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
辛味能補肝膽
辛味補肝膽,讓鬱怒變成憤怒,把它發洩出來,使它得到舒展、生髮。“木曰曲直”,木喜歡條達、舒暢(肝膽屬木)。
辛味會損瀉脾胃
辛味補肝帶來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瀉脾胃,因此,總吃辛辣的人是胖不起來的。總吃辛辣的東西、喝酒,你的胃黏膜就會被破壞,然後就會胃出血、胃潰瘍,會損傷脾胃。
但是如果你的脾胃有太多陰寒的東西,吃辛味的東西就剛好合適。
辛味能宣肺
如果肺裡面有很多的黏痰、黏液,怎麼排出去呢?有些人是不會吐痰的,還有些人是排不上來,那這時他就需要去宣一下肺。
如果患者的肺宣發開了,他的小便也就順暢了,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提壺揭蓋法。
鹹味
鹹味的藥,補益的是我們的心,包括心包經。鹹味過多過少,都會傷心。
人的血是鹹的,汗也是鹹的。當人的血和汗鹹度低的時候,這個人的心氣就變虛了,就會沒有心情、沒有心思做任何事情。
如果食用太多鹽的話,又會心火過亢、血壓太高,甲狀腺功能亢進,讓三焦有火。因此,晚上睡不著覺的人要少吃鹽、少吃肉。
汗為心之液,血汗同源,如果我們流汗或者失血過多的話,心就會受損。
鹹味過重,傷肺和大腸
補心的結果,瀉的是肺和大腸,鹽吃多了的人就會一直咳。
食鹽多會傷肺,比如,抽菸的人得肺癌的不多,一般吃得太鹹的人得肺癌的比較多。
鹹能潤腎,軟堅散結
腎主水,水(腎)是克火(心)的。當腎的力量被加強後,為了防止對心造成傷害,加點兒鹹味兒藥,補益一下心氣,相當於給心一個棉花墊子。
鹹味兒的食物不是補腎,而是潤腎。比如我們吃堅果,堅果是實,是補腎的、補腦子的。我們在吃核桃仁的時候千萬別放糖,而應該放點兒鹽。
另外,補腎補過勁兒了,心火就要滅,還會出現結石。
腎虛是遺尿,是往下漏的;而腎實是排不出尿來。如果你稍微在補腎藥裡面加點兒瀉腎的、甜的藥或者加點潤腎的、鹹的藥,就能把體內的堅硬的固體塊狀物排出體外。
甘味
甘味能補脾胃
甘味又包括甘、淡、甜,它首先是補脾胃的。脾胃虛弱的人(通常指那些肌肉消瘦,嘴唇薄,胃壁薄,吃東西不消化、不吸收的人),就需要補脾胃。
困難時期大家沒有東西吃,鬧饑荒的時候大家逃荒要飯,這時候也需要補脾胃。
現在的情況可就不一樣了,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飲食質量也變好了,這個時候可就不能再大補脾胃、多吃甜的東西了。
甘味過多會削弱腎和膀胱的功能(瀉腎)
有補就有瀉,大補脾胃的後果是會瀉腎和膀胱,削弱腎和膀胱的功能。
大補脾胃後有什麼具體的症狀?
就是排尿過頻(比如吃西瓜會不停地排尿,喝水多了會不停地起夜……)、早洩、 骨質疏鬆、牙疼、牙齲齒,或者牙變成碎片……
經常聽到有人勸我們多喝水,很多醫生也會這樣囑咐我們。但是水喝多了會傷腎。很多人喝水喝到最後,就出現了憋不住尿,或者是一咳嗽就會排出尿的症狀。
還有,飲水過多的糖尿病患者到後期就會陷人一種惡性循環一不停地喝水、不停地排尿。因為他們喝進去的水存不住,只會以尿的形式排出來,不能變成體液,不能生津, 因而也無法止渴,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越喝水越感覺渴。
甘味能緩肝急
什麼叫緩肝急呢?
肝是克脾的(木克土),這就好像別人來打你,然後你用一個很厚的棉花墊子墊著,這樣就會有一個緩衝的作用,甚至都不會感覺到疼痛。
有的人一吃辣或者生氣、發火就拉肚子,這都是因為“土”不厚,緩不了肝急,所以應該吃點兒甘的東西。
吃甘的東西並不是要瀉肝,不是要削弱肝,而是要找到一個相對的支撐和平衡,讓肝火在你的身體裡面不會折騰得太厲害。
因此,當我們吃辣的東西拉肚子,拉得很嚴重了,就要吃點甜食,把辛辣對肝的刺激平和一下。
對於一些肝火特別旺、脾氣特別急的人,適當吃點兒甜食也能緩解他們的狀況。很多人生氣、發火後就不停地吃巧克力、購物,這時巧克力就相當於一個緩衝厚墊,而購物則可以把肝火發洩出去。
酸味
酸味能補益肺、大腸
酸味,補益肺、大腸,比如梨、烏梅、生山藥、山茱 萸、五味子(五味子其實有五種味道,但是它最主要的味兒還是酸味兒)。
酸味能瀉肝膽、降肝火
酸味溫,瀉肝膽,它能讓我們的肝火,往下收一收、降一降。
酸味能收斂心氣、心神
酸味的第三個作用就是收斂心氣、心神。因此,總出汗的人,走神的人,魂不附體的人,都應該吃點兒酸的東西。
收斂心神最好的食材是去芯的蓮子,蓮子芯是苦的,是瀉心火的,去芯的蓮子是收澀的。適合給陰血不足、心神外越的人喝,可以起到收斂心神的作用。
苦味
苦味首先補腎和膀胱
我們喝水要加茶葉就是為了避免總去排尿。因為總喝淡水是利尿、瀉腎的,放點兒苦的東西進去,就會起到補腎和膀胱,以及瀉心火的作用。
苦味能瀉心火,排痰濁
如果一個人心火太旺,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寒的藥; 而如果這個人痰濁、陰寒太重,那就應該給他用點兒苦溫的藥。
苦味能燥溼入脾
苦味第三個作用是可以燥溼入脾,給腎一個後坐力,防止補脾太過克伐腎水。因此,對於溼疹滲出、襠下有溼、身上總起溼疹等溼氣太重的患者,就要用點兒苦藥來燥溼。
以上這些就是五味對臟腑的影響。遵循這個理論,我們就可以做到正確地飲食,去烹調、去選食材、去配伍組方。
背離了這個理論的方子都稱之為時方,而如果符合這個理論,即使我們用的不是古代人的那些藥或食材,也是經方。
甚至哪怕我們出國了,或者去了很遠的地方,只要我們遵循這個理論,到那個地方嘗一下藥或食材的味道,感覺一下藥的寒熱溫涼和歸經。我們完全可以用那裡的藥或食材配一個方子,照樣是經方。
經方的奇妙在於,它是按照性味來配伍的,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用處。
節選自徐老師《飲食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