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抽動是我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不難發現,這類問題往往不是一個獨立的生理問題,跟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心理狀態都有很大關係。
家庭環境中,可能父母對孩子過度關注,可能家長有意或者無意給孩子施壓較大,也可能孩子本身特別敏感等。總之,這類問題,往往是家長與孩子的相互關係中產生的。
小孩子為稚陰稚陽之體,蘊含生生之氣。他們像春天的一棵禾苗,其本身是比較弱的,但蘊含的生髮的力量卻非常強大。
這種力量正常生髮出來,是生長的原動力。一旦被束縛、被壓抑,就更多以抽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小孩也可以表現出喜歡咬指甲或者其他某種固定的習慣性動作。
醫案中的小孩,其母親透露,孩子父親忙於公務,很少有機會在家裡,因為孩子身體問題,最近送到父親單位住了幾天。有意思的事,通過其父親的觀察,孩子一切很正常,但一旦回到家中,母親就會下意識地關注,還是偶爾會有輕微的吸肚子現象,但較之前明顯改善。據孩子自己表述也是如此,在爸爸單位時候狀態會好很多,沒有出現過抽動。
並不難理解這種現象。平時在家裡,母親承擔了孩子成長的絕多數壓力,又聽說抽動症一過了青春期以後就沒法恢復之類的傳言,壓力就會很大,孩子這個年紀也懂事了,你過度關注,會把這種壓力反作用於孩子身上,反而不利於恢復。
對孩子的關注,不及,當然不可取;過度,往往也會添亂。
中醫治療這類問題,順應孩子的生理特點,條暢肝的生髮,讓其更好的舒展,多有顯而易見的成效。當然也有效果不那麼好的,中藥是一個外源性的輔助,更需要家庭環境與心理引導的綜合配合。
您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