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應用最廣的一張方,一半以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到

小柴胡湯

【方藥】

柴胡半斤(12克) 黃芩三兩(9克) 人參三兩(6克) 半夏洗半升(9克) 甘草炙 生薑切各三兩(各9克) 大棗擘十二枚(4枚)

【煎服】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二次溫服)。

【原文】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96)

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臟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以法治之。(97)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欲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谷者噦。(98)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99)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100)

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湯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101)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4)

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裡也。脈沉,亦在裡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裡,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229)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然汗出而解。(230)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幹,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231)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266)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378)

傷寒差以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393)

【解說】

     小柴胡湯為治少陽病之主方。少陽包括足少陽膽和手少陽三焦,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鬱,其氣喜疏洩而惡凝滯,為表裡陰陽順接之樞紐,掌內外出入之途,司行下升降之機。凡邪氣侵犯少陽,使少陽經、腑同病,可致肝膽疏洩不利,氣機鬱勃不舒,氣血津液不行,內外上下不通,諸病生焉。其病證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少陽病: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耳聾目赤,舌苔白滑,脈弦;②少陽病兼太陽表證、陽明裡證及脾家氣血不和;③婦人熱入血室證:經水適來,寒熱如瘧,或譫語,苔白,脈弦;④陽微結證: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不欲食,大便硬。

     治療少陽病有三禁:禁汗、禁吐、禁下。故必用小柴胡湯和解之劑。方中藥物可分三組:一為柴胡、黃芩清解少陽經腑之邪熱,又能疏利肝膽氣機,為和解少陽、表裡之主藥;二為半夏、生薑和胃降逆止嘔,並通過其辛散作用,兼助柴胡透達經中之邪;三是人參、甘草、大棗益氣調中,既能鼓舞胃氣以助少陽樞轉之力,又能預補脾胃以杜少陽之邪內傳之路。諸藥共伍,少陽經、腑同治,又旁顧脾胃,使氣鬱得達,火鬱得發,鬱開氣活,則樞機自利。

     使用小柴胡湯還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本方主要作用在於柴胡,必須重用。《時方妙用》說:“方中柴胡一味,少用四錢,多用八錢。”其劑量以大於人參、甘草一倍以上為宜;②抓住柴胡湯證的主證、主脈,“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③本方證或然證較多,當在辨明主證、主脈的基礎上,隨證靈活加減。

運用

一、邪入少陽

      齊秉慧醫案:張女,寒熱間作,口苦咽乾,兩側頭痛,默不欲食,眼中時有紅影動。其家以為雷號,來寓備述,予曰:非也。少陽熱溢於肝經,目為肝竅,熱乘肝膽,兩目昏紅。予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加當歸、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瀉肝熱而廓清目中,不數劑而愈。

    [《經方應用》1981:296(引自《齊氏醫案》)]

      按語:本案脈證所現,顯系邪入少陽之證,故以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因挾肝膽鬱熱,故加當歸、香附、羚羊角以理肝鬱、清肝熱。

二、少陽病脅痛

      許叔微醫案:董齊賢病傷寒數日,兩脅挾臍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予視之曰:非也。少陽膽經,循脅入耳,邪在此經,故病心煩,喜嘔,渴,往來寒熱,默不能食,胸脅滿悶,少陽證也。始太陽傳入此經,故有是證。仲景雲: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脅下滿,乾嘔者,小柴胡湯主之。三投熱痛止,續得汗解。

     [《傷寒九十論·證六十四》]

      按語:少陽病兼太陽證,當和解少陽為法,續得汗解。


​三、少陽病氣上衝

      劉渡舟醫案:張某某,女,59歲。患風溼性心臟病。初冬感冒,發熱惡寒,頭痛無汗,胸脅發滿,兼見心悸,時覺有氣上衝於喉,更覺煩悸不安,倍感痛苦。脈來時止而有結象。此為少陽氣機鬱勃不舒,復感風寒,由於心陽坐鎮無權,故見脈結而挾衝氣上逆。此證原有風心病而又多鬱,外感內傷相雜,治法:解少陽之邪,兼下上衝之氣。處方:

      柴胡12克,黃芩6克,桂枝10克,半夏9克,生薑9克,大棗5枚,炙甘草6克。

      3劑後諸症皆安。

    [《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1996:90~91]

      按語:本案治療用小柴胡湯加桂枝法。加桂枝一藥,起到治療三種證候的作用:一、桂枝解表,二、桂枝通陽下氣,三、桂枝又治風心病。柴胡湯方後注云:“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覆微汗愈。”不渴,為邪未入裡;外有微熱,是兼有表邪。故以小柴胡湯去人參之壅補,加桂枝以解外。可見本方是用於少陽病兼表邪不解之證。本案患者素有心臟病又兼感冒,出現發熱、惡寒、頭痛、胸脅發滿、心悸等少陽氣機不利而兼表證不解。此外,患者還突出表現為“氣上衝”而致煩悸不安。桂枝於解表之中又善於溫通心陽,平衝降逆下氣。劉老常將小柴胡去人參加桂枝湯用於治療少陽病又兼有心悸、氣上衝等症,療效確切。

四、黃疸

     祝諶予醫案:李某,男,40歲。患病月餘。胃納不適,口苦咽乾,輕度黃疸,小便黃,大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脈沉弦。血膽紅素3.6毫克%,肝功能正常,膽囊造影、十二指腸引流均未發現異常。證屬:肝膽溼熱。

       用小柴胡湯加茵陳、金錢草。

      服上方12劑,小便即不甚黃,胃納增加,口苦咽乾均減。原方服至18劑,諸症消失。血膽紅素2.4毫克%。原方又服18劑,血膽紅素降至1.2毫克%,食、睡、二便如常,無任何不適。囑病人再服原方15劑。

     [《中級醫刊》1979,(10):46]

        按語:黃疸之病機關鍵在於肝膽疏洩失常,氣機不利,小柴胡湯以利肝膽樞機為能事,故凡肝膽氣機不疏之證,皆宜使用。加茵陳、金錢草者,在於加強清利溼熱之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