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期,歐洲戰雲密佈,多次爆發局部衝突。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是一位積極主張戰爭的軍國主義者,奧匈帝國為了向塞爾維亞炫耀武力,1914年6月28日,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地區舉行軍事演習。斐迪南夫婦參加完軍事檢閱後,返回被奧匈帝國吞併不久的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出生于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槍殺。這一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主要在歐洲,歐洲戰場主要有四條戰線。在西線,英、法、比軍隊與德軍對抗。在東線,俄軍與奧匈帝國、德國軍隊對抗。在巴爾幹戰線,主要是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希臘的軍隊與奧匈帝國和保加利亞的軍隊對抗。在意大利戰線,意大利軍隊在英法軍隊支持下對抗奧匈帝國軍隊。此外,還有近東戰線、高加索戰線。西線和東線是主要戰線,西線具有決定性意義。
這場戰爭是人類的浩劫。動員人力總共達6500萬,軍人死亡900萬,傷2200萬,其中700萬為終身殘疾;數千萬平民死於戰火、疾病和戰爭引起的貧困。
——《世界簡史:人類文明的演進歷程》第十章《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世界》,第204-207頁
薩拉熱窩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