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小兒抽動案,這背後另有原因

一則小兒抽動案,這背後另有原因
周某,男性,10歲
初診:2023-4-26
自去年9月份開始飯後多打嗝,並常有聳肩表現。刻下腹部常不自主往裡吸,平時善太息,眠磨牙且欠安穩常翻動,盜汗,咽中有異物感,常有反酸,飯後明顯。面色略顯沉暗,二便調。脈弦細,舌淡紅 ,苔略黃膩。
善太息:肝氣鬱滯;眠磨牙:肝脾不和;咽中異物感:氣鬱痰阻;常有反酸:肝氣犯胃。
擬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柴胡 當歸 白芍  炒白朮 鉤藤 龍骨 牡蠣 梔子 
 五味子 法半夏 紫蘇葉 遠志 茯神 甘草
複診:2023-5-14
服藥兩週,腹部裡吸明顯減少,咽中異物感無,近期反酸未作,偶有飯後胸腹煩悶感。服藥初偶有半夜醒來,近期未有。
守上方,去紫蘇葉,加木香、淡豆豉

小兒抽動是我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問題。不難發現,這類問題往往不是一個獨立的生理問題,跟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心理狀態都有很大關係。

家庭環境中,可能父母對孩子過度關注,可能家長有意或者無意給孩子施壓較大,也可能孩子本身特別敏感等。總之,這類問題,往往是家長與孩子的相互關係中產生的。

小孩子為稚陰稚陽之體,蘊含生生之氣。他們像春天的一棵禾苗,其本身是比較弱的,但蘊含的生髮的力量卻非常強大。

這種力量正常生髮出來,是生長的原動力。一旦被束縛、被壓抑,就更多以抽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小孩也可以表現出喜歡咬指甲或者其他某種固定的習慣性動作。

醫案中的小孩,其母親透露,孩子父親忙於公務,很少有機會在家裡,因為孩子身體問題,最近送到父親單位住了幾天。有意思的事,通過其父親的觀察,孩子一切很正常,但一旦回到家中,母親就會下意識關注,還是偶爾會有輕微的吸肚子現象,但較之前明顯改善。據孩子自己表述也是如此,在爸爸單位時候狀態會好很多,沒有出現過抽動。

並不難理解這種現象。平時在家裡,母親承擔了孩子成長的絕多數壓力,又聽說抽動症一過了青春期以後就沒法恢復之類的傳言,壓力就會很大,孩子這個年紀也懂事了,你過度關注,會把這種壓力反作用於孩子身上,反而不利於恢復。

對孩子的關注,不及,當然不可取;過度,往往也會添亂

中醫治療這類問題,順應孩子的生理特點,條暢肝的生髮,讓其更好的舒展,多有顯而易見的成效。當然也有效果不那麼好的,中藥是一個外源性的輔助,更需要家庭環境與心理引導的綜合配合。

您若喜歡,點個“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