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向來堅決擁護毛主席,但凡主席下達的命令與指示,他都會毫不猶豫的執行,但在1974年,主席寫的一份手令他卻沒有落實,而是選擇偷偷扣押下來,直到1976年,總理去世之後,黨中央辦公廳的人在收拾西花廳的時候,才發現了這份手令。
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周總理的妻子鄧穎超同志,她出身在一個顯貴家庭,父親是一位尚武的鄉紳,曾參加過封建王朝創辦的武舉,併成功拿下了功名。母親則是一位大家閨秀,知書達理、溫柔善良。原本她過著無憂無慮的逍遙日子,可在3歲那年,家裡遭遇突變,父親意外活罪被髮配到邊疆去了,家裡的財產也盡數被抄。母親忍受不了同鄉人的指指點點,帶著她出走別處謀生。
這一時期,她的生活處境很不好,最困難的時候,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可即便如此,母親也沒有放鬆對她的教育,想方設法送她到學堂裡讀書,讓她學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將來也好闖出一番事業來。時間來到1919年,她在天津上學的時候,遇上了生命中最珍貴的那個人:周總理。
兩人幾乎同時加入了一個左翼團體,經常在一起討論國際與國內局勢,探討中華民族未來的發展方向,久而久之,他們互生情愫,結為男女朋友關係。後來,總理出國深造,期間一直與鄧穎超保持著通信聯繫,兩人靠著一字一句的問候傳遞著情愫,維持著純真的愛戀。1924年,總理回到國內,在黃埔擔任政工軍官,他隨即介紹鄧穎超加入共青團,並向黨組織申請結婚。
次年,兩人在廣州順利完婚,不久之後,鄧被安排到廣東區委擔任幹部,主要負責婦女工作。北伐戰爭時期,她跟隨東路軍沿著福建、浙江北上,連克上海、南京等要地,1927年出任黨中央婦女部長。同年,她懷上了身孕,黨組織原本打算安排她在廣州養胎保胎,等到生產之後再恢復工作。
但不幸的是,醫院在接生的時候,不慎傷到了脆弱的嬰兒,這個可憐的孩子僅僅存活了幾天就意外夭折了。這讓鄧穎超很是傷心,她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怎麼說話,飯也吃不進去,身體非常虛弱。就在此時,蔣介石又突然開始對共產黨人揮動屠刀,黨組織擔心鄧遇害,緊急通知她向上海轉移,暫時住在租界避難。
在此期間,鄧穎超的身體受到了重創,生育能力幾乎完全喪失。好在周總理一直陪在她的身邊,無微不至的照顧、開導她,最終幫助她走出了人生陰影,她又重拾起對生活的熱忱與嚮往。我們都知道,周總理向來是奉公無私的,他所做的事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從未有半分私心。建國後,他沒有安排鄧穎超進入關鍵部門任職,只安排她在婦聯工作,給她定的工資待遇也遠低於其他同級別幹部。
何香凝女士曾為此為鄧穎超鳴過不平,稱總理太不顧及夫妻情面了。總理則回應說,共產黨人不追求名利,只為人民服務。鄧穎超則無條件服從總理的安排,她從來沒有對總理說半個“不”字。時間來到1974年,毛主席在長沙養病的時候,突然召總理見面,兩人在一起談了很多當下比較急迫的問題,臨了,總理正起身要走,主席突然叫住他,遞給他一紙手令,上面赫然寫著增選鄧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但總理卻沒有執行這則命令,也沒有對任何人提起此事。
直至1976年他逝世後,這紙手令才被公之於眾。動盪結束後,鄧穎超同志被安排到政治局擔任委員,同時在中紀委任要職,1979年轉往二線單位工作,晚年她一直致力於慈善工作,極盡所能幫扶貧困山區的婦女和兒童,80年代中旬,她正式卸下一切重擔,開啟離休生活,1992年,這位優秀的紅色戰士走完了光輝的一生,時年88歲。
鄧穎超與周總理從革命時期一直走到和平時期,期間經歷了無數的艱難與波折,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感情,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們都會堅定不移的站在一起,攜手面對難關。周總理去世後,鄧還一直住在西花廳,每逢海棠花開之時,她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總理,1984年,她還寫了一封情書給總理,其中一句一字都包含著濃濃的深情,令人豔羨又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