄭先生需要在老家珠海與醫院之間來回奔波,同時還要辦理大大小小的醫療手續以及處理其他瑣碎事情。“而且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那就要坦然、勇敢地去面對它。”

鄭先生和hua大姐決定積極尋求最佳治療方法。2016年4月,hua大姐先是接受了一種新型易透血腦屏障的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靶向藥物治療,隨後化療了三個月,但這些治療方案不是很有效。化療過程非常痛苦,但hua大姐時時提醒自己不能放棄、不能消沉,甚至還會反過來安慰丈夫。後來在10月,她進行了基因檢測,醫生分析檢測結果,發現有MET(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間質上皮轉換因子)基因擴增,遂決定使用克唑替尼來治療,這次治療效果獲得了成功。可是好景不長,9個月後就耐藥了,hua大姐在2017年12月進行基因檢測複檢,這次楊衿記教授決定採用第三代EGFR靶向藥物奧希替尼+新型MET靶向藥物賽沃替尼進行雙靶治療【1】。雙靶治療立馬見效,從啟用新治療方案至今已經五年零三個月,長期有效,hua大姐身體越來越好。現在,她定期去醫院接受臨床隨訪與全程管理,一家人的生活又逐漸恢復如常。

在輾轉尋醫過程中,鄭先生始終相信醫院、相信醫生能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治療方案。“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要與醫生積極配合。”

珍惜當下,擁抱未來

“人生在世不會總是一帆風順和美妙動人的。”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人生不可能一直如意,但也正因為有苦痛的存在,那些快樂的日子才會顯得尤為珍貴。自確診晚期肺癌以來已有七年零兩個月,在經歷了這一切後,她心態已經放得很開:

“在這段長達七年零兩個月的抗癌之旅,首先最感謝的就是我家人一路以來的陪伴。抗癌是一條漫漫長路,正是因為在這條路上有家人的不離不棄,我才能歷經這麼多風雨和苦難後走到現在。第二,真的十分感謝廣東省人民醫院這個溫暖的醫護大家庭,感謝為我的病情反覆商議治療方案的醫療團隊,如果不是你們,我們根本想不到晚期肺癌是可以戰勝的。還要感謝一路上遇到的病友們,謝謝你們幫助,關心和照顧。今後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和家人一起度過,比如多看幾本書,多出去走走看看,以創造更多美好的回憶。最後,我衷心希望每一個癌症患者能以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去抗癌,努力活下去,就算身患疾病也要活出精彩而美麗的人生。” 

(楊衿記教授與鄭先生一家合影)

在訪談的最後,鄭先生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參加這次楊衿記教授主辦的肺事講(Lung Talk)活動,讓我們有機會把我和妻子這7年的抗癌故事分享給大家。因為目前社會上對癌症的認識還是不太足,普通人一旦確診癌症難免會感到迷茫和恐懼。回顧我和妻子的抗癌經歷時,我認為剛獲知病情的階段是最重要的,病人及家屬關於癌症的認知程度對病人之後的心態影響非常大。所以我想著藉此次肺事講(Lung Talk)活動把我們自身抗癌的成功經驗分享出來,並告訴大家其實癌症並不可怕。希望我們的故事能鼓舞更多肺癌患者積極抗癌,並期待有更多抗擊肺癌成功患者能夠在之後的 ‘肺事講’(Lung Talk) 活動上分享他們的故事。”

醫療科技進步與全程管理藝術,使晚期肺癌逐步邁進慢性病的時代。漫漫人生路,悠悠陪伴情,感恩彼此遇見,願溫暖而美麗的人生遇見(meet met met)每一位朋友。


(圖來源於網絡)



癌症防治,“肺”常重要 ——廣東省健康科普促進會肺癌分會成立!

參考文獻

[1]Lecia V Sequist  , Ji-Youn Han , Myung-Ju Ahn , Byoung Chul Cho , Helena Yu , Sang-We Kim , James Chih-Hsin Yang  , Jong Seok Lee, Wu-Chou Su, Dariusz Kowalski  , Sergey Orlov  , Mireille Cantarini  , Remy B Verheijen  , Anders Mellemgaard , Lone Ottesen , Paul Frewer , Xiaoling Ou , Geoffrey Oxnard . Osimertinib plus savolitinib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ion-positive, MET-amplifi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fter progression on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interim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1b study. Lancet Oncol. 2020;21(3):373-386.



專家簡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