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小說《笑傲江湖》中,主角令狐沖是個酒鬼。他最早出場,是在湖南遇到一個渾身骯髒的叫花子在喝酒,那酒的味道香美無比。令狐沖問這是什麼酒?叫花子說是猴兒酒。原來湘西山林中的猴兒會用果子釀酒。猴兒採的果子最鮮最甜,因此釀出來的酒也極好,叫花子在山中遇上了,便偷了三葫蘆酒。令狐沖也不嫌髒,拿銀子給叫花子換酒喝,一兩銀子喝一口。
這一段妙趣橫生,既描述了令狐沖嗜酒如命的形象,又讓人對湘西的猴兒酒心馳神往。
其實,湘西的美酒又豈止猴兒酒?
在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里走單騎》的收官一期,“萬里少年團”的嘉賓們探訪山清水秀的湘西。歡迎貴客,進門先喝攔門酒,一邊喝酒一邊唱苗歌,湘西老話“無酒不飛歌、無酒不起樂”,歌不停酒也不能停。在香噴噴的社飯宴上,除了紅彤彤的豬肉,綠油油的蔥花、香菜,白如玉的米飯,還有清冽的美酒。肉香,飯香,酒香融合一處,才是美好的生活。
《漉酒圖軸》。作者/(明)丁雲鵬,來源/上海博物館
為何湘西這片土地的人們,與酒如此難以割捨?數千年曆史中,酒又在湘西文化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湘西與酒的歷史
湘西,狹義指湘西自治州,廣義上指今天湖南省西部,大致包括張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懷化市以及邵陽市西部諸縣等。此地被武陵山、雪峰山和雲貴高原環繞,又是沅水、澧水中上游及其支流的匯聚之地。群山環抱,眾水彙集,天然一個“世外桃源”。
湘西的釀酒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四千多年前,蚩尤族在與炎黃聯盟的決戰中戰敗後,一部分退往南方的江淮流域與當地土著融合,稱為“三苗”。這部分人中包含了不少炎帝部族的文化習俗。而炎帝是傳說中華夏農業的開創者,也是酒文化的奠基人。湘西在四千多年前即受到炎帝文化影響,在造酒方面有所專長也就不足為奇了。
周朝時期,江淮流域的“三苗”等部族逐漸被楚國合併,在春秋時期由楚莊王率領接受中原禮法,成為正統的華夏國家。戰國吳起變法時,楚國深化了政治統治和文化拓展,把湘西一帶設為黔中郡。楚人喜好飲酒,先秦史料中多有楚王飲酒的故事。楚國最早向周天子進貢的,是一種叫“包茅”的植物,周天子在祭祀上用來過濾酒水,這種植物在湘西很普遍。楚人還喜歡在遼闊的領土中搞酒文化交流傳播,把各地不同的酒混合起來嘗試新的味道。在楚國的影響下,湘西酒文化又有進一步的發展。
秦朝時,楚國的黔中郡與巫郡合併為新的黔中郡,郡治就在今天湘西的懷化以南40公里黔城,西漢初年改名為武陵郡。這個郡早期屬於湖南的長沙國,後來被收歸中央。長沙國也有濃厚的酒文化,“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不但有大量酒具,甚至還有八壇千年美酒。受此管轄的湘西武陵郡,想必進貢美酒是日常操作。
宋時湘西人為中國酒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那就是蒸餾酒。之前幾千年的糧食釀酒都是自然釀造,當酒精度達到10%左右,微生物發酵的效率就會降低,所以一般米酒度數很難超過20%。要取得更高濃度的酒就需要蒸餾,即利用水和酒精的沸點不同,加熱使得酒精揮發成為氣體離開,再導取後重新冷卻成為純度更高的酒。宋朝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記載了“釣藤酒”。所謂溪蠻,就是五溪蠻,位於今天湘西一帶。關於湘西的釣藤酒是這樣描述的:“酒以火成,不醡不蒭。兩缶東西,以藤吸取,名釣藤酒。”有人說這是釀好酒用樹藤吸食,這就是望文生義了。這段話說的是,製作這個酒要用火燒,做好了不會酸,也不用過濾(沒有雜質)。用兩個罐子並列放著,一個罐子裝米酒,一個空罐子,兩者用空心的藤管相連,加熱放酒的罐子,當溫度達到80℃時,酒精揮發,通過藤管時遇冷凝聚,流向空的罐子。這就是“以藤吸取”的含義。這樣製作的顯然就是蒸餾酒,也是中國歷史上較早有記載的蒸餾酒。
元朝時,在湖廣行省下有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等,每個路又分幾個州縣。明朝時又設偏沅巡撫。清康熙年間分湖廣為湖北、湖南省,設辰沅靖道,康熙四十三年移駐鎮筸鎮(今鳳凰)。後來又多次調整。民國時先後曾設辰沅道、湘西綏靖區、湘西綏靖公署等,或將湘西分屬幾個行政督察區。隨著時代變遷,湘西地區與外界交流日益頻繁,不僅與臨近的湘東、湘南、川、渝、黔、鄂交流,也與國內其他地區交流。湘西人文和湘西酒文化也隨之走向八方。
《扶醉圖卷》。作者/(元)錢選
酒與湘西尚武精神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釀一方酒。湘西長期以來與中原交通相對較為閉塞,受文教拘束不多,保留了部族原有的彪悍與勇猛。歷史上湘西多勇士,白酒澆灌著湘西的尚武精神。
《酒罈蟠桃圖》。作者/(清)吳昌碩,來源/上海博物館
漢末三國,是中國歷史上英雄輩出的一個年代。湘西地區(當時屬武陵郡)在這一時期也有令人熱血激盪的故事。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後,劉備攻略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在《三國演義》中,取武陵郡的是張飛。張飛是三國名將中最好酒的一位,曾經喝酒誤事丟失徐州,但在《三國演義》中,奪取武陵卻是四郡中最乾脆的一仗,幾乎是馬到成功取了武陵,進城後估計痛飲湘西美酒不在話下。
五代十國時期,湘西的世襲地方軍閥,辰州刺史、奚州刺史彭瑊,逐步統一了湘西。938年,彭瑊去世,繼位的是他兒子,在湘西長大的彭士愁。彭士愁繼位後,內勤於政,外撫各部,最終擴展到20餘州土地,包括今天湘西、鄂南、渝東一帶,又與南楚政權對抗。經過血戰後,彭士愁和楚王馬希範在溪州結盟,鑄銅柱為記,開創了湘西八百年的土司王朝。而在彭瑊統一過程中被征服的惹巴衝,號稱酒王,擅長種植穀物,釀造美酒,是土家族的祖先。近年的電視劇《血盟千年》中,酒王惹巴衝由蒙古族演員威力斯扮演,他的土王宮極有土家族文化特色,幾十個一人高的包穀大酒缸格外惹人注目。
國難當頭,湘西出過不少勇烈之士。明嘉靖年間,倭寇入侵,明軍一觸即潰,湘西永順與保靖土司的軍隊多次自備糧草前往東南抗倭。湘西土家健兒痛飲燒酒,痛殲倭寇,以熱血捍衛國家安寧,嘉靖皇帝給土司彭氏家族的要員賜三品服,授昭毅將軍,加右參政,管理宣慰司事。清末英軍入侵,湘西鳳凰縣的回族將領鄭國鴻擔任浙江處州鎮總兵,與鎮海總兵葛雲飛、壽春總兵王錫朋率軍在定海,英勇犧牲。八國聯軍入侵時,湘西乾城縣人羅榮光為天津鎮總兵,駐守大沽口,壯烈殉職。20世紀上半葉的抗日戰爭中,也有許多湘西兒女,在救亡圖存的戰場上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湘西武人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新中國十大元帥中的賀龍元帥。賀龍元帥是張家界市桑植縣人,地道的湘西漢子。自小受湘西酒文化薰陶,賀龍元帥也得其中真味。據女兒回憶,賀龍元帥像小孩一樣,喜歡吹牛說自己酒量好,年輕時能喝一斤白酒。大概因為身體原因,賀老總平時很少喝酒。但賀老總確實與酒有不解之緣。1915年冬,19歲的賀龍到石門泥沙鎮組織隊伍討伐袁世凱。他擺下四桌酒席,邀請當地團防局的骨幹前來飲宴,趁機繳了團防局的槍,發展了三百多人的“湘西討袁獨立軍”。戰友們知道賀老總有高血壓、糖尿病,儘量不讓他喝酒。解放初在重慶,鄧小平曾經幫賀龍擋過酒。但在出訪海外時,賀龍又幫周總理擋過酒,看來年輕時的酒量確實不會差。
酒與湘西文人韻味
湘西人傑地靈,有燒酒澆灌的武人血勇,亦有米酒醞釀的文人韻味。戰國時楚國大詩人屈原在遭到奸臣讒言後,長期徘徊在湖南一帶。他的詩歌中,就多次提到湘楚之地的美酒。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曾記載西晉太元年間,一個“武陵人”漁夫誤入桃花源的故事。桃花源中的農人為這個遠道而來的漁民“設酒殺雞作食”,可見這裡確實是物產豐饒,溫飽不愁的樂土。
湘西文人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現代作家沈從文。沈從文與酒,有解不開的緣。他在《貴生》中寫道:“你我是窮人,和什麼都無緣,就只和酒有點緣分。”他的名著《邊城》裡多處有酒。如“年輕槳手喝酒活血以酒祭天”“一碟花生一碗滷肉一罈美酒一個人一下午,一船陽光一彎清水一段情歌一顆心一輩子”。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人家,就從這酒香陣陣中飄然而出。
沈從文在表達對妻子張兆和愛戀時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將走橋、看雲、喝酒與愛人並論,韻味無窮。他在追求愛人的最後關頭,請心上人的二姐去徵詢張父的意見,對她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隨後,張兆和給沈從文發了封電報:“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好事遂諧。
1930年,沈從文前往國立青島大學任職,聽聞青島大學有“酒中八仙”,即楊振聲、聞一多、梁實秋、趙太侔、陳季超、劉康甫、鄧仲存和方令孺,於是就任時便特意從老家帶了一罈湘西老酒,大家暢飲,成就佳話。後來沈從文和聞一多等人一度因故決裂。之後兩人接連喝了五天的酒,終於重歸於好。
酒鬼酒:“醉”長情的世遺守護者
湘西釀酒,有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者,氣候溫暖潮溼,有助於酒的發酵。地利者,好水環繞,山川秀美,物產種類多。人和者,湘西人淳樸、樂觀,熱愛故土而開放好客,是最合適的釀酒人。
千百年來,湘西文化早已與酒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繫。從“酉水”“澧水”名稱看,古代的酉、酒、醴這幾個字都是通用的,可見早期湘西沿河的居民善於釀酒之名已經外傳。湘西少數民族習俗敬奉鬼神,而祭祀必用酒。糧食精華釀造的酒,代表著人的虔誠和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黃永玉大師將出自湘西的美酒提名為“酒鬼”,並譽之為“無上妙品”,一語道破了酒鬼酒蘊藏的文化內涵和闡釋的人生高妙境界。著名詩人艾青尋秘湘西時,則在酒鬼酒廠趁醉寫下的“水的外形,火的性格”。這句詩,是酒鬼酒的性格,亦是湘西的性格。
酒鬼酒就如湘西人,入口熱烈奔放,細品又有回甘,血性而柔情,多面且迷人。這種馥郁香型白酒釀造工藝極其複雜,釀酒的原料,以五種糧食精心搭配而成,彷彿人生五味,慢慢融合為一。要想釀出好酒還要有好窖,所謂“千年槽,萬年窖”,酒入窖藏十年、數十年,方位佳釀。在3月6日剛剛收官的國內首檔世遺揭秘互動紀實節目《萬里走單騎—遺產裡的中國》最後一期中,嘉賓“萬里少年團”萬里歸湘,感受了南方長城苗疆邊牆的歷史記憶,走進了沈從文筆下的古城中心,也來到酒鬼酒酒廠體驗複雜釀造工藝。
循著馥郁香氣,“萬里少年團”抵達了酒鬼酒的洞藏地達利洞,並在這裡洞見了獨特酒文化與獨特溶洞文化的相輔相成,最終在天人合一的天問臺特調馥郁香美酒“天問”。
誕生於世遺地湘西的酒鬼酒,天然與武陵源、永順老司城遺址等世界遺產相連,可以說生來便帶有深刻的文化烙印。長期的浸潤髮展之中,又不斷地融入了湘西獨特的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在文化上帶有濃郁的湘西元素與地方色彩。將文化寫入基因的酒鬼酒,不僅製作一杯口感好、餘味悠長的美酒,也因著與世遺文化天然的深度共鳴,成為世遺文化的守護者。
自2021年起,酒鬼酒連續三年攜手“萬里少年團”,開展一次次中華世遺文化的溯源之旅,挖掘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故事與內涵,從不同維度與視角展現中華文明之美,講述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堅韌。
文化是歷史的凝結,酒是流動的
《為滄鄰行楷五言聯》。作者/(清)翁同龢,來源/臺北故宮博物院
與《萬里走單騎》每一季的相伴,也是酒鬼酒每一次文化進階的見證。每處世遺地都有自己的文化與精神,酒鬼酒的加入,為世遺文化增添了一抹馥郁酒香,也讓它生動起來,鮮活起來,流動起來。在一次次酒鬼酒文化與世遺文化的共振共鳴中,“世遺”這一略顯冷門的話題逐漸走入大眾視野,與大眾從相識相知,走到了相熟相守;而在挖掘和呈現世遺文化的過程中,酒鬼酒展現了守護中華文脈傳承的社會責任,其世遺文化“醉長情的守護者”形象也愈發清晰。
作者 | 巴山夜雨涮鍋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火炬 李棟 張斌 苗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