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牧航:我被中學生問倒的問題

黃牧航:我被中學生問倒的問題

在講授高二歷史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之前,有一名學生在課間問了我一個問題:“教材‘學思之窗’提供了一份《1985—2010年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經營情況》數據表格,為什麼2000年的數據達到峰值後就往下跌了?”

這個問題一下子就把我問倒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這課書我已經備好課,但對這個數據表格的處理只想著簡單地跟學生解析跨國公司的各項數據都在飈升,說明跨國公司對世界貿易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就算了。我沒有認真分析為什麼第二列和第三列的數據在2000年後就大跌和狂跌了?我只好坦白地告訴學生:“我也不懂,我要回去查查資料。”心中有一點點慶幸——幸虧他不是在課堂上問我。

回家後,我趕緊查看教師用書,其解析是:“表格展現了 1985—2010年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銷售額、出口總額的佔比,雖然有些年份出現回落,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這說明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活動規模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當前跨國公司的跨境生產活動對世界經濟已經具備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說明教師用書的編撰者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知道某些年份數據是回落的,但仍能看出總體的趨勢是上升的。

我由此反思兩個問題:

第一,第三列數據從2000年的44.67%下降到2005年的32.31%,這個落差未免太大了吧?其中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有這個落差仍然說跨國公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呢?

第二,假如這是一道高考選擇題的材料,命題者的意圖可能要求學生分析出數據上升的趨勢就行了,偏偏有些學生非常較真,認為並不能反映出其上升的趨勢,最終因此而丟分,那是應該怪學生的過度解讀還是應該怪命題者大而化之的態度呢?從教學實情來看,能夠看出數據的差異的學生肯定是優秀的學生,他們發現的問題我在備課過程中都沒能看出來的,但從考試命題來看,這樣的學生有可能是吃虧的——因為他們解讀了命題者都沒有注意到的信息點。

根據教材材料的引文,我緊接著把《中外跨國公司發展史》(盧進勇、楊國亮、楊立強等編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找來查閱,看看該書是如何解讀的。這本書分上下兩冊,是套大部頭的書。教材的數據資料出自第二章《跨國公司與世界近現代經濟的發展》中的第二節《跨國公司推動世界經濟演進的主要方式途徑》:

我馬上發現了一個問題:該書引用的數據是包括2014年的,不清楚為何教材的數據只引用到了2010年?如果完全引用本書的數據,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容易解釋的——第二列的數據雖然在2010年有所回落,但到了2014年又重新上升了,所以總的趨勢還是上升的。

至於學生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其實該書的作者也注意到了,所以他們採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從佔比變化來看,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總產值佔GDP的比重由1985年的4.77%逐漸上升到2014年的10.20%:銷售額佔GDP的比重則由1985年的20.02%上升到2014年的47.04%;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額的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3左右。”(第54頁)該書對第三列數據的解析並非上升,而是“基本上保持在1/3左右”。

我由此繼續反思了四個問題:

第一,以後使用這個數據材料,無論是講課還是命題,都不能說“海外分支機構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額比重是不斷上升”,只能說“海外分支機構出口總額佔全球出口額比重基本上保持在1/3左右”。雖然這樣的分析並不完全影響書中的結論:“通過上表不難發現,幾大指標均呈上升趨勢,這反映了第次世界大戰後跨國公司海外分支機構的活動規模越來越大,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突出。實際上,當前跨國公司的跨境生產經營活動對世界經濟發展已經具備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第54頁)但就這列數據而言,只有這樣的表述才是準確的。

第二,假如這名學生不向我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在以後的授課中我都會籠統地跟學生說跨國公司的各項數據都在飈升,大多數學生也就糊里糊塗地認可了我的結論。但真正有效的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的確應該讓學生自主地閱讀史料和分析史料,而不是教師通過滔滔不絕地講述牽著學生的思維走。

第三,通過閱讀《中外跨國公司發展史》一書,學生提出的問題似乎解決了,其實也並沒有解決,因為該書沒有解釋為什麼第三列數據在2000年後下跌了10多個百分點。如果學生繼續追問我,我還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最後查找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的網頁,讀到一篇《〈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部分觀點闡述》的文章,文中有兩個觀點大致解開了我的疑惑:

一個觀點是“2001年跨國直接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衰退,特別是三大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股市下滑,削弱了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能力和意向。”“2001年,美、日、歐對外直接投資規模佔世界跨國直接投資的83%,基本與2000年持平。其中,美、歐由於國內經濟低迷,跨國併購減少,導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分別較2000年下降了31%和62%,而日本2001年的對外直接投資卻增長了20%。”這說明2000年後數據下跌的原因就是全球經濟的衰退。

第二個觀點是“從吸收外資的行業構成看,發達國家以服務業為主,發展中國家則集中在製造業部門。2001年,美國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中有1/3投向了金融保險領域;歐盟吸收的外國直接投資業主要在公共服務、媒體、金融等領域;日本跨國公司在英國的投資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險部門。”這說明2000年後,跨國公司的投資結構發生了改變,相當部分的資金投入到公共服務、媒體、金融等領域,這些領域跟製造業部門不同,它不存在出口的問題,因此總體佔比就下跌了。

第四,備課要更認真一點,講課要更慢一點,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更多一點。我覺得我很應該向這名中學生學習,因為他閱讀教材比我認真多了。《禮記·學記》指出“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希望在新課程改革中,湧現更多的能夠把老師問倒的學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