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01
近日,“上海太太月薪14萬招保姆”,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比工資更勁爆的,是工作內容。網傳圖片裡,中間人Lisa寫道:
“身高1米65以上,體重110斤以下,會唱歌跳舞。”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是令人咋舌的高薪,還是對保姆的要求,都令人大開眼界。
然而,記者聯繫了網傳圖片中的家政公司,得到了對方的回應:招聘信息是真的。
中間人Lisa告訴記者,保姆已經找到了,而且找了兩個,分別上白班和夜班。
值得一提的是,還需要為僱主穿鞋穿襪;在僱主回家前,提前10分鐘在門口迎接,並且為其脫鞋等等(跪式服務)。
除開普通的家政服務,她還要為僱主洗腳按摩;為僱主放洗澡水,清潔浴室;夜間準備水果或端茶倒水等等(跪式服務)。
儘管規矩比較嚴苛,但中間人說:招到的那兩個阿姨,還是很努力去做,想留下來。
畢竟,這可是一個月賺14萬,一年就能年薪百萬,比很多公司高管、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工資都高多了。
總而言之,對於這份工作,絕大部分網友的心理動態是:道德在哪裡,底線在哪裡?地址又在哪裡?
值啊!不是給了14萬嗎?打工給3000的給了你多大的尊嚴?
人人都唾罵資本主義,可當資本來腐蝕時,又遺憾誘惑的不是自己。
許多人開始誇這個女太太,說她身份高貴,說她捨得出錢。
還有更多的人說:別說跪地了,每天打兩耳光都行,老闆怎麼開心怎麼來。
可是,看完這些幾乎一邊倒地贊同的評論,我卻感覺有點點不舒服。
有人願意衝著14萬去幹這個工作,我不反對,可是就有錢不斷美化對方的行為,卻讓我有點點反感。
今天有14萬,就可以要別人跪著,明天有20萬,是不是可以要別人每天挨嘴巴?
你高高在上坐著,我如奴婢一樣跪在你面前服務,尊與卑,高與低,一目瞭然。
我反感的不是這個新聞本身,而是很多人理所當然地接受了富人用錢買尊嚴的行為,並且美化它。
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有錢就可以將一切不合理的東西美化。
02
之前,向太直播帶貨,試吃環節,她要麼直接拒絕,要麼對便宜的食物不加掩飾地嫌棄。
傲慢被美化成真性情,不敬業被說成了有個性,只要富人稍稍表現出一點點“親民、接地氣”,馬上就能收穫大批讚美。
爭執之後,王思聰和朋友首先揮拳打人,將陳某打翻在地之後,王思聰另外兩個朋友也對陳某進行了毆打。
陳某被打到鼻骨骨折,面部多處擦傷及挫傷,被認定為輕微傷。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對另一個普通人毫無緣由地攻擊,必定會招致口誅筆伐。
“辛苦打工一天賺不到200塊,思聰打人賠償209萬,我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裡,也不知道思聰在哪裡。”
不排除有人只是玩梗,可在209萬的誘惑下,真正那麼想的人,不會是少數。
在“打人”、“209萬”這樣的關鍵詞下,“毆打”和“輕微傷”,這麼嚴肅的法律字眼,卻被自動忽略了。
打人者囂張的態度以及大眾呈現出來的風氣,其實很可怕。
當大眾逐漸接受這種思想,那就意味著,有錢,就可以隨意踐踏普通人。
而那些沒錢沒勢的人,就只能被迫隱在暗處,沒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03
前段時間,看過一則視頻,內容是“25歲,月薪應該拿多少”。
一個出身優渥的小男孩,面對採訪時,說:25歲的月薪,200萬沒問題,跟我爸一樣做董事長就行了。
當聽記者說月薪5000時,男孩彷彿從沒聽過這麼低的工資,說了句“我不想在你們面前炫富”。
當看到評論底下一片叫著“少爺好有教養”時,我沉默了。
在我國,月薪低於5000的人,佔總人口94.8%。
然而,極少數掌握社會財富和資源的人,卻獲得了社會最多的話語權。
如“萬柳書院少爺”,在大眾對他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憑藉他有錢,推測出他品行美好,善良有內涵。
張雨綺說,少於1克拉的碎鑽不值錢,一堆人說“姐姐就是千頌伊本人,又美又颯”。
而一個從沒吃過自熱米飯的農民工,花18塊錢買了一盒,就被嘲諷做作、賣慘。
當錢流向了不缺錢的人,當關愛流向了不缺關愛的人,普通人和窮人自然就成為了失語的“隱形人”。
現在的偶像劇男主或者女主,要麼就是富(創)二代的少爺千金,要麼就是霸道總裁,反正都是有錢有勢,一片偉光正的形象。
而窮人都成了反面人物,他們窮酸、善妒、斤斤計較、不擇手段、面目猙獰……
毛尖曾批評說:上個世紀,電影千辛萬苦把清白的良心還給了底層。一百年不到,我們的影視劇又把心機和窮人,天真和富人進行了鏈接。
好像有錢,就天然讓富人擁有了美好的品質,他們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合理的。
可沒必要因此過度美化有錢人,也不要輕易否定普通人。
有錢也好,沒錢也好,我們生來握著不同的劇本,只要盡力演好自己的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