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東海郡淮陰縣南昌亭人,是韓氏宗親,與戰國時韓國最後一個王韓王安的血緣關係幾百年了。韓信靠釣魚賣錢餬口,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韓信家雖貧,尚有一寶劍,出入佩在身上,有一股恃才傲物的風範。
韓信釣魚時,有一老婦人在河邊漂洗線絮,人稱漂母,常給韓信送飯吃。韓信常在南昌亭長家蹭飯,亭長妻子甚是厭煩,一次起早將飯煮好吃了,到早飯時間韓信趕來,卻不剩一粒米,韓信便與亭長絕交。
市井上一班輕薄少年,見韓信如此貧困,卻傲世輕物,便時常戲弄以為兒戲,韓信都不以為意。
一次在街上,韓信忽遇一個惡少年,攔住他譏笑道:“汝生得身體雖然長大,喜歡帶著刀劍,其實不過膽小心怯而已。”
說罷,惡少年當著眾人面前,狂言道:“汝若有膽量,可拔劍將我刺殺;如不敢,當由我胯下爬過。” 說罷,便張開兩足,立在街心,面現鄙夷之色。
韓信舉目端看其人,猶豫了一會,便俯伏地上,由他胯下爬過。市集眾人見此情形,人人都笑韓信,說他膽小非好漢。
項梁從會稽郡北上,路過淮陰,韓信仗劍從之。韓信面圓口方、身材頎長挺拔,劍術更是超群,又是士出身,很快成為項梁親兵之一。
項梁、項羽分兵時,韓信跟隨項羽,擔任執戟郎中,是親兵隊長之一,職位不高,但有一飛沖天的機會。
韓信喜歡獻策,我們來看看他四次給項羽獻策,為何都遭到拒絕。
【一、伏擊秦軍趙賁部】
公元前208年七月,項梁做出分兵的戰略,自己率軍圍困濮陽,令項羽、劉邦南下,攻擊濟水一線,確保項梁軍南側沒有敵人。
項羽和劉邦總兵力約四萬二千餘人,項羽軍團兵力約兩萬五千,項梁把八千江東精銳騎兵全部給了項羽,項羽兵力約一萬五千,都是精銳。
此時三川太守李由水陸並進來到鴻溝,恰好項羽劉邦剛拿下臨濟,截獲李由派向章邯的斥候,得知李由艦隊正進入鴻溝。
於是項羽劉邦南渡濟水,銜枚疾走,來到睢水上的雍丘(今河南杞縣)。此時李由艦隊轉入睢水,向雍丘開來。此戰項羽劉邦斬殺三川太守李由,繳獲大把物資。
後九月,定陶之戰,項羽的叔父項梁陣亡。項羽聞叔父為秦兵所殺,自然嚎天動地,咬牙切齒。劉邦聽聞,也潸然淚下,甚為傷感。此消息傳到大軍中,聞說項梁敗亡,人人莫名驚恐,如喪考妣。項羽、劉邦、呂臣見軍心動搖,恐章邯大軍來攻,便引兵東還。
此時執戟郎中韓信毛遂自薦,希望項羽留下大把軍備物資做誘餌,滎陽的秦軍趙賁部必然派軍隊來取,韓信則率一萬軍隊伏擊,必能取得一場大勝。
然而項羽急於趕回爭奪項氏和楚國的兵權,正是用兵之際,何況國難家危,哪有心情聽韓信獻策,自然是一口拒絕。在項羽看來,多殺幾千秦兵,於事無補,此時最要緊是穩固楚國和項氏內部。韓信考慮的是局部戰爭,項羽的視野則是楚國乃至天下。
【二、越過太行山進入河東郡和關中】
公元前208年十二月,鉅鹿之戰,項羽擒王離,與章邯對峙。
章邯兵力不足,遂引兵退後以避之。項羽率眾追上,秦軍且戰且退,一直撤到漳水南岸,仍然抵敵不住,幾天後再撤到洹[huán]水南岸,重新形成對峙局面。
章邯接受王離的敗兵後,總兵力有二十四萬,幾乎都是秦人,其中正規軍十六萬,民夫八萬。章邯在洹水一線,正規軍約有十萬,民夫有三萬。諸侯軍在漳水北岸有二十五萬六千餘人馬,其中項羽有十八萬餘人,趙國的張耳有三萬餘人,齊國的田都有兩萬,田安有六千,燕國的臧荼有兩萬。
雙方從一月對峙到三月,為了鞏固後方,確保糧草充足,項羽令張耳率本部人馬,陸續進佔邯鄲等原趙國城邑。
項羽一時難以突破章邯的防線,執戟郎中韓信第二次毛遂自薦,願率軍三萬越過太行山,從河東郡進入關中,那時秦朝廷必然令章邯撤兵,屆時就只需追著章邯打。項羽沒有同意,此刻項氏的戰略不是迅速滅秦,而是在戰爭中不斷壯大,為戰後的分封做準備。
何況關中並沒有亂,秦人在關中至少還有十萬兵力,項羽不可能拿自己的項家軍去冒險。
隨著項它在東郡攻城略地,劉邦在碭郡也在給秦軍制造麻煩,魏王豹在東郡不斷壯大,韓王成在潁川郡遊擊,項羽反而不急於入關中,局勢的發展有利於諸侯軍,更有利於項家軍。
【三、南下太行山襲擊章邯背後】
項羽和章邯對峙三四個月後,韓信第三次毛遂自薦,願率軍三萬,從太行山南下河內郡,繞到章邯後面夾擊。
執戟郎中韓信第三次毛遂自薦,願率軍兩萬,從太行山方向南下,繞到章邯的後方河內郡。如此一來,章邯進退維谷,要麼投降要麼敗亡。
韓信是從純軍事的角度考慮,項羽的想法就要複雜得多。趙王歇遷都信都後,招兵買馬,在“趙王”這塊金字招牌的號召下,附近城邑紛紛投誠,其兵力由一萬多迅速擴張到四萬以上。項羽令張耳去招降邯鄲等趙國舊地,就是要遏制趙王歇的發展,然而張耳的兵力也迅速從三萬餘擴張到六萬餘。
如果韓信率軍南下,那無論是洹水一線的項羽軍,還是南部的韓信軍,都將面臨硬仗,諸侯軍錦上添花可以,沒人會去打頭陣的。
項羽認為韓信的提議不錯,但不能派項家軍南下,為了削弱張耳,便要求張耳派軍翻越太行山南下。結果張耳派司馬卬、申陽統率一萬兵,越過太行山南下。後來司馬卬、申陽拿下河內郡和三川郡部分城邑,從背後包抄了章邯,完成了韓信的計謀。
【四、搶在劉邦面前滅秦】
公元前207年七月,項羽、章邯設盟於洹水之南、殷商故墟之上,章邯投降項羽。
章邯投降後,被項羽囚禁在楚軍大營,由將軍長史司馬欣和護軍都尉董翳統率秦軍。秦軍所有將士都放下兵器,所有軍械和糧草都交給諸侯軍。
章邯的秦軍總兵力約二十萬餘人,幾乎都是秦人,其中正規軍十四萬餘,民夫六萬餘。項羽軍團有三十四萬七千餘人馬,其中項羽有十九萬餘人,趙國的張耳有六萬餘人,司馬卬有兩萬餘人,申陽有萬餘人,齊國的田都近三萬,田安有七千,燕國的臧荼近三萬。
如果俘虜人數接近己方,怎麼辦呢,當年白起是直接坑殺。項羽對章邯和司馬欣有承諾,一開始並不想殺俘。
此時劉邦從南陽郡攻擊武關,執戟郎中韓信第四次毛遂自薦,願率軍五萬從河內郡進入河東郡,然後渡過黃河,搶在劉邦面前滅秦。然而項羽並沒有富餘的兵力,章邯有二十萬降卒,三川郡的內史保和趙賁也都還沒投降,最主要劉邦還沒有攻克武關的跡象,毫無入關的徵兆。項羽再度拒絕,滅秦大勢已成,項羽不急於入關中,而在為戰後的分封做準備。
【四次獻策,為何四次拒絕?】
韓信四次毛遂自薦,項羽拒絕四次。在項羽看來,韓信每次獻策都要開分基地,分兵開闢一個新戰場。當初武臣離開陳勝就稱趙王,韓廣離開武臣就稱燕王,這些事猶在眼前。
在韓信看來,項羽幾乎從不任用非項氏將領或親信為統帥,即使英布、蒲將軍也不過是充當先鋒。而項纏、項它、項聲、項冠這些人幾斤幾兩,項羽心裡當然有數,但仍委以重任,韓信看不到自己的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