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說月壤不能種菜,美研究人員卻用月壤種出了植物,這說明了什麼?

中國說月壤不能種菜,美研究人員卻用月壤種出了植物,這說明了什麼?

轉載自 瞻雲(zhanyun2028)


2022年,5月12日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用NASA阿波羅登月計劃任務期間收集的月球土壤中種出了植物。這是植物第一次在月球土壤中發芽生長,為在月球上種植提供氧氣和食物的植物奠定了基礎。



01


2020年,中國聲稱月壤不能種菜。
而2年後,美研究人員在月球土壤中種出植物……
這說明了什麼?
我們離月球基地更近了嗎?
理想很完美,現實很殘酷。
這個實驗,並不能證明未來月球基地就能夠實現。
因為——沒有成分相同的月壤。


人類僅僅取了千萬億億分之一的月壤來種菜,無法推廣到整個月表。
單純用本次研究來推測整個月壤是否有可能種菜,無異於我們摸著大象的腳跟,來猜測它有多高。
按照主流的理論,月球和地球在50億年前,都是相同的星際物質,它們的成分有著相同的基礎。

02

月球的具體形成過程,讓地球和月球表面的成分產生了差異。
45億年前,一顆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撞擊了原始地球:

動圖來源於BBC紀錄片《我們真的需要月亮嗎》

撞擊後,地球和月球形成。
月球形成曾有諸多學說,現在撞擊說已是主流,NASA和BBC做的視頻或紀錄片,都是直接採用撞擊說。
這一次大撞擊,一些碎片和塵埃成了月球的組成部分,這可能讓月球的元素組成,相對來說更輕的元素更多。
但由於地球足夠大,在早期熔融狀態時,重元素更容易朝著地核下沉。再加上後來豐富的地質活動,尤其是板塊運動、熔岩、火山、這樣地球形成了和月球迥異的物質交換。
這就造成地球不同區域、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成分、元素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

你讓現在的植物在30億年前的地球種植,也根本存活不了。

03

大氣經過了三代的演化,期間經過了各種地質活動、藍藻,才有了今天的大氣成分。
5億年前苔蘚登陸,4億多年前出現蕨類植物……
植物對土壤的改造也至少經過了數億年,才在地球上形成了有機質豐富,含大量碳、氮的土壤。
當然,地球質量足夠大,也才鎖住了大氣中的氮和碳。
月球土壤的硬傷在於,相對於地球它沒有經過足夠的沉積作用。
鐵、鋁等金屬元素大量存在與月壤中,對植物造成氧化/鹽鹼脅迫,這是本次研究中,擬南芥成長速度減慢5倍,成長質量差的根本原因。
本次的實驗還是短期的,月球本身沒有大氣,早期的氮元素基本散逸。而原本就比較少的碳,也一直在散逸。現在即便還有,也已經極少。


如果長期實驗不提供地球的碳和氮,擬南芥也必然死亡。


04

這次的研究,和中國研究月壤得出的,月壤不適合種菜的結論,並不矛盾。
你不提供水、碳、氮,的確種不出來。
作為對生命最重要的兩種元素,氮、碳的缺少,是最大的硬傷。
不過還是得慶幸,地月同源,地球上的某些鹽鹼地可能存在和月壤比較接近的地方。
既然地球上有適應鹽鹼地的植物,並且我們在鹽鹼雜交水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那麼通過基因工程對植物進行改造,以適應月壤並非完全不可能。
但真正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得到更加合適的月壤。
雖然月球直徑只有地球三分之一,它的沉積作用不明顯,但還是有沉積作用的。

尤其是早期月球同樣是熔融狀態。
大量巨型隕石的轟擊,既可能給月球帶來全新的物質,也可能讓地表和地幔物質進行交換。
月球形成早期,早結晶、下沉礦物比晚結晶、下沉礦物密度更小。
後來的演化過程中,地幔重物質下降、輕物質上升,出現“重力”翻轉,給月球內部物質組成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
以上的各種原因,都可能讓不同地方的月壤成分,表現出巨大的差異。

05

月球礦物測繪儀下,月球表面元素的不同丰度:


甚至月球北面的艾特肯盆地表面,還出現了放射性異常,這是地幔物質早期被隕石撞擊而出的證據:


隨著月球冷卻,這些重物質再也進不了月球內部了。
人類早期挖回來的月球物質,更多是為了推測月球的演化,本身就不是為了種菜的。
月球北面的研究,對分析月球的演化至關重要。
雖然美國人最早分析月球結構,但月球北面,卻被我們“捷足先登”。“玉兔二號”月球探測器,已經掌握月球地下40米的地質分層結構。


06

總的來說,月球表面不同區域的元素組成,是可能存在巨大差異的。
如果在月球表面有選擇性的挖,是可能找到鐵、鋁元素更少,更加適合種菜的月壤。
但相對於地球,這樣的月壤可能並不多。
當然,月壤中氮、碳缺少的硬傷,可能需要地球持續不斷的輸送,但至少比全部土壤需要運輸好得多。


在未來開發月球時,可能成為稀缺的爭奪資源。
目前月球上已經被探知具有一定的水資源,根據開採難度很成本,直接地球輸送水資源也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其實,未來航天技術進一步提高,還有一個耗能更低的選擇,那就是從彗星上獲取氮、碳和水資源。
彗星是個好東西,從寒冷的奧爾特雲而來,氮、碳、水的丰度都還比較高,甚至還可能存在一定的有機物。
至於鉀肥和磷肥,月球上有含這兩種元素丰度頗高的斜長岩石。
無論從月壤的改造還是植物本身的改造,未來在月壤上種菜都是有一定基礎的。

07

個人認為,月壤的改造可能會更加實際一些。
最需要解決的依舊還是水、碳和氮。


相對來說,能源獲取問題其實在月球上還比較好處理,白天光伏、晚上核裂變堆。
如果基地的表面,用光伏材料包裹,甚至有可能儘可能解決白天過熱的問題。
但哪怕如此,基地白天過熱晚上過冷的問題,依舊是需要解決的。
在月球土壤改造之前,無論水培、箱式培養都是可以暫時替代的,只不後兩者會面臨長期的材料運輸問題,前者則可能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至於直接人工合成有機物,單純從技術上來說,可能會更加的遙遠。
既然人工合成真的成熟了,你還是要解決水、碳、氮的資源問題。


08

以上的這些,都需要解決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材料運輸。
人類整個航天史上發射到太空(不包括回到地球的)的物質總質量也就1萬噸左右。用5507.85 kg/m³的地球平均密度來算,相當於12米長寬高的立方體。


這些材料,你要建立一個能解決能源、水、碳、氮循環,同時解決散熱、隔熱、嚴寒等問題的可持續的基地,我看夠嗆。
其實,哪怕就按照當前的技術,只要發射能力懟上去了,你硬堆材料都能堆出一個勉強能用的基地。
所以,限制月球基地的,最主要的還是航天技術本身。
美國人為什麼以前沒有想著拿月壤種菜,現在開始種了?
還不是中國探月等航天技術的發展,讓他們感受到了危機。


說實話在,月壤種菜真的挺壕的。
當前的研究雖然很有意義,但對未來基地建設的貢獻,可能有但也可能沒有。
但最後還是要強調的是:本回答僅僅從未來的可能性分析,對實驗本身沒有任何異議。
任何基礎實驗研究,都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喜歡這篇,點我關注
Scroll to Top