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運六氣:“看不見的無形”在創造“看得見的有形世界”

五運六氣:“看不見的無形”在創造“看得見的有形世界”
 

中醫老苗說

我和大熊每週直播帶領中醫愛好者系統學習中醫。週二內容為傷寒論,週三內容為五運六氣。歡迎大家掃碼關注“大熊敦敏”公眾號,進入公益學習群。

適合中醫愛好者入門和健康從業者提升基礎理論的《中醫基礎入門》訓練營已經上線,中醫老苗主講,贈送大熊《中醫入門學習筆記》6冊和學習進度手冊,用190天構築中醫基礎,真正入門中醫(點擊此處瞭解詳情)。

中醫的理論基礎起源於道家學說。

道家學說中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由“有形”和“無形”兩部分組成的。我們能看到有形的萬物:花鳥魚蟲,高樓林立,包括我們人的心肝脾肺腎……都是有形的。與有形的世界並行的,還有一個無形的世界。比如水,有形的是看得見的液體,無形的是可以創造水滴穿石的力量。

世界的“有形”和“無形”,總是相互交聯在一起,無處不在。我們讀一本書,書本有形的,是紙張和文字,無形的是書本文字傳達出的知識和情感,我們只有讀懂了書裡表達的無形的思想,才算真正看懂了這本書。父母給孩子報興趣班學鋼琴,學費每節課500元,當一節課結束後,500元轉換成了子女的鋼琴演奏技巧,有形的財富轉換成了無形技巧。我們花50元買魚放生,50元的有形財富又轉化為了魚的剩餘時間生命……

讀懂了世界的“有形”和“無形”,是入門中醫的前提。人有臟腑,每一臟腑都有自己的“氣”,心有“心氣”,胃有“胃氣”,肝有“肝氣”,只有有形的髒和無形的氣交合在一起的時候,人的生命才會存在。當只留下有形的髒,無形的氣跑了,那麼生命也就沒了。中醫研究如何給人治病,當生命沒了的時候,當然也就不屬於中醫的研究範疇了。

都說中醫博大精深,但如果用最簡潔的模型講清楚中醫是如何看病的,就可以用“形”和“氣”的角度去說:中醫是研究“形”和“氣”相互作用關係的醫學。

而《內經》中的運氣七篇,就完整講述了風熱火溼燥寒這“六氣”是如何在木火土金水這“五運”的作用下,化生了“五行”歸類的世間萬物的。

“氣”的概念,對中國人來說是不陌生的。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氣”是組成萬物的最細微最流動的物質,天上的寒熱往來,四季更迭,循環不休,也是氣循環流動產生的。氣這種規律、週期性的運動,是什麼力量在掌管和推動呢?是五運。

在《素問·天元紀大論》開篇就說:“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溼風。”五行,是大家熟悉的,“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人們把世間萬物按照五行的特性就行了歸類,其中就包括了人體的五臟系統:肝系統屬木行,心繫統屬火行,脾系統屬土行,肺系統屬金行,腎系統屬水行。五行是世間萬物分類方法,並且五行之間還按照木火土金水的順序,有依次相生、循環往復的特點,這是五運作用的結果。

所以,中醫的五運六氣模型,就是研究“氣”與“形”之間是如何轉化和相互影響的工具。掌握了五運六氣,就有了中醫的理論框架。毫不誇張的說,中醫的根兒就在五運六氣裡。

學中醫要讀懂經典,《黃帝內經》必然列入中醫經典之中,而五運六氣又是《內經》這部經典中的經典。

讀中醫經典,要讀懂。這個讀懂絕不僅僅是把經典中的文字都認識了,更重要的是,要基於古人的思維模型去理解,而不是用我們現代人常用的詞義去說明。否則,中醫的整個體系,將被不講規矩(即不依從經典的原意)的現代人改造得體無完膚。

比如,在《陰陽應象大論》篇介紹什麼是陰陽,有一段非常著名的經文:然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

這段經文的文字都不難,但是讀懂卻不易。我們就拿“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這句經文來說,中醫藥大學講《內經》的教授,這樣來解釋:它(這句經文)是講的聖人面南,左側為東,太陽從左升起、從右方降下,所以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是用具體方位來分陰陽,左就屬陽、右就屬陰。這樣解釋恐怕加入了太多的假設場景,並且每步推論的過程,跨度實在太大,即便是得出結論左為陽,右為陰,從左到右就是陰陽的道路,其實仍然不懂什麼是陰陽。

陰陽是天道,所以必須要懂得《內經》時代的“天”是什麼樣的。

古人研究天道,創立了三個描述天道的模型,分別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是中國最古老的宇宙學說,《黃帝內經》中涉及到的天文曆法知識,幾乎全部來自於蓋天說。

蓋天說作為天體結構學說,大致源起於商周之際,至戰國時期而形成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天像蓋笠,地法覆盤。”蓋天說認為天彎如一個拱形斗笠,大地像一個倒扣著的圓盤子。

古人夜晚觀天象發現,在北極星附近有個點,稱為“北極”,夜空中所有的星辰都圍繞“北極”旋轉,因此古人就認為“北極”是天的中心。以北極為圓心,七個大小不同的同心圓來標示太陽運行軌跡。同心圓的七個圓圈叫衡,相鄰兩個圓圈的六個間隔叫間,故又稱七衡六間圖。

七衡中最外面也是最大的一圈為外衡,中間一圈叫中衡,最內最小的一圈叫內衡,圓的中心為北極天。七衡六間圖的“衡”和“間”與二十四節氣相對應。當太陽運行至內衡時就是夏至日,日出東北而入於西北,晝長夜短。當太陽往返運行至第四衡即中衡時,即是春秋分,日出於東而入於西,晝夜相等,氣候溫和。當太陽運行至外衡時就是冬至,日出東南而入於西南,夜長晝短。從冬至開始,太陽又往內衡方向運行,到夏至時又回到內衡軌道上。

在《周髀算經》中,解釋講到七衡六間圖時,有這句一句話清楚地說明了“左右”的含義:“故冬至之後,日右行,夏至之後,日左行。左者往,右者來。”“左右”為往來的意思。

這樣,就能讀懂“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這句經文了吧。左右,根本不是左手、右手的方位概念,而是描述太陽從冬至日的外衡向內衡運動,逐漸靠近天的中心,所以是右行,是來;夏至日,太陽從內衡向外衡運動,逐漸遠離天的中心,所以是左行,是往。

在讀整個運氣七篇時,都必須要還原到《內經》時代的古天文曆法的知識背景體系中,才能讀懂經典真正的含義。

我們離《內經》時代太久遠了,我們現在的國人,大腦中已經完全沒有“天”就是“七衡六間圖”這套“編譯系統”。而在我們大腦中建立起《內經》時代對天地認識的模型後,運氣七篇的內容就不再顯得古奧難懂了。
按照這樣尋根求源的思路,去搞清楚運氣七篇中的重要概念,比如三陰三陽、五運、六氣……,這樣,五運六氣的模型就越來越清晰呈現在我們面前。
如果你想快速入門五運六氣,我和中醫老苗製作的《五運六氣入門課》就是不錯的選擇。
《五運六氣入門課》內容不僅涉及到天文曆法和五運六氣重要術語解讀,還包括了入門五運六氣必須掌握的內容:
——五運六氣的推算法;
——如何推算“氣”對“運”的影響,以及“運”對“氣”的影響;
——如何分析不同干支年的歲運、司天/在泉之氣、以及每“步”六氣的方法;
——從“運”和“氣”兩個維度來認識病因發病;
——如何用運氣模型來認識人的體質和藥食性味;
——最後還對癸卯年的年度、半年度、每“步”六氣均進行了運氣分析,並結合運氣體質,給出了切實可行的調攝方案。
滑動下面窗口查看全部目錄

1 《黃帝內經》和運氣學說

1.1 《黃帝內經》的運氣學

1.2 運氣學的天人相應思想

1.3 天是什麼樣的?

1.4 天文與曆法

1.5 歷的種類1——太陽曆

1.6 歷的種類2——太陰曆和陰陽合曆

1.7 十月太陽曆和十二月太陽曆

1.8 “氣”與“陰陽”

1.9 三陰三陽

1.10 六氣

1.11 五運

1.12 五運六氣模型

2 干支與五運六氣推算


2.1 十天干

2.2 十二地支

2.3 地支的五行屬性

2.4 五運推算方法

2.5 六氣推算方法


3 運氣分析


3.1 運氣分析之氣對運的影響

3.2 運氣分析之主運和客運分析

3.3 運氣分析之運對氣的影響

3.4 運氣分析之司天、在泉和左右間氣


4 運氣氣化規律分析


5 運氣病因發病學


6 運氣、體質和藥食性味


7 癸卯年運氣分析

7.1 癸卯年年度/半年度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2 癸卯年初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3 癸卯年二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4 癸卯年三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5 癸卯年四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6 癸卯年五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7 癸卯年終之氣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8 癸卯年初運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9 癸卯年二運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10 癸卯年三運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11 癸卯年四運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7.12 癸卯年五運分析及養生調理方案

《五運六氣入門課》目錄

課程為視頻錄播課,不限時回放。每一節課程結束之後,還配有相應的作業題,檢查學習效果。

已經學習過《五運六氣入門課》的學員,給了這門課程很高的評價:

如何購買《五運六氣入門課》

點擊下面圖片即可購買。下單成功後,我們將把一張《運氣生活訓練營》學員卡,以及精美的運氣香囊贈品快遞給您。

你收到學員卡後,按卡片上提示操作即可領取課程,開始五運六氣的學習之旅。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即可購買。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