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原創 國學經典講解 幾千集節目 點贊關注即支持
箋牒簡要,顧答審詳
“箋牒簡要”的意思是說:寫給他人的書信要簡明扼要,不要囉嗦。有些人寫信喜歡洋洋灑灑,長篇大論地寫上一大篇,真正想說的東西反而被淡化了。讀這樣的信都著急,好象吃包子三口下去還沒吃到餡。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懷念起當年的小夥伴,想請他們到皇宮來玩玩,就讓手下的學士們給寫一封信。信寫完了,有好幾大篇紙。朱元璋一看“之乎者也”就火了,說:“哪裡用得著說這麼多廢話,他們也看不懂啊!就兩行字,我想你們了,來看看我吧!不就完了嘛”!
骸垢想浴,執熱願涼。
“骸”是骨骼,人體有骨有骸,大的骨頭叫骨,小的叫骸。現代解剖學證明,人身有骸骨二百零五塊,女人比男人多兩塊,二百零七塊。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膠質,碳酸鈣是大自然固化的二氧化碳,與山石的碳酸鈣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人體骨骼的膠質不足,特別是老年人骨膠質流失過多,就容易發生粉碎性骨折,與山石自然風化的道理一樣。所以補鈣並不重要,補充骨膠質才是最重要的。
現代人鈣質流失嚴重,骨質疏鬆症很普遍,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究其原因是人體蛋白質攝入過量,俗話說的“營養過剩”。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合成的,酸性物質的代謝需要吸取血液中的有機鈣來中和,所以人吃得越多越缺鈣。美國人缺鈣最嚴重,大把地吃鈣片也無濟於事。因為商業化的鈣製品多是無機鈣,人體不但吸收不了,反而堆積在關節裡造成骨質增生,或附著在肌腱上形成韌帶鈣化,倒不如多喝點蔬菜汁和鮮果汁更實際。
“浴”是沐浴,洗去頭上的汙垢叫沐,洗去手上的汙垢叫盥,洗去腳上的汙垢叫洗,或濯;洗去身上的汙垢才叫浴,或稱“湯沐”。周朝的時候,諸侯覲見天子,要住在京畿以內的“湯沐邑”,即可以齋戒沐浴的封邑。以後皇室收取賦稅的私邑,特別是公主陪嫁的封地,都稱為“湯沐邑”。
驢騾犢特,駭躍超驤。
小牛為犢,公牛為特,“驢騾犢特”就泛指家中的大小牲畜。“駭”是驚駭,受到驚嚇;“躍”是跳起來了;“超”是一個跳到另一個前面去。“驤”是騰躍不已。漢張衡的《思玄賦》中有“僕伕儼其正策兮,八乘騰而超驤”的話。
每每在自然災害發生以前,人的反應遠不及動物靈敏。如果家中的動物忽然“駭躍超驤”,象受到驚嚇一般蹦跳不已,就要小心了,是否有火山、地震之類的災害要發生。
誅斬賊盜,捕獲叛亡
有人說,為什麼總是提到秦漢以前呢?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準確一點說,指的是先秦的文化,就是秦漢以前的文化。那時候人心純樸、民風淳樸、文風也淳樸。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的著述,無不感到其文字之精純像百年佳釀一樣,入口綿軟,回味無窮。漢以後人為的自我複雜,特別是兩晉以後,文辭越來越華美,內容越來越空洞,所以才有初唐韓愈等推崇古文的運動。我們今天學習傳統文化,既然是尋根溯祖,就要直接汲取菁華。上古時代文字少,書寫工具和刻印條件都差,不是好東西絕對不會如此費時費力地刻在竹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