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緩解頭暈腦脹的簡便方法(附語音)

一個緩解頭暈腦脹的簡便方法(附語音)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黃帝內經·經脈別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我們先來看原文∶“一陰至,厥陰之治也。真虛㾓心,厥氣留薄,發為白汗,調食和藥,治在下俞。”(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段話也非常容易理解,因為前面我們講了一陽至,太陽髒獨至,陽明髒獨至,還有太陰髒搏折,還有我們上節課所講的二陰厥,講到這裡就是講到第三個陰,也就是一陰,如果按照陰氣的多少來劃分的話,一陰是最少的,少陰是第二多,太陰是最多。


一陰指的是誰呢?一陰指的是厥陰,所以叫做一陰至,指的就是足厥陰肝經。足厥陰肝經這種情況就是它的經脈偏盛是足厥陰肝經經脈所主,這種情況下真氣虛弱,這個時候有一種感覺叫做㾓心,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心中痠痛不適,心裡邊特別酸,而且很疼,這說明什麼呢?這是厥氣留於經脈,與正氣相搏,邪氣跟正氣一相搏,會出汗,發為白汗。白後世醫家都認為是魄,是魄汗,也就是魂魄的魄,在古代的醫書裡邊,白跟魄是通假的。


怎麼進行治療呢?就是需要調和飲食,叫做調食和藥,治在下俞,不僅是調養飲食,同時還要喝藥,用藥物來進行治療,同時針刺足厥陰肝經的下俞穴,足厥陰肝經的下俞穴我們知道就是太沖穴,太沖穴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穴位。我以前也反覆提到,當你頭疼頭脹頭暈,這種情況怎麼辦?身邊又沒有藥,沒有降壓藥,一量血壓還上來了,身邊沒有降壓藥還頭非常暈,你自己在家裡怎麼處理,當然說第一時間若是出現危重症或者是說非常難受了。


這種情況,第一時間先打電話給醫院,讓他來過來給你進行應急處理,我們知道打完電話不可能很快過一秒鐘人家就來,車還要發動,還要開過來,可能快的話五六分鐘,高峰期堵車可能得二十分鐘才能到,這個時間段怎麼處理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用手按壓太沖穴,就能達到很好的緩解頭暈的作用。


太沖穴在哪裡呢?在大腳趾和二拇腳趾中間再往上中間連的這個地方,再往上一點點,在這個窩裡,你用手一摁會很疼很酸。這種情況下針刺足厥陰肝經的這樣一個穴,這個穴是足厥陰肝經的輸穴。足厥陰肝經的井穴是大敦,滎穴是行間,所以要瀉肝火就瀉行間,你要是往下清這個肝火用太沖,再往後是經穴,經穴是中封,合穴是曲泉,離膝關節就非常近了,這取穴的位置,這是肝經,所以這個這時候很多人會問,我們是用補的手法還是瀉的手法呢?


你通過上下文你就知道這個時候是取厥陰肝經的經脈偏盛,那這時候肯定得用偏瀉的手法。你要是補的手法,那就不是這種方法。(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所以用針刺足厥陰肝經的太沖穴,瀉它的穴,提插捻轉也好,或者是刺激量也好,要瀉這個經氣。這就是整段話的意思,我帶大家從頭到尾先順了一遍。(未完待續)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八十八。(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瞭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