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原創 國學經典講解 幾千集節目 點贊關注即支持
親戚故舊,老少異糧
親戚朋友會面要儘量盛情款待,老人和孩子的食物應注意有所不同。請客人吃頓飯是待客之道,也是人之常情。但是要注意老少區別開。老人牙口不好,消化功能弱,要吃軟的、暖的;小孩子身體正值發育,牙齒好,胃火大,愛吃涼的、硬的、粘的。
請老年人吃飯一定要注意,例如,“燙甜粘”是老人飲食上的大忌。有一個孝子在街上給母親買了炸元宵,跑回家讓老太太趁熱吃。兒子一片孝心,老太太只好吃了,吃下去心臟病就發作了,送到醫院就死了。炸元宵是“燙甜粘”三條俱全,老太太等於吃毒藥,所以請老人吃東西千萬要注意。古人說:“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宿”。萬一有個三長兩短,無法向人家的兒女交待。
妾御績紡,侍巾帷房。
古人有妻有妾,但妻妾有別,妻子只有一個,妾可以有幾個。按照《禮記·內則篇》所下的定義:“聘則為妻,奔則為妾”。明媒正娶的為妻,不依禮法、私自結合,私奔而來的叫妾。
“御”是治理、管理的意思,古代上對下的治理叫作御。“績”是緝麻,是把麻纖維披開來搓成線,“紡”是將絲纖維製成紗或線。上古時代還不懂種棉花,上古的布不是棉織品,而是麻織品或葛織品,絲織品則稱為帛。窮人穿不起帛只能穿布衣,最粗劣的衣服是褐,是用粗毛編織的。老子說“披褐懷玉”,就是說“人不可以貌相”。妻子要總管家務,妾就要負責緝麻紡線、織布做鞋一類的女工、女紅。
“帷房”是自己的寢房、內室,古代的房中都有帷幕,床上有幔帳,既可以隔音,又可以保護隱私。布幔在兩旁的叫帷,在上的叫幕。
紈扇圓潔,銀燭煒煌。
白色的生絲織成的帛叫做“絹”,齊地(齊國)出產的絹最有名,叫作“紈”。古語裡有“紈絝子弟”的話,就是泛指衣著華美的富家子弟。“紈扇”是女孩子用的白而園的絹扇,可以在紈扇上面題字、做畫。《訓蒙駢句》裡面就有“含愁班女題紈扇,行樂王維赴鹿柴”的句子。《西遊記》中也有“兩路綠楊藏乳燕,行人避暑扇搖紈”的詩句。
絹、綢、緞,統稱為帛,我們認為是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三種絲織品。一九七三年,中國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了大量的帛書,內有老子《道德經》、《易經》等,非常寶貴,是距今見到的最古老的《道德經》帛書本,相信漢以後的古人都沒有見過。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了戰國中期的竹簡八百零四枚,內有《老子》、《孫子兵法》等古書,又解答了連司馬遷都困惑的問題。
晝眠夕寐,藍筍象床。
“晝眠夕寐”是白天午休,晚上睡覺。眠就是寐,二者都是熟睡、睡著了的意思。“眠”目字旁,偏於閉目安然的樣子,“寐”上面的宀代表房子,下面是床,表示安臥熟睡。所以“眠”是很隨便的閉目小憩一下,“寐”就是正規地躺在床上大睡。
“藍筍象床”說的是臥具,有青篾編成的竹蓆和象牙裝飾的床榻。“藍”是古代用於染青之草,從中可以提取出青顏色,荀子在《勸學篇》說過“青取之於蘭而青於蘭”的話。“筍”是嫩竹子,用嫩竹篾編的席子既柔軟又涼爽,再用藍草染成青色,很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