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哥的故事|1歲癱瘓,28歲開淘寶店辦工廠,養活幾十名殘障員工,44歲站上“感動中國”舞臺

早上七點,陸鴻照常第一個走進工廠,做日常的開工準備:開燈、檢查氣管、巡視車間,給設備擦擦灰、添添油。

作為這家紙製品工廠的老闆,陸鴻每天都很忙,他負責廠裡的新品研發、設備維修。這兩年,他還忙著改造設備:因為大部分員工是殘障人士,要幫助他們克服生理缺陷,才能提高生產效率。

前兩天,央視“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揭曉,開網店的陸鴻作為殘障創業者代表當選。

“天使即使折斷了翅膀,也照樣想著溫暖他人”。陸鴻的人生經歷和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觸動了觀眾,被網友稱為“中國阿甘”。

節目播出後,應網友的要求他開了一次淘寶直播,一天內店鋪的商品銷量漲了30倍。他本人的電話也沒有停過,拜訪的人一波波趕到工廠,連鎮上的快遞員見了他都會笑著感嘆,“你現在真是出名了。”

從找工作四處碰壁、被人瞧不起的“小六”,到鎮上遠近聞名的廠長“六哥”,陸鴻一路走來,從追尋光的人,慢慢成為了照亮別人的光。


1歲高燒導致腦癱

修過自行車擺過地攤

今年44歲的陸鴻,在不到1歲時因高燒引發中毒性腦炎,導致小腦指揮神經失常(俗稱“腦癱”),說話吐字不清、手腳不聽指揮,為此他從小受了很多冷眼和嘲笑。

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工作,陸鴻的父母讓他讀了一所可以包分配的職高。沒想到職高畢業後,原先分配的工廠不接收他。他自己找工作也接連碰壁,甚至在工廠門口就被門衛當成要飯的,往他喝水的紙杯裡投了一毛錢。

生計無處可尋,連家裡的“頂樑柱”父親也突然病倒。家裡的積蓄漸漸花光,父親原想放棄治療,把錢留給陸鴻,卻被他的母親堅定拒絕,“他是個殘疾人,你是家裡的頂樑柱。”

這句話刺痛了陸鴻,也讓他驚醒:我要證明我不是沒用的人!

父親走後,他跟著鄰鎮的叔叔學敲白鐵,當時鎮上有個殘障人士叫“小四”,別人就管他叫“小六”,意思是他倆是一對傻兄弟。後來,他決定自己單幹,在路邊修過自行車、擺過地攤,幾年後他又張羅著開店,電話亭、碟片店、網吧……儘管雙手不聽使喚,他的頭腦卻很靈,一直緊跟著時代,用一臺二手電腦自學了PS、AE等後期技術。


28歲開淘寶店賺到第一桶金

一門好手藝吸引上海杭州客人上門拍證件照

2007年,他生命中的東風終於來了。他開了第一家淘寶店,攝影師負責給婚禮拍照片視頻,他負責做電子相冊和錄像後期。沒想到這門生意很火爆,有時一天就能收入上千。

這次成功不僅讓他掙到了第一桶金,也讓他第一次產生了自信,“因為殘疾人的身份很尷尬,經常談生意也談不成。但通過網絡溝通,人家就把我當個商人。”

也是因為這家店,陸鴻結識了他生命中的貴人,一位蘇州老年大學的攝影教授。他被陸鴻的這股勁兒打動,提出願意教他攝影。

學會攝影之後,陸鴻大手筆買了整套攝影設備,開了一家照相館。陸鴻的頭常常是歪著的,沒有一張正經的照片,這是他的一大遺憾。於是他自學PS把自己的頭擺正,把五官的缺陷都掩蓋。

“起先很多客人一看到我是殘疾人,直接轉身就走了。”陸鴻說,為了留住客戶,他承諾不滿意就免費,把每張照片都修得特別認真,靠這手“三分拍七分修”的絕活獲得了好口碑,連杭州、上海的客人也要跑來找他拍證件照。

很多顧客拍完照片提出要相冊,他就想到了自己做相冊。

辦工廠年收入破1300萬

還曾接到過故宮文創的大訂單

2012年,陸鴻又大膽地掏空積蓄辦了一家紙製品廠,從頭開始創業。在區殘聯的幫助下,陸鴻低價租下了當地一所廢棄的校舍,還嘗試通過淘寶直播等方式來為自己做宣傳。

這幾年,陸鴻在淘寶、天貓、1688等平臺開了多家網店,接到過故宮文創的大訂單,還發展了不少海外客戶。去年,工廠年收入突破1300萬元。

作為創業者,陸鴻說,他慶幸有淘寶這樣的平臺能讓他們的產品有廣闊的銷路,一個基礎相冊賣六七塊,比市面上的價格低,而且9.9元包郵。他的天貓店鋪“紙閨蜜旗艦店”,每個月都會上新不同風格和主題的相冊,這些基本上都是陸鴻用ps做的。

“我們工廠很多都是殘疾人,不能把事情做得多完美,只能把事情做成。賣的不是精美的高級貨,只是想讓人覺得值這個價。” 陸鴻說。

殘疾人的工作效率畢竟不夠高,陸鴻又給自己加了一項工作:研究怎麼樣改造機器來彌補工人的生理不足,提高運轉效率。

他自己用電腦設計了幾套標準尺寸的模板,放在臺面上用來做相冊封面的定位。原來這是個精細活,對齊、壓平的手法對殘疾人來說很費力。現在只需要按次序把紙張放進模板裡就可以了,陸鴻驕傲地說,“比如原先一天做50本,現在能做500本。”


從追光的人到慢慢成為別人的光

7成員工是殘障人士,有人從甘肅趕來投奔

從當初找工作四處碰壁的“小六”,現在陸鴻成了附近遠近聞名的廠長“六哥”,還有人從甘肅遠道趕來投奔他。

陸鴻工廠裡的工人大都是熟人推薦或慕名而來的殘障人士,包括從甘肅趕來的那位員工。現在,工廠裡一共有48名工人,35名身體有不同程度殘疾,有人腿腳不便、有人聽力缺陷、有人右手殘疾……

“剛開始我有個要求,不管什麼殘疾,手要好、眼睛要好。”陸鴻說,後來有個視力不好的姑娘來這找工作,他本想拒絕,但因為比誰都知道生活的難處,還是決定留下她,安排她做裝袋打包。

沒想到小姑娘的決心很強,很快就上手了。左邊放相冊,右邊放包裝袋,只要一直襬在固定的位置,她一扯一送,動作比普通人還麻利。

陸鴻在她身上也看到當年倔強不認命的自己,“殘疾人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我辦這個廠,就是要給更多殘疾人提供發光發熱的平臺。”

這些年,他結交了很多殘疾的朋友,接納了上百名殘疾的員工。有人從辦廠初期跟著他幹,相互扶持了11年;也有人從他這裡“出師”,自己回老家做起了生意,他們都親切地喊他六哥。

陸鴻說,“我最高興的就是聽到他們說,六哥,我也行了!”

眼下,陸鴻想有機會把再廠房擴一擴,把產量再提一提,常常想到夜裡睡不著覺。希望通過電商臺獲得更多客戶,把生意穩定下來。

陸鴻說要讓跟著他乾的人有飯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儲帆 沈積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