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長城旗下全新“A+級SUV”梟龍MAX正式官宣上市,新車共推出有6款配置車型,售價區間為13.98萬-17.98萬元。

出行局也大致梳理了一下新車的一些重要信息,具體如下:
-
-
長寬高:4758*1895*1725mm,軸距:2800mm。
-
-
ITVC技術讓前後軸動力輸出可從100:0到0:100自由變換。
-
免費提供家充樁,快充功率33kW,慢充功率6.6kW,3.3kW對外放電。

平心而論,新車這個定價並不貴,因為車系中搭載有Hi4四驅技術的車型起售價,跟競品宋PLUS DM-i兩驅版車型的價格幾乎持平。那麼,長城是如何用兩驅的成本,來實現四驅?今天,咱們就從長城這套全新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身上找找答案吧。
眾所周知,目前主流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均是串並聯結構,像比亞迪的“DM-i超級混動”就是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所以,長城這套Hi4技術也是隨了大流使用了類似的結構,但不同於比亞迪DM-i的是,長城在細節層面做了一些調整。具體來看:

比亞迪在DM-i兩驅版車型上,是用了雙電機佈局,一個是P1發電機,一個是P3驅動電機。當發動機不工作的時候,P3電機直接驅動車輛,而這也就是所謂的純電模式。
當發動機工作的時候,P1電機發電給電池充電,帶動P3電機驅動車輛,形成串聯輸入動力。當然,這套發動機還可以直接一檔直驅,或者與P3電機一起形成並聯輸入動力。

而比亞迪的DM-i四驅版車型,則是在兩驅版車型的結構基礎上,額外再加一個P4電機,
就放在後軸上。至於DM-p四驅版車型,其結構原理跟DM-i四驅版車型一樣,也是P1、P3、P4三個電機,只不過功率更大,整體性能更強。
就如同宋PLUS DM-i四驅版和唐DM-p,前者電機總功率265kW,後者電機總功率360kW。

而長城汽車的智能四驅電混技術Hi4,雖然在結構上與比亞迪的DM-i類似,但它在前軸上只用了一臺電機。
這臺電機既能發電,也能驅動車輛,就相當於比亞迪P1電機+P3電機的“結合體”。而原來的P3電機,就被長城直接挪到了後軸P4電機位置,形成了前後雙電機串並聯結構。也就是說,整套Hi4系統,其實就兩個電機,而比亞迪的DM-i四驅或者DM-p四驅系統,最少都需要三個電機。
少了一個p4電機,Hi4系統的成本就低了,四驅車型的價格自然也就更便宜了。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小覷了這套系統。因為,相比比亞迪“DM-i超級混動”的四種工作模式,長城Hi4有九種工作模式,分別是純電兩驅、純電四驅、串聯模式和1擋直驅、2擋直驅、並聯兩驅、並聯四驅,以及兩驅動能、回收四驅動能回收。

另外,在大家關心的油耗方面,長城Hi4技術也給出了較為搶眼的表現。還是以梟龍MAX車型為例,公示數據顯示,其WLTC綜合油耗為1.78L/100km,WLTC饋電油耗低至5.5L/100km。
性能方面,長城Hi4系統使用的後橋電機,採用了高效扁線+低拖曳減速器設計,綜合功率205kW,綜合扭矩可達585N·m。得益於此,梟龍MAX的0-100km/h時間也做到了6.8秒。至於續航,梟龍MAX搭載有19.94kWh的電池包,純電續航可達100公里以上。

可以發現,無論是續航還是能耗,長城的Hi4跟比亞迪的DM-i差距並不大,就實用性層面來說都可以選擇。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饋電狀態下,長城Hi4的前電機只能發電,不能驅動車輛。而這個時候,四驅車型的前輪就是靠發動機兩檔直驅,後輪靠電機驅動。相比之下,像比亞迪唐DM-i,就可以用P1電機發電,P3、P4電機繼續驅動車輛,實現純電四驅。

不過,話說又回來了,有多少人開插混車型會把電池的電耗幹呢?更何況,Hi4四驅車型的價格跟DM-i兩驅車型價格持平。而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有四驅絕對不會選兩驅,因為不單單是行駛質感,四驅版車型的脫困能力也更強。所以,我們認為長城這套Hi4技術應該會受到很多用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