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腎的具體方法有哪些?

導讀

中醫學十分重視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意思是人的生活規律應該與自然界天地日月的變化相同步。所以養腎要與天地相呼應,起承轉合,並順應其陰陽的消長變化。而春季養腎,重在陽氣生髮。

春季養腎

春天寒冷消退,萬物復甦,生機勃勃,陽氣發動,體內陽氣也自然而然地向上向外舒發。因此,我們在春天可以感受到自身氣血的翻騰、手腳心發熱等,冬天那些厚的衣服再也穿不住了。中醫學認為人體陽氣根源於腎精。此時人體陽氣不斷地向外生髮,我們更要注意保護。所以,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使之不斷充沛、逐漸旺盛起來。這也是所謂“春夏養陽”的意思。


在調攝作息上,要適應春天升發陽氣的特點。動為陽,靜為陰,春天重在陽氣的生髮,不能總睡覺來阻礙身體氣機的生髮,所以要順應自然,可以晚一些睡覺,早一點起床,適當地少睡。“被髮緩形”意思是披散著頭髮,解開衣帶,最好是穿著寬鬆的衣服,使身體舒緩,在庭院中漫步,這樣做就是為了達到下一個目的“以使志生”,中醫學講“腎藏志”。所以春天要好好保養腎精,在情志上要精神愉快,保持開闊的胸襟

春季養腎,上薄下厚著春衣

中國的春天,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否則容易受寒。常言道“春捂秋凍”,所以對於冷暖變化大的春天而言,捂著點比較好。到了春天的時候,身體的陽氣要升發,氣血就要從裡面向外走,毛孔是從閉合向開放走,如果這時候你多穿一點衣服的話,有助於毛孔的張開。但也不是說把自己全身捂得嚴嚴實實的,具體怎麼穿呢,還是有講究的

中醫主張春季是由陰向陽的過渡階段,陽氣逐漸上升,陰氣回落,而陰氣多自下而起,所以這個時候穿衣,最好是“下厚上薄”,上薄有利於春季陽氣的散發,下厚防止陽氣散發過多,導致陰氣侵襲。《老老恆言》對此觀點表示贊同:“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

乍暖還寒的早春,通常人體的下半身血液循環要比上半身差,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因此也就多是“寒自腳下生”。如果春季不注意下半身保暖,天一熱就急忙減衣服,稍不注意就會受涼、感冒、發燒,甚至還會在上年紀之後出現膝關節疼痛等

春捂重下身,還須加強下半身的鍛鍊,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採取按摩腳等方法進行鍛鍊。具體方法: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樣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 10~15 遍。此外,還可採用甩腿、揉揉肚、扭膝、泡足等方法來“捂”下身。

春季養腎,培補腎陽的食物是首選

食養優於藥治,取用方便,順應自然,應用廣泛,老少皆宜。春季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外邪。如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就是說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因此,春季食養治療腎病,必須選擇春季常見的藥食兼優的食物,注重培補腎陽的食物,以充實人體的陽氣,增強抵抗力,抗禦風邪。


春天的韭菜就是一個很好的補腎之食材。我們都知道,韭菜味甘、辛,性溫,無毒。有健胃、止汗固澀、補腎助陽、固精等功效,所以又叫“起陽草”。

推薦食療方:核桃仁炒韭菜。取核桃仁50g,韭菜、香油、食鹽各適量。將核桃仁用香油炸黃,將韭菜洗淨,切成段後,與核桃仁一同翻炒,調入食鹽即可。此方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

春季養腎須防風

春季以風氣主令,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從口鼻或從皮毛侵入人體變生諸病,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則是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容易侵襲人體,如傷人上部,則會出現傷風感冒中常見的頭項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癢痛等症狀。

風邪夾寒,或寒邪夾風而成風寒之邪,若遇體質之虛或防護失慎之時,則可引起腎風等病症。腎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也是腎之本氣自病,對應現代醫學的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常以急性、慢性作為基本分類,其急者為實,虛者少見。本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尤以春、冬兩季為多。因春有風邪,善開腠理,傷衛則邪易入;冬有寒邪,寒善傷陽,陽傷則衛氣不固,腠理開,邪氣易侵。

登場書籍  

腎病保健一本通

本書是“五臟中醫保健治未病系列”之一,以防病為重,從專業的角度,以科普的方式介紹了常見腎病的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的相關內容,適合大眾閱讀。讀者可通過本書樹立正確的病防治觀,選擇適宜的治療方式,並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與防護,有利於疾病的康復。書中所介紹的病相關知識與保健防治方法簡單易行,適合日常生活中運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