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萬人研究發現二陽多為輕症!高福院士提醒:感染次數越多,後遺症風險越高!

530萬人研究發現二陽多為輕症!高福院士提醒:感染次數越多,後遺症風險越高!


關注→



健康時報



點亮星標,不錯過每一次推送


“我們進行了一個全球數據的大樣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原發新冠病毒感染相比,重複感染更易表現為輕症病例,發生危重症的風險減少86%。”5月17日,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型冠狀病毒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劉珏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採訪時表示,此次研究是基於全球文獻的彙總分析結果,樣本量合計為530萬人。研究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環境研究和公共健康》上。
“第一次感染提供了一些防止再次感染的保護和抵抗力,降低了感染的風險和感染者轉變為重症的概率。根據全球大樣本數據來看,再次感染不會增加額外風險住院、重症監護室或死亡。”劉珏教授表示,但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需要更加註意。
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徵冠狀病毒2型再次感染的合併病死率為2.95%,若再次感染,老年人可能會面臨更高的不良風險。預防新冠病毒再次感染,對老年人來說很重要。
當前“二陽”、感染人群均有所上升。劉珏解釋,首先由於人體中和抗體水平隨著時間推移會出現衰減,對個體的保護力下降;其次是因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在人群中依然處於散發流行狀態,並沒有消失,傳染源依然存在。

高福院士提醒:
感染次數越多,後遺症風險越高!

5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高福在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3年學術年會上表示,“感染次數越多,後遺症風險越高,這是有臨床數據的,所以病人該診斷要診斷,該用藥要用藥。”
高福指出,一直以來,關於“長新冠”是否存在都有較多爭議。高福認為,長新冠是一個基本事實,不要回避,不要因為長新冠可能對人類有影響就不敢講,這不是科學的態度。
他進一步指出,但我們不能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還是應該把錢放到基礎研究上,開發一些新的抗病毒藥物。以阿茲夫定為例,第十版診療方案就把阿茲夫定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這款藥是我們國家自有知識產權的。”
高福表示,要號召臨床專家在臨床發現問題後,和製藥公司以及做基礎研究的科學家開展合作。大家合作,早有佈局,中國也會走在世界前列。

張文宏:“第二波”是科學規律
不應對經濟生活造成影響!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一月份的時候,我們就說過“第二波”可能出現在五六月份。
他表示,“第二波”是科學規律,全世界只要對疫情進行監控的國家是毫無例外的,隨著免疫力的降低和病毒的變異,它就會出現。但是,這一波的波幅要低,症狀更輕,醫療資源的應對也更有效。
他表示,我們雖然仍處於病毒感染的一個時間節點內,有很長的拖尾效應,但是它不應該對我們整體的經濟生活,造成巨大影響,我們也不應該過度採取防疫措施。
張文宏表示,最近大家會看到出現“二陽”的現象,大多數人的症狀比去年年底這波要輕,尤其是已經感染過的人群,發燒的時間更短,獲得藥物的便捷性更快。對於這波的應對,會遠遠優於第一波,所以大家不要過於擔心

“二陽”後該怎麼辦?怎麼治?

至於再次感染後症狀如何,哪些人要特別注意防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無論是初次感染還是二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臨床表現均集中在上呼吸道。我國當前大量人群體內還存有保護抗體,即使二次感染,症狀普遍較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也表示,根據臨床觀察,二次感染的人群總體比第一次感染表現的症狀要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喉嚨痛。
脆弱人群如65歲以上尤其是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腎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或者患有血液病、淋巴瘤等疾病的人群,容易二次感染,感染後容易重症化。因此,這類人群一旦出現發熱,尤其是家庭成員或周邊人群已經明確新冠感染,要及時做核酸或抗原檢測,早發現、早治療,儘早使用抗病毒藥物
更多健康生活知識
長按識別二維碼
下載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本文綜合自:
①2023-05-18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530萬人大數據研究:二陽多為輕症,轉症風險減少86%》(王艾冰)
②2023-05-13高福院士在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3年學術年會演講
2023-05-18上觀新聞關於“二陽”,張文宏最新研判!重症比例高嗎?抗原自測還有用嗎?解答→
2023-05-18健康中國權威解答 |“二陽”是否增多?疫情形勢會發生變化嗎?如何科學防護?——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權威專家回應

編輯:魯   洋
審稿:楊小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