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富太太月薪14萬招“丫鬟”,服務內容給我看吐了…

上海富太太月薪14萬招“丫鬟”,服務內容給我看吐了…

01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
近日,“上海太太月薪14萬招保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比工資更勁爆的,是工作內容。網傳圖片裡,中間人Lisa寫道:
“伺候太太需要跪式服務。”
“太太一伸腳就知道給穿鞋子,一抖肩就給脫衣服。”
“身高1米65以上,體重110斤以下,會唱歌跳舞。”
她還很貼心地提示:自尊心強的不要。
為什麼呢?
對方說得很清楚,這就相當於古代的貼身丫鬟。
太有個性或強調平等尊重的,肯定幹不了這活兒。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是令人咋舌的高薪,還是對保姆的要求,都令人大開眼界。
以至於很多人都在疑惑:假的吧?
然而,記者聯繫了網傳圖片中的家政公司,得到了對方的回應:招聘信息是真的。
中間人Lisa告訴記者,保姆已經找到了,而且找了兩個,分別上白班和夜班。
早7點到晚7點,是早班保姆的工作時間。
日常的洗衣服、打掃衛生就不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還需要為僱主穿鞋穿襪;在僱主回家前,提前10分鐘在門口迎接,並且為其脫鞋等等(跪式服務)。
晚上7點到第二天早上7點,夜班保姆來接班。
除開普通的家政服務,她還要為僱主洗腳按摩;為僱主放洗澡水,清潔浴室;夜間準備水果或端茶倒水等等(跪式服務)。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保姆不能上桌吃飯。
這些要求,讓保姆和僱主的地位差別,涇渭分明。
儘管規矩比較嚴苛,但中間人說:招到的那兩個阿姨,還是很努力去做,想留下來。
畢竟,這可是一個月賺14萬,一年就能年薪百萬,比很多公司高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都高多了。
新聞曝出來後,評論區幾乎沸騰了。
有人說:鞋子需要我舔乾淨嗎,太太?
有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黃金這不就來了?
還有的“千里馬”在線求伯樂。
總而言之,對於這份工作,絕大部分網友的心理動態是:道德在哪裡,底線在哪裡?地址又在哪裡?
有人質疑“尊嚴,真的一文不值了嗎”?
一名網友的回答獲得了高票點贊:
值啊!不是給了14萬嗎?打工給3000的給了你多大的尊嚴?
人人都唾罵資本主義,可當資本來腐蝕時,又遺憾誘惑的不是自己。
許多人開始誇這個女太太,說她身份高貴,說她捨得出錢。
還有更多的人說:別說跪地了,每天打兩耳光都行,老闆怎麼開心怎麼來。
可是,看完這些幾乎一邊倒地贊同的評論,我卻感覺有點點不舒服。
有人願意衝著14萬去幹這個工作,我不反對,可是就有錢不斷美化對方的行為,卻讓我有點點反感。
為什麼一定要跪式服務?難道站著就服務就不行?
為什麼一定要別人跪著穿鞋穿襪?難道蹲著就不行?
今天有14萬,就可以要別人跪著,明天有20萬,是不是可以要別人每天挨嘴巴?
你高高在上坐著,我如奴婢一樣跪在你面前服務,尊與卑,高與低,一目瞭然。
給錢,就可以隨意踐踏一個人的尊嚴。
這和100年前的大清朝,有什麼區別?
我反感的不是這個新聞本身,而是很多人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富人用錢買尊嚴的行為,並且美化它。
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有錢就可以將一切不合理的東西美化。
這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

02

社會風氣真的變了。
慕強慕富的思想,在人群中傳播得越來越廣。
之前,向太直播帶貨,試吃環節,她要麼直接拒絕,要麼對便宜的食物不加掩飾地嫌棄。
事件發酵後,向太掉粉嚴重。
儘管如此,她首場直播的銷售額,依然突破了3億元。
第二次直播“痛改前非”試吃後,她收穫了大批誇讚。
“真性情,能屈能伸,有上進心。”
難道試吃不是一個主播最起碼應該有的嗎?
錢,給富人加上了一層濾鏡。
傲慢被美化成真性情,不敬業被說成了有個性,只要富人稍稍表現出一點點“親民、接地氣”,馬上就能收穫大批讚美。
一個人只要有錢,很多行為好像都可以變得合理。
比如今年年初,王思聰在上海街頭打人事件。
陳某在路邊等車,卻被王思聰誤以為偷拍他。
爭執之後,王思聰和朋友首先揮拳打人,將陳某打翻在地之後,王思聰另外兩個朋友也對陳某進行了毆打。
陳某被打到鼻骨骨折,面部多處擦傷及挫傷,被認定為輕微傷。
隨後,網傳王思聰打人賠償209萬。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對另一個普通人毫無緣由地攻擊,必定會招致口誅筆伐。
但在王思聰打人事件裡,卻出現了這樣的評論。
“真好,年紀輕輕遇到貴人。”
“辛苦打工一天賺不到200塊,思聰打人賠償209萬,我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裡,也不知道思聰在哪裡。”
“為什麼捱打的不是我?”
底下竟然是一堆排著隊求打的人。
不排除有人只是玩梗,可在209萬的誘惑下,真正那麼想的人,不會是少數。
在“打人”、“209萬”這樣的關鍵詞下,“毆打”和“輕微傷”,這麼嚴肅的法律字眼,卻被自動忽略了。
打人者囂張的態度以及大眾呈現出來的風氣,其實很可怕。
那是一種有錢就能把一切合理化的思想。
打你又怎麼樣?反正有錢賠。
錢,成了最好的壯膽工具,也成了有錢人的遮醜布。
當大眾逐漸接受這種思想,那就意味著,有錢,就可以隨意踐踏普通人。
只要能用錢擺平,作奸犯科也能金蟬脫殼。
只要有錢有權,就能隨意踐踏普通人的尊嚴。
而那些沒錢沒勢的人,就只能被迫隱在暗處,沒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03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視頻,內容是“25歲,月薪應該拿多少”。
一個出身優渥的小男孩,面對採訪時,說:25歲的月薪,200萬沒問題,跟我爸一樣做董事長就行了。
當聽記者說月薪5000時,男孩彷彿從沒聽過這麼低的工資,說了句“我不想在你們面前炫富”。
當看到評論底下一片叫著“少爺好有教養”時,我沉默了。
在我國,月薪低於5000的人,佔總人口94.8%。
然而,極少數掌握社會財富和資源的人,卻獲得了社會最多的話語權。
富人甚至什麼都沒做,就能贏得讚譽。
如“萬柳書院少爺”,在大眾對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憑藉他有錢,推測出他品行美好,善良有內涵。
張雨綺說,少於1克拉的碎鑽不值錢,一堆人說“姐姐就是千頌伊本人,又美又颯”。
而一個從沒吃過自熱米飯的農民工,花18塊錢買了一盒,就被嘲諷做作、賣慘。
對富人的濾鏡開得越大,對窮人的要求就越嚴苛。
當錢流向了不缺錢的人,當關愛流向了不缺關愛的人,普通人和窮人自然就成為了失語的“隱形人”。
這個現象,甚至在我們的影視劇裡面,都隨處可見。
現在的偶像劇男主或者女主,要麼就是富(創)二代的少爺千金,要麼就是霸道總裁,反正都是有錢有勢,一片偉光正的形象。

而窮人都成了反面人物,他們窮酸、善妒、斤斤計較、不擇手段、面目猙獰……
毛尖曾批評說:上個世紀,電影千辛萬苦把清白的良心還給了底層。一百年不到,我們的影視劇又把心機和窮人,天真和富人進行了鏈接。
這樣的矮化和奴化沒錢的普通人,令人十分反感。
好像有錢,就天然讓富人擁有了美好的品質,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合理的。
而貧窮的人,就與腹黑、惡毒脫不了干係。
不否認,資源的分配是有差距的。
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生,有些人只含了一口痰。
可沒必要因此過度美化有錢人,也不要輕易否定普通人。
有錢也好,沒錢也好,我們生來握著不同的劇本,只要盡力演好自己的就夠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