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九香蟲可理氣止痛,溫中助陽,傳統主治寒鬱中焦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脘悶腹脹,脅肋作痛,胃脘疼痛;腎陽不足所致的腎虛腰痛,陽瘻等。近年來,隨著中藥現代化研究和動物藥研究的不斷深入,九香蟲的臨床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拓寬,如與桑寄生等配伍治子宮癌,與敗醬草、蘆薈等配伍治胃癌,等等。
//////////
《本草新編》:“入腎經命門,專興陽益精。”《本草綱目》:“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
九香蟲氣味芳香走竄,溫通利膈而有行氣止痛之功。用治氣鬱不舒,胸脘脹悶或肝氣犯胃,肝胃不和,胃脘作痛之證,常配伍柴胡、鬱金、延胡索、香附等;治中焦寒凝氣滯胃痛者,常配伍木香、延胡索、厚朴。九香蟲辛香走竄,香可醒脾,辛可行氣;厚朴味苦辛,性平,苦燥辛散,溫中祛寒,行氣燥溼。二藥合用,辛香醒脾,溫燥化溼,行氣止痛,治療脾為溼困,致脘腹脹痛者。
九香蟲鹹溫入腎經,溫補能助陽,有壯陽起痿之功。用治腎陽不足,命門大衰,腰膝痠軟,陽痿,尿頻等,常配伍枸杞子、杜仲、肉蓯蓉、菟絲子、巴戟天等藥。九香蟲味鹹,性溫,溫補腎陽,閉藏精氣;山茱萸味酸,微溫,既補肝血,生腎精,又可固澀。二藥合用,肝腎同補,治療陽痿早洩,功效甚佳。九香蟲入脾經,還可溫通利膈,有溫運脾陽之功,用於脾陽虧虛所致的脘腹悶痛,常配伍白朮、木香。
【來源】為蝽科昆蟲九香蟲的乾燥體。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適宜容器內,用酒少許將其悶死,取出陰乾;或置沸水中燙死,取出,乾燥。
【異名】黑兜蟲、屁板蟲、瓜黑蝽。
【性味】味鹹,性溫。
【歸經】歸肝、脾、腎經。
【功能與主治】理氣止痛,溫中助陽。用於胃寒脹痛、肝胃氣痛、腎虛陽痿、腰膝痠痛。
【注意事項】陰虛陽亢者禁服。有過敏反應者忌服。
【用法用量】3~9g。
九香蟲以蟲體乾燥、完整均勻、色澤棕褐光亮、油性大、無蟲蛀者為佳。
單味藥方
治泌尿系統結石症
【做法】
九香蟲去頭焙乾研粉,每次 3~6g,每日 2 次,空腹食用。
【解析】
可促進排石。對腎虛所致的精液異常、尿頻也有輔助治療功效。
登場書籍
本書以《中國藥典》為依據,將各中藥飲片拍成彩色照片,展示中藥飲片外觀性狀、炮製程度、色澤變化和鑑別特點,為炮製的質量控制在文字描述和實物之間搭起橋樑,為中藥飲片傳統鑑別和外觀質量控制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並附以中藥飲片來源、炮製方法、性狀描述、功能主治等文字說明。圖文並茂,清晰直觀,信息豐富,堪稱中藥飲片移動的“博物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藥飲片圖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吳憲 蘭青山 任玉珍 ◎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